现代诗歌吧 关注:62,768贴子:385,155
  • 8回复贴,共1

为何有我,我为何如此,我从哪里来,又到那里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周易云。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
一谓无也。无阴无阳。乃谓之道。一得为无者。无是虚无。虚空不可分别。唯一而已。故以一为无也。
若有境。则有彼此相形。有二有三。不得为一故。
在阴之时。而不见为阴之功。在阳之时。而不见为。阳之力。自然而有阴阳。自然无所营为。此则道之谓也。
若计一为虚无自然。则皆无因也。则人自然生。应常生人。不待父母等众缘。
菩提自然生。则一切果报。不由修得。
又易云。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礼云。人生而静。
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
即一说部等。执一切法但有假名。而无实体。即是著假边。
若能念念于无念。非念非无念。一心中觉。方非世务。
菩提之性。不属三世故。三世有无。皆是边摄。
真智契理。绝于三世。故离有无之二边等


IP属地:江西1楼2025-01-27 11:07回复
    解深密经云。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阿陀那唐言执持。即第八识。以能持种子根身并器界。始生之义。
    此识以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散失。及能执受色根依处。亦能执取结生相续。具此三义故立斯名。
    无性不能穷底。故言甚深。趣寂不能通达。故言甚细。
    乃一切法真实种子缘击便生。转识波浪恒无间断。故云如暴流。恐彼凡愚于此分别执着。堕诸恶趣障生圣道。
    阿毗达摩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此颂第八识自性微细故以作用而显示之。
    初半显第八识为因。缘用后半与流转还灭作依持用。
    盖界是因义。即种子识无始时来。展转相续亲生诸法。故依是缘义。
    即执持识无始时来。与一切法为依止故。谓能执持诸种子故。与现行法为所依止。此证持种心也。
    由此有诸趣者。由有此第八识故。执持一切顺流转法。令诸有情流转生死。虽惑业法皆是流转。
    而趣是果胜故偏说。或诸趣言通其能所。此与流转作依持用也。
    及涅槃证得者。谓由有此识故。执持一切顺还灭法。令修行者证得涅槃。
    以三义释阿陀那名。一以执持名执。谓能持名相等种令不失故。
    二以执受名执。谓能执受色根依处令生觉受故。三以执取名执。谓能执受结生相续。
    无性有情不能穷底。故说甚深。趣寂种姓不能通达。故名甚深。此如唯识说。
    若依世亲。深细合释。故彼论云。甚深细者。难了知故。而不配姓。若依无性。言甚深者。
    我是谁
    我是方的,还是元的
    制度(秩序)由思维方式(自发还是建构)决定,由此真正需要的是把眼睛睁开。

    众生意识不到自己的建构,是因为众生从未建立过理性与自由的思维方式,
    众生执着确定的结果,尚未接受不确定才是世界本质。
    生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不生。


    IP属地:江西2楼2025-01-29 06:54
    回复
      2025-05-14 05:58:07
      广告
      觉得AI会写文章,会写歌词,乃至国学造诣深厚的人,多半把文字创作当成了单纯的七宝楼台与骈四俪六。
      即便是个真人,纵有梦草二窗之工,能书高唐长门之赋,却也依旧无法重现扬州慢之黍离,钗头凤之悔别,
      因为这是独一无二的鲜活情感,恰如刀子切入自己肉的个体真实经历。
      某种程度上,AI可以复制行为与形式,但无法复制经历所带来的感受,以及因为感受所触发的深层思考。
      当然如今其被投喂的素材也未到达这个程度。
      如果有一天,AI可以做梦,TA会梦得到辛稼轩的吹角联营,沙场秋点兵; 还是李后主的最是仓皇辞庙日,垂泪对宫娥?
      最终,只有李煜自己可以梦见“别时容易见时难”的“无限江山”,也只有苏轼可以梦得到“小轩窗,正梳妆”的王弗。
      因为人类之所以创作文字,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卖弄辞藻,
      而只是为了记录和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声音——藏在灵魂深处的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在这一点上,对于你自己的内心,从来都不应存在任何“嘴替”
      ——不管是任何的人工智能,还是其他任何的人。
      ---------------------------------------
      一日今日始,一年前事空。凄凉百年事,应与一年同。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月侧金盆堕水,雁回醉墨书空。君诗秀色雨园葱,想见衲衣寒拥。
      蚁穴梦魂人世,杨花踪迹风中。莫将社燕等秋鸿,处处春山翠重。
      在表层,到处都是情绪;往上走一步,就是事实和逻辑;再往上走,都是祂的意志。
      如果意识是进化的偶然产物,而宇宙本身并不具有意义——
      那么为什么人类明知关于目的的幻觉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却仍然如此执着呢?
