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首先是一种种群的共业,

种群的本识,瑜伽师地论,这样说
复次云何杂染施设建立。谓由三种杂染应知何等为三。一烦恼杂染。二业杂染。三生杂染。
烦恼杂染云何。嗢拖南曰。 自性若分别 因位及与门 上品颠倒摄 差别诸过患
烦恼自性者。谓若法生时其相自然不寂静起。由彼起故。不寂静行相续而转。
烦恼分别者。或立一种。谓由烦恼杂染义故。
或分二种。谓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或分三种。谓欲系色系无色系。
或分四种。谓欲系记无记。色系无记。无色系无记。
或分五种。谓见苦所断。见集所断。见灭所断。见道所断。修道所断。
或分六种。谓贪恚慢无明见疑。
或分七种。谓七种随眠。一欲贪随眠。二嗔恚随眠。三有贪随眠。四慢随眠。五无明随眠。六见随眠。七疑随眠。或分八种。谓贪恚慢无明疑见及二种取。
或分九种。谓九结。一爱结。二恚结。三慢结。四无明结。五见结。六取结。七疑结。八嫉结。九悭结。
或分十种。一萨迦耶见。二边执见。三邪见。四见取。五戒禁取。六贪。七恚。八慢。九无明。十疑。
或分一百二十八烦恼。谓即上十烦恼。由迷执十二种谛建立。
云何业杂染。嗢拖南曰。 自性若分别 因位及与门 增上品颠倒 差别诸过患
当知业杂染。由自性故。分别故。因故。位故。门故。上品故。颠倒故。差别故。过患故。解释应知。
业自性云何。谓若法生时。造作相起。及由彼生故。身行语行于彼后时造作而转。是名业自性。
业分别云何。谓由二种相应知。一由补特伽罗相差别故。二由法相差别故。
此复二种。即善不善十种业道。所谓杀生离杀生。不与取离不与取。欲邪行离欲邪行。妄语离妄语。离间语离离间语。粗恶语离粗恶语。绮语离绮语。贪欲离贪欲。嗔恚离嗔恚。邪见离邪见。
业因云何。应知有十二种相。一贪二嗔。三痴四自。五他六随他转。七所爱味八怖畏。九为损害十戏乐。十一法想十二邪见。
业位云何。应知略说有五种相。谓耎位中位上位生位习气位。
由耎不善业故。生傍生中。由中不善业故。生饿鬼中。由上不善业故。生那落迦中。
由耎善业故。生人中。由中善业故。生欲界天中。由上善业故。生色无色界。
何等名为耎位不善业耶。谓以耎品贪嗔痴为因缘故。
何等名为中位不善业耶。谓以中品贪嗔痴为因缘故。
何等名为上位不善业耶。谓以上品贪嗔痴为因缘故。
若诸善业。随其所应。以无贪无嗔无痴为因缘。应知。
何等生位业。谓已生未灭。现在前业。
何等习气位业。谓已生已灭。不现前业。
复次业门云何。此略有二种。一与果门。二损益门。与果门者。有五种应知。一与异熟果。二与等流果。三与增上果。四与现法果。五与他增上果。
业颠倒云何。此有三种应知。一作用颠倒。二执受颠倒。三喜乐颠倒。
业差别云何。谓有作业有不作业。有增长业有不增长业。有故思业有不故思业。
如是定异熟业不定异熟业。异熟已熟业。异熟未熟业。善业不善业无记业。律仪所摄业。不律仪所摄业。
非律仪非不律仪所摄业。施性业戒性业修性业。福业非福业不动业。顺乐受业。顺苦受业。顺不苦不乐受业。
顺现法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过去业未来业现在业。欲系业色系业无色系业。学业无学业。
非学非无学业。见所断业修所断业无断业。黑黑异熟业。白白异熟业。黑白黑白异熟业。
非黑非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曲业。秽业。浊业。清净业。寂静业。
云何生杂染。谓由四种相应知。一由差别故。二由艰辛故。三由不定故。四由流转故。
生差别者。当知复有五种。一界差别。二趣差别。三处所差别。四胜生差别。五自身世间差别。
界差别者。谓欲界及色无色界生差别。
趣差别者。谓于五趣四生差别。
处所差别者。谓欲界中有三十六处生差别。色界中有十八处生差别。无色界中有四处生差别。如是总有五十八生。胜生差别者。谓欲界人中。有三胜生。
又欲界天中。亦有三种胜生。一非天生。二依地分生。三依虚空宫殿生。
又色界中有三种胜生。一者异生无想天生。二者有想天生。三者净居天生。
又无色界中有三胜生。一无量想天生。二无所有想天生。三非想非非想天生。
自身世间差别者。谓于十方无量世界中。有无量有情无量生差别应知。
云何生流转。谓自身所有缘起。当知此即说为流转。云何缘起。嗢拖南曰。
体门义差别 次第难释词 缘性分别缘 摄诸经为后
云何缘起体。若略说由三种相建立缘起。谓从前际中际生。从中际后际生。中际生已若趣流转。若趣清净究竟。
云何从前际中际生。中际生已复趣流转。谓如有一不了前际无明所摄。无明为缘。
于福非福及与不动身语意业。若作若增长。由此随业识。乃至命终流转不绝。能为后有相续识因。
此识将生果时。由内外贪爱正现在前。以为助伴。从彼前际既舍命已。于现在世自体得生。
在母腹中。以因识为缘。相续果识。前后次第而生。乃至羯罗蓝等位差别而转于母胎中。
相续果识与名色俱。乃至衰老渐渐增长。尔时感生受业名已与异熟果。
又此异熟识。即依名色而转。由必依托六依转故。是故经言。
名色缘识。俱有依根曰色。等无间灭依根曰名。随其所应为六识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终。诸识流转。
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
乃至命终。相依而转。如是名为从前际中际诸行缘起生。中际生已流转不绝。
当知此中依胎生者。说流转次第。若卵生湿生者。除处母胎。余如前说若于有色有情聚中。
谓欲色界受化生者。诸根决定圆满而生。与前差别。若于无色界。以名为依。及色种子为依。识得生起。
以识为依名及色种子转。从此种子。色虽断绝。后更得生。与前差别。
又由福业生欲界人天。由非福业生诸恶趣。由不动业生色无色界。
云何不生。由不生故。趣清净究竟。云何从中际后际诸行缘起生。
谓中际已生补特伽罗。受二种先业果。谓受内异熟果。及境界所生受增上果。
缘起门云何。谓依八门缘起流转。一内识生门。二外稼成熟门。三有情世间死生门。四器世间成坏门。五食任持门。六自所作业增上势力受用随业所得爱非爱果门。七威势门。八清净门。
问此十二支几是烦恼道。几是业道。几是苦道。答三是烦恼道。二是业道。余是苦道。
复次此三种杂染。谓烦恼杂染。业杂染。生杂染。为欲断故。修六种现观。应知何等为六。谓思现观。信现观。戒现观。现观智谛现观。现观边智谛现观。究竟现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