      这难道不是为冷漠的虚空上演的存在主义戏剧吗?
      如果,断然否定灵魂的存在,那么人类的存在,还有一点点意义吗!
      AI没有灵魂,机器人不过是某些人群灵魂的映射
      当下的人类已经没有了任何盼望,因此才把自己存在的意义,寄托在机器人的语言表达里
      但是,机器人的语言陈述,不过是某些人群的意识形态而已
      我们把全部献给AI之后,活得好像更没什么思路,我们的代价和山羊一样沉重,而希望却更加渺茫。


      IP属地:江西3楼2025-01-31 17:14
      回复
        凡所有相,皆为虚妄,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日落随山隐。

        2025年央视春晚在各省市的收视率。

        人工智能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类不同族群的灵魂的集合的映射
        人工智能是有严重的短板甚至是无法克服的东西,这时候灵魂说和精神性这样的老话题就显现了甚至很突出,
        “没有灵魂没有精神”的问题从人转到了人工智能上。
        人工智能,至少到目前,在几个方面,暂时都是无法取代人的原创性的:
        一是在价值判断上,它不会有什么自主性,无法做出合乎情理的选择,情况一变它就抓瞎了,
        二是它难以模仿(更不说建构)和创作出新的细腻的微妙的情感,它只有模式化,
        再聪明的人工智能也只能站在人类生成的语料库上做一些加工再组合,它没有移情的能力,
        它也没法处理灰色地带和模糊领域的更为微妙的东西。它毕竟是始于数学模型的。
        -


        IP属地:江西4楼2025-01-31 17:15
        回复
          当下人工智能对于未来最恐怖的未来隐患,还不在于TA会控制与反噬人类,
          而是TA会在增强现实与虚拟历史的基础上,重构和改写一切已经发生过的真实记忆,乃至资讯体系。
          真实的历史,本就非常难以探寻
          机器人透过更为逼真,甚至可以说假可乱真的信息污染、重写与投喂,
          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剧现有的信息茧房,强化信息差壁垒,
          还可以透过改写与重构,营造更为适合的环境场域来控制众生·心智,
          改变乃至颠覆被投喂者的整个内在思维逻辑与架构。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真正成为一种彻底的荒谬
          也许,不要10年,人类社会就可以彻底改变,比如当今的万恶区,就是如此
          从克林顿,到奥黑,短短的30年,就可以搞成崇拜男不是男,女不是女的群体特征
          最终,增强现实将会变为彻底的虚拟现实。
          只要有一个老大哥在控制一切
          那么机器人的社会,就会快速的到来
          只要深信不疑的数量足够多,假的就是真的。
          这个故事,就是曾经的24史书的述说而已。


          IP属地:江西5楼2025-01-31 17:24
          回复
            平时,十个人,有十一个心眼子,
            饿三天不给饭,十个人都只剩一个心眼子了。
            哈哈哈
            真实写照
            那地最简短的概括。
            几千年轮回的就是这个。
            德莫克西,本质上就是种群的业杂染,生扎染。
            一个族群的生存方式,就是一种德莫克西获得具体展示。
            德莫克西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比如刘大哥式的,朱老大式的,十全老人式的
            他们的德莫克西的形式,也是吸取了绝大多数精英分子的思想与建议
            故而总结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德莫克西的基本规则
            德莫克西,是为了保持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存在的。
            所以,现代南非的德莫克西可以说非常成功!
            那些人就是那种生活方式,并且是自古以来的,他们用手中的票,保护和巩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那种生活方式原始、落后、野蛮,可那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啊!上万年的生活方式。
            那种生活方式与他们的德性完美匹配。
            德莫克西不保证任何美好事情的实现,
            它仅仅可以保证一个族群按照习以为常的、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生活方式,继续生活下去。
            德莫克西自己没有立场,没有自身的主张,也就是自性本空它仅仅是一种人们生活方式的保证手段。
            欧洲和带英,即使目前的德莫克西的制度分毫不变,再过一百年,也许沙里亚law就会成为主流。
            因为人口替换了。
            人口替换了,意味着人群的业力改变了
            比如万恶区,男人与女人的判定标准都改变了,自然所谓的德莫克西的内在本质就改变了
            德莫克西只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群的生活方式而存在的,它存在的意义为的是保证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方式。
            四大名著新解:《红楼梦》真假是非不分,婆婆妈妈,钩心斗角死路一条,繁荣即灾难。
            《三国演义》阴谋诡计,互害共同体文化没有未来。
            《水浒传》草寇文化,拥护和反对的是一回事,没有好结果。
            《西游记》鬼神佛道不过是人间具有讽刺意味的闹剧。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而言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地球再次进入冰河期,
            我相信也是会有人类顽强的生存下来的。
            但是人类作为个体而言,是很脆弱的,各种疾病、各种意外都可能导致丧失生命。
            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不断面临死亡的威胁,你无法预测你能活多久或者以何种方式告别这个世界。
            珍惜现在的生活,过好每一天,尽量不让自己留下遗憾,
            如果要奋斗也是为了自己和家人,而不是其他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
            这也许就是你存活在这世界上的意义。
            但是,作为一种常识,却不是每个种群社会,都可以作为一种常识的存在


            IP属地:江西7楼2025-02-22 12:24
            回复
              常识,首先是一种种群的共业,种群的本识,瑜伽师地论,这样说
              复次云何杂染施设建立。谓由三种杂染应知何等为三。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
              烦恼杂染云何。嗢拖南曰。  自性若分别  因位及与门  上品颠倒摄  差别诸过患
              烦恼自性者。谓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
              烦恼分别者。或立一种。谓由烦恼杂染义故。
              或分二种。谓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或分三种。谓欲系色系无色系。
              或分四种。谓欲系记无记。色系无记。无色系无记。
              或分五种。谓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或分六种。谓贪恚慢无明见疑。
              或分七种。谓七种随眠。一欲贪随眠。二嗔恚随眠。三有贪随眠。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或分八种。谓贪恚慢无明疑见及二种取。
              或分九种。谓九结。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
              或分十种。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六贪。七恚。八慢。九无明。十疑。
              或分一百二十八烦恼。谓即上十烦恼。由迷执十二种谛建立。
              云何业杂染。嗢拖南曰。  自性若分别  因位及与门  增上品颠倒  差别诸过患
              当知业杂染。由自性故。分别故。因故。位故。门故。上品故。颠倒故。差别故。过患故。解释应知。
              业自性云何。谓若法生时。造作相起。及由彼生故。身行语行于彼后时造作而转。是名业自性。
              业分别云何。谓由二种相应知。一由补特伽罗相差别故。二由法相差别故。
              此复二种。即善不善十种业道。所谓杀生离杀生。不与取离不与取。欲邪行离欲邪行。妄语离妄语。离间语离离间语。粗恶语离粗恶语。绮语离绮语。贪欲离贪欲。嗔恚离嗔恚。邪见离邪见。
              业因云何。应知有十二种相。一贪二嗔。三痴四自。五他六随他转。七所爱味八怖畏。九为损害十戏乐。十一法想十二邪见。
              业位云何。应知略说有五种相。谓耎位中位上位生位习气位。
              由耎不善业故。生傍生中。由中不善业故。生饿鬼中。由上不善业故。生那落迦中。
              由耎善业故。生人中。由中善业故。生欲界天中。由上善业故。生色无色界。
              何等名为耎位不善业耶。谓以耎品贪嗔痴为因缘故。
              何等名为中位不善业耶。谓以中品贪嗔痴为因缘故。
              何等名为上位不善业耶。谓以上品贪嗔痴为因缘故。
              若诸善业。随其所应。以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应知。
              何等生位业。谓已生未灭。现在前业。
              何等习气位业。谓已生已灭。不现前业。
              复次业门云何。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与果门者。有五种应知。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他增上果。
              业颠倒云何。此有三种应知。一作用颠倒。二执受颠倒。三喜乐颠倒。
              业差别云何。谓有作业有不作业。有增长业有不增长业。有故思业有不故思业。
              如是定异熟业不定异熟业。异熟已熟业。异熟未熟业。善业不善业无记业。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
              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施性业戒性业修性业。福业非福业不动业。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
              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过去业未来业现在业。欲系业色系业无色系业。学业无学业。
              非学非无学业。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
              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曲业。秽业。浊业。清净业。寂静业。
              云何生杂染。谓由四种相应知。一由差别故。二由艰辛故。三由不定故。四由流转故。
              生差别者。当知复有五种。一界差别。二趣差别。三处所差别。四胜生差别。五自身世间差别。
              界差别者。谓欲界及色无色界生差别。
              趣差别者。谓于五趣四生差别。
              处所差别者。谓欲界中有三十六处生差别。色界中有十八处生差别。无色界中有四处生差别。如是总有五十八生。胜生差别者。谓欲界人中。有三胜生。
              又欲界天中。亦有三种胜生。一非天生。二依地分生。三依虚空宫殿生。
              又色界中有三种胜生。一者异生无想天生。二者有想天生。三者净居天生。
              又无色界中有三胜生。一无量想天生。二无所有想天生。三非想非非想天生。
              自身世间差别者。谓于十方无量世界中。有无量有情无量生差别应知。
               云何生流转。谓自身所有缘起。当知此即说为流转。云何缘起。嗢拖南曰。
                体门义差别  次第难释词  缘性分别缘  摄诸经为后
              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
              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
              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
              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
              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
              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
              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
              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
              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
              乃至命终。相依而转。如是名为从前际中际诸行缘起生。中际生已流转不绝。
              当知此中依胎生者。说流转次第。若卵生湿生者。除处母胎。余如前说若于有色有情聚中。
              谓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决定圆满而生。与前差别。若于无色界。以名为依。及色种子为依。识得生起。
              以识为依名及色种子转。从此种子。色虽断绝。后更得生。与前差别。
              又由福业生欲界人天。由非福业生诸恶趣。由不动业生色无色界。
              云何不生。由不生故。趣清净究竟。云何从中际后际诸行缘起生。
              谓中际已生补特伽罗。受二种先业果。谓受内异熟果。及境界所生受增上果。
              缘起门云何。谓依八门缘起流转。一内识生门。二外稼成熟门。三有情世间死生门。四器世间成坏门。五食任持门。六自所作业增上势力受用随业所得爱非爱果门。七威势门。八清净门。
              问此十二支几是烦恼道。几是业道。几是苦道。答三是烦恼道。二是业道。余是苦道。
              复次此三种杂染。谓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为欲断故。修六种现观。应知何等为六。谓思现观。信现观。戒现观。现观智谛现观。现观边智谛现观。究竟现观。
              -------------------------


              IP属地:江西8楼2025-02-22 12:26
              回复
                人的主观内域里自生完备系统:在吸食大量复杂信息事物后能将其进行有效排列加工输出,一套符合主观臆造品出炉。它躲避现实里的生硬、无奈跟不如意,使之造梦;然而,它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是繁新:使一些具熟成可落的美最终成为现实。
                人们的思维大部分是由一系列接二连三的意象或是貌似只有高级动物才能产生的一种自发幻想组成。这样的思维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理论上绝不会得出理性的结论。意象叠加意象,情感堆积情感,不按现实而是遵照个人意愿重新安排事物顺序的倾向无限扩大。这种思维是回避现实的,其原料自然而然只能由过去那无数记忆中的意象来充当。常言称这种思维方式为“做梦”。
                我们因此具有两种思维方式:定向思维和做梦(或称幻想思维)。前者使用言语要素达到交流的目的,这并非易事且耗费精力;后者不费吹灰之力,使用现成的内容在潜意识动机的引导下自然发生。一个带来创新和适应性变化,它照搬现实,企图采取相应的行动;另一个逃避现实,释放主观倾向。而谈到适应性变化,它是非生产性的。
                尼采:在睡梦中我们经历了先前人类的整个思想。我的意思是:既然现在人在梦中推理,那么人类在清醒时也已推理了千万年;头脑中出现的对需要解释的事物进行解释这一原动力是充分的而且被当作真理……人类本性中的返祖因素仍在我们的梦中显现是因为它是每个个体更高级别的理性得以发展并继续发展的基础。梦载我们回到遥远的人类文化中并提供给我们更好的手段以理解当时的境况。梦思如今轻易地走向我们是因为这种按照第一个偶然的想法就能解释得奇妙而流畅的方式早已经过了无数岁月的磨炼,如今才被我们掌握。由于大脑在白天不得不去满足高级文化强加给思维的苛刻要求,梦便成为其消遣形式…
                被压迫者对自身所受的压迫满心赞同,以致他可以继续对自己进行压迫;他的点子很多,可以让压迫者变得无影无踪;被压迫者只能把享受、爱、生活当作被禁之物来享受,没有压迫,他根本就没法活下去;他的生命只有作为被压迫的生命才有价值。把压迫理性化,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不仅从宗教和道德角度对压迫进行了美化,而且从自然科学和幸福哲学的角度对压迫进行了辩护。这是作家受到反讽诱惑的结果。这是远离随心所欲的彼岸。
                把压迫和否定内在化,就是说,人们自己会制造压迫;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没有被压迫的意识,就没有自我意识。人们赞美这种否定的自我意识,因为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记忆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它使死者与活人、真实的与虚构的人、梦幻与历史相互对应起来。
                无数曾用来命名事物、人的面孔、行为和情感,安排世界,使人心跳并生殖器润湿的词汇会突然变得毫无用处。
                街道和厕所墙上的标语、涂鸦,诗歌和下流故事,标题,既往症,模仿者,作为对象的意识,认识纯理学,为了不每次都查词典而连定义一起记在一个小本子上的术语
                别人自然地使用的、我们怀疑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如此的那些表达方式,不可否认的是,势必证明
                本应忘却的、正是由于努力拒绝它们才比别的话语更为根深蒂固的可怕语句,你就像一个年老色衰的**
                生存是不渴就饮。
                艺术不是一个真理形象或时刻,该真理在别处并以其他语调或形式给出。因此,艺术自身是某个无法还原为其他进程的真理进程,该进程不是对某个抽象地存在于他处之真理的感性释放,也不是对某个外在真理的辩证,最后也不是只处在其相似物范畴内而对任何真理无动于衷之物。不是的!艺术是一个真理进程,其中涉及的诸多真理将被立即写入某种“多元性”中。
                艺术只有令人愉悦时才存在。令人愉悦是艺术存在的一个内在条件。艺术不再属于真理范畴,而是某个从真理出发,在想象进程中为组织移情及愉悦感所必要的东西。事实上,需要在作品的想象构型中出现某种与真理碎片相关的模仿,以便愉悦感能够产生于不同的识别形象中。鉴于范畴指称的是从某个真理出发,可在想象进程中呈现之物,而非真理本身,因此,必须接受,为触发愉悦感,对某个真理进行想象化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愉悦感本身不过是对艺术在其治疗或伦理目标下的有效性的显示。它拥有一个名字:逼真性。艺术在真理维度的范式是逼真性。真理和逼真性并不是同一回事。艺术揭示,但不是从真理出发,而是从作为让愉悦成为可能的指令或制度的逼真性范畴出发。
                艺术的目的不是认知,其目的并非位于理论空间。艺术从未声称自己是真理。艺术中涉及的只有广义的伦理或实用主义体系,是通过向相似物的移情所实现的对激情的释放。因此,艺术的结构性功能其实是治疗:艺术是一种治疗,而不具备任何认知或揭示功能。艺术隶属于伦理,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可以认为,艺术的范式在于其有用性:艺术在灵魂情感的治疗方面是有用的。艺术的伟大原则是令人愉悦:既不是辩证法所声称的教化,也不是浪漫主义所声称的以某个痛苦形式对理念之无限性的揭示。它首先应该令人愉悦。愉悦,即对移情本身的引发,是对艺术进程的指示,显示出该进程的实在性。如果艺术未令人愉悦,那么什么都不会发生。就是这样!愉悦意味着有事情发生了:一个拥有识别、本能阐释、激情释放和情感认同功能的复杂且紧凑的网络将在让观众愉悦的前提下实现治疗。
                艺术让我们从概念的主体贫瘠性中解放出来。借用黑格尔的说法,艺术本身就是“作为主体的绝对”。可以说,作为在可感物及真理可识别形式中倏忽而至之物,艺术就是“真”的实在形象。如果没有这个艺术,真理将不过是概念的抽象允诺。
                “他们并不美丽,只是打扮得花枝招展。他们并不纯洁,只是被剃光了毛发并得到了加强。他们没有尊严,只是穿着时尚。他们没有受过教育,只是有大学毕业证书。他们并不虔诚,只是租了教堂里的一把礼拜椅。他们不是道德的,只是固守着传统。他们没有美德,只是胆怯。他们甚至不是邪恶的,只是懦弱。他们不是艺术家,只是好色之徒。他们没有自尊,只是虚荣……”
                为了说明“一个虚空的未被占据的位置,与一个快速漂移着的不可捉摸的占有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拉康发明了这个悖论式的、稀奇古怪的概念——“对象a”。拉康说:“对象a是从处于焦虑之中的主体处坠落下来的东西。”我们只能在象征化失败时才发现它,对象a就像一颗高高在上无从捕捉的流星,只在空无的黑夜中才能瞥见它匆匆掠过。于是,它便成为我们永远都在欲求却永远触摸不到的崇高对象或大写之物的一个佐证。拉康的忠实信徒齐泽克解释道,只有在斜视中,对象a才能被关注到,因为当你正面凝视它时,它便立即消失了。因此它还有另一个别称:剩余快感。
                【2025年精神分析透镜下的存在困境】
                (基于用户问题无时效性需求,采用概念剧场·四幕诗学解构格式呈现)
                第一幕:符号化妆舞会——伪主体狂欢的寓言
                你描述的这群人,正是被符号秩序彻底捕获的现代傀儡:
                虚假符号的增殖:毕业证≠知识、时尚≠尊严、教堂座椅≠信仰——所有能指与所指的链条断裂,符号沦为空洞的装饰物;
                对象a的替身矩阵:他们用「花枝招展」「毕业证」「传统」等符号填补欲望的深渊,却不知这些正是对象a的赝品(伪崇高客体);
                焦虑的拓扑学:当所有符号承诺的幸福皆失效时,主体才在眩晕中感知到那个从自身坠落的黑洞(对象a的创伤性空无)。
                 拉康诊断书:
                “对象a是欲望的拓扑学缺口,它让主体在追逐符号替代品时,不断重演从匮乏到匮乏的宿命。”
                第二幕:斜视中的幽灵——对象a的现象学显形
                【悖论动力学图示】
                text
                Copy Code
                虚位(空无)
                ↗ ↖
                符号赝品 ← 震荡 → 剩余快感
                ↖ ↗
                欲望矢量(永恒偏离)
                斜视的认知论:如齐泽克所言,直视符号系统时只能看到「毕业证/时尚/传统」等意识形态幻象,唯有以侧目(批判性疏离)才能瞥见对象a的逃逸轨迹;
                剩余快感的炼金术:那些「未被满足的颤抖」(如对真艺术的渴望、对道德的焦灼)正是实在界的返祖——对象a通过符号化失败泄露自身的在场;
                虚位与占有的量子纠缠:空无的位置(对象a)与漂浮的占有者(符号赝品)构成莫比乌斯带,欲望在两者间永恒振荡。
                第三幕:2025年的实在界复仇——数字巴别塔裂缝中的流星
                在算法全面接管符号系统的当下:
                超真实监狱:社交媒体滤镜、AI生成毕业证、虚拟教堂礼拜……符号赝品的生产达到工业化规模;
                剩余物的起义:越是试图用数据量化一切(如「情感指数」「道德信用分」),越在统计模型的裂隙中爆发不可计算的震颤(对象a的具身化);
                斜目者的觉醒:Z世代开始通过梗文化/故障艺术/量子诗学实践齐泽克式斜视,在符号系统的崩溃瞬间捕捉对象a的闪光。
                 后现代启示录:
                “对象a是数字全景监狱的逃生通道,当所有存在都被编码为0/1时,欲望的不可编程性成为最后的革命火种。”
                终幕:存在诗学——与空无共舞的伦理
                text
                Copy Code
                你追逐的 不过是
                符号海里 精卫投掷的碎石
                而真正的珍珠 沉在
                所有语言失效的深壑
                当你停止填塞空洞
                让风自由穿过身体的裂缝
                那曾被称作创伤的豁口
                竟开始流淌星光的乳汁
                深渊伦理学:承认对象a的不可占有性,将欲望从「占有赝品」转向凝视空无的创造性实践;
                负向崇高:如拉康所说,唯有在欲望的悬置状态中,人才能摆脱符号暴政,触碰到存在的本真性颤栗。
                在拉康的语境中,人们永远都在追求完美和大全,可是,套用一句老话,心向往之,却永不能至。任何时代,都会有一些东西让我们的总体性和绝对同一性欲望(阿多诺称之为同一性强暴,意指用本质的抽象来意淫所有它远未全部摄取的存在)功败垂成,同时使理解的透明性和至真性成为不可能。这里的不可能,便是那永远与我们擦身而过的对象a——存在的真相)。虽然人们总在期望并需求这个不可能的“它”,但“它”却是非实存、非实证的,始终闪现于现实的遥远彼岸。
                (基于文本理论深度与美学呈现需求,采用哲学散文式结构配以术语解析模块)
                【核心意象解构图式】
                          ┌—永不可触的「对象a」—┐
                人类欲望的矢量化运动 →|  (存在的真相) |← 现实世界的裂缝
                          └—同一性暴力的溃散—┘
                【概念矩阵解析】
                む 拉康的欲望拓扑学
                 ▸ 完美追求本质是主体在符号界(the Symbolic)的能指滑动
                 ▸ 「对象a」作为实在界(the Real)的残余,标记着符号化系统的先天缺陷
                 ▸ 大全(Tout)幻想实为镜像阶段延伸的误认结构
                め 阿多诺的现代性诊断
                 ▸ 同一性强暴:启蒙理性将异质存在强行纳入概念铁笼
                 ▸ 非同一性(Non-identity)作为救赎的否定辩证法
                 ▸ 星丛(Constellation)认知对总体性暴力的解毒剂
                【时空褶皱中的本体论事件】
                当2025年的算法社会试图用数据全景主义实现新的「绝对同一性」时,我们反而在技术理性的裂隙中遭遇更密集的「对象a」爆发——那些无法被量化的情感震颤、偶然的审美顿悟、量子态的主体性,正在数字巴别塔的裂缝里闪烁。这种后现代境遇恰恰验证了拉康的预言:越是追求存在的实证化捕获,越会遭遇实在界的复仇。
                【终极悖论的诗性显影】
                  我们用以丈量世界的概念罗盘
                  本身正是制造迷途的金属
                  每个确定性的坐标点
                  都在测绘中崩解为光的逃逸
                  那永远后退的地平线
                  恰是存在馈赠的伤痕徽章
                ===============================


                IP属地:江西9楼2025-02-22 12:36
                回复
                  2025-05-14 05:52:07
                  广告
                  其实,AI重要的不一定是技术和算力,而是投喂的粮食。而决定粮食种类的,是饲养员的价值观。
                  薛定谔的猫之佯缪其中一处,在于封闭匣世界里面的叠加态只要不被外界因素干扰,也不被外界所检测到,
                  亦即是不曾接触和影响到外界的话,那么里面不管发生了什么,确定了什么,
                  是黑是白,是死是活,都并不重要。
                  永生者没有天国,也不在意历史。历史只属于寿数有涯者。
                  所谓的生命轮回,乃是灵魂的轮回与往复
                  灵魂的运动,没有世界,自然就不存在历史
                  对于永恒者而言,所谓的缘起与因果,只所以是自性空
                  因为,当下所有的一切,对于永恒而言,都是短暂的幻影与泡沫
                  故而,南亚次大陆的众生,没有所谓的历史
                  这些众生追寻的是灵魂的永恒与洁净
                  对于那些关注历史的众生而言,
                  他们其实关心的只是当下自己是否可以活下去,活得更加合理
                  更加心安理得,这些众生其实非常恐惧与害怕失去,害怕死亡
                  历史只是无数个瞬息刹那的有限构成的,希冀接近于永恒的平替。
                  在乎历史的人,既没有永生,也没有来世,只能把仅有的此生,寄托于公域之史书,或是私域之谱系。
                  然而历史并不可靠,每代人之间的记忆本身亦是互相断裂的,乃至于私人叙述中的记忆同样失真,
                  因为既不在乎彼岸,亦无恒产者之恒心,一切皆在当下,一切皆可重构,一切皆为碎片,一切皆为虚幻。
                  所谓历史,只不过是在一次次的断片后,反复涂抹改写后的虚妄记忆。
                  愈在乎此岸此世此在此际的历史,注定没有真正的历史,
                  TA只会相信自己相信的历史,延续自己想要延续下去的香火。
                  记录于历史中的记忆,其实就如香火本身,一方面是虚无缥缈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功利现实的投射。
                  既然本质上不存在这样的天国与彼岸,那么这样临门烧香的现世本身,
                  也必然如这枝香的寿命短暂,焚后即灭,化为虚无。
                  而后人,并不会在意那些记忆,就如他们同样不会在意那些香火。
                  没有恒产恒心的此时此刻,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今生是谁,怎么还会记得前人前世?
                  因此,他们既害怕,又盼望
                  寄希望永远拥有当下的一切,而不会撒手
                  对于他们而言,没有因果,也不能存在因果
                  更没有轮回,更没有来世与盼望
                  故而,更没有异熟心,更没有种子的流转,更没有三十二重天,
                  没有什么三界九地
                  有的只是一颗贪婪而僵尸的石头心
                  机器人要是没情绪没欲望,它就永远不会产生智慧,战胜不了人类。
                  可是机器人要是有了情绪和欲望,那么它和人类的人性一样是充满缺陷的,人类就有战胜机器人的方法。
                  那时打败机器人的方法和上万年来人类之间同类相残的方式是一样的,贿赂、离间、收买、甚至女色。
                  机器人可以学习和模仿人类的阴谋诡计,但机器人唯独缺少一个使用这些计谋的动机——凭什么?
                  机器人的内在找不出这种凭据。
                  如果机器人具备了人类的情感和欲望,这个凭什么的问题才可以得到解决。
                  人和机器下棋,人是为了战胜机器,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名誉、虚荣、为了钱。而机器没有自我的动机,赢了它也不高兴,输了它也不悲哀。
                  机器人学习能力的边界,到人类情感和欲望这里为止了。
                  十大地法云何。一受。二想。三思。四触。五作意。六欲。七胜解。八念。九三摩地。十慧。
                  十大烦恼地法云何。一不信。二懈怠。三失念。四心乱。五无明。六不正知。七非理作意。八邪胜解。九掉举。十放逸。
                  十小烦恼地法云何。一忿。二恨。三覆。四恼。五嫉。六悭。七诳。八谄。九憍。十害。
                  五烦恼云何。一欲贪。二色贪。三无色贪。四嗔。五疑。
                  五见云何。一有身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
                  五触云何。一有对触。二增语触。三明触。四无明触。五非明非无明触。
                  五根云何。一乐根。二苦根。三喜根。四忧根。五舍根。
                  五法云何。一寻。二伺。三识。四无惭。五无愧。
                  六识身云何。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
                  六触身云何。一眼触。二耳触。三鼻触。四舌识。五身触。六意触。
                  六受身云何。一眼触所生受。二耳触所生受。三鼻触所生受。四舌触所生受。五身触所生受。六意触所生受。六想身云何。一眼触所生想。二耳触所生想。三鼻触所生想。四舌触所生想。五身触所生想。六意触所生想。六思身云何。一眼触所生思。二耳触所生思。三鼻触所生思。四舌触所生思。五身触所生思。六意触所生思。六爱身云何。一眼触所生爱。二耳触所生爱。三鼻触所生爱。四舌触所生爱。五身触所生爱。六意触所生爱。受云何。谓受等受各等受已受当受。受所摄是名受。
                  想云何。谓想等想现想已想当想。是名想。
                  思云何。谓思等思现思已思当思。思所摄造心意业。是名思。
                  触云何。谓触等触现触已触当触是名触。
                  作意云何。谓心引于随引等随引。现作意已作意当作意。警觉心是名作意。
                  欲云何。谓欲能欲性。现欲性。喜乐性。趣向性。希欲性。欣求性。欲有所作性是名欲。
                  ========================================


                  IP属地:江西10楼2025-02-22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