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粤语发源地之争
网上关于发源地的争论尤为激烈,虽说从现实角度讲,粤语发源地在哪也不会给个人带来多大的收益,但是从民系构建来谈粤语发源地确实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好比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话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产生的深远影响,粤语发源地的背后是祖先认同、符号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等。在基因科学尚不发达之时,更反映了一个族群对祖先的美好想象,亦可称为祖先崇拜。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强调粤语与古汉语之间的关系,也能明白罗氏理论重塑客家群体的核心-----中原南下说。毕竟,古代中原确实是文明程度更高、拥有更高生产力水平的一方。而要完全厘清粤语的脉络,确定其发源地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此探索的过程中亦有助于发掘广府或者操粤语之人共同的群体记忆。
当然,以上只是从宏大叙事的角度来谈考究粤语发源地的重要性,有些人认为争论发源地会导致广府群体内部出现分化,我虽亦有同感,可遗憾的是一旦这个话题被挑起要想收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结合如我以上所叙的考究粤语发源地对构建广府群体的重要性,因此,抱着和稀泥的态度对于平息争端的无帮助的。
至于谈到粤语发源地,我自己的态度是不支持广信发源论的,我在其他平台以及贴吧都见到过反对广信发源论者,他们的论证都已经比较详细,我就不再赘述了。不过我想从广东内部民系斗争的角度简单地谈谈,要知道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在贯穿古今的历史长河之中,是岭南地区为数不多的文明之光。有人会说梧州的广信也曾经短暂地在岭南地区独占鳌头,又有人会说梧州的广信更古老诸如此类的言论,可问题是梧州广信流传下来了什么呢?除了那些大家都有的躺在历史尘埃中的文物遗迹之外,广信/苍梧/梧州目前的粤文化都是被珠三角强烈影响过的。
如果把粤语发源地定为广信,是对珠三角的历史虚无以及文化虚无行为,谁会更得益自不必多说,同样潮汕与闽南也存在这种类似问题,至于客家,试想如果把客家话的发源地定在梅州,那散落各地的客家人又会作何感想呢?而客家群体的成功构建得益于其全盘嫁接到古中原身上,一句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将客家话与古代中原官话挂钩,相当于找了一个彼此都满意的拥有辉煌历史的祖宗,这样一来不同地域的客家人互相就免去争夺发源地的烦恼。
实际上,如果广府能一直坚持珠玑巷南下论倒也是能走类似客家的路线,可令人惊讶的是,在广府人珠玑巷后裔海外联谊会成立的同年,也就是1995年叶国泉、罗康宁发布了《粤语源流考》在没有直接的考古或语言学证据下,将粤语发源地论证为广信。如今广府群体迟迟无法整合,此二人实难辞其咎。而顺着二人的研究路线往上探寻,近代以来最先抬起梧州广信的竟然是罗香林的手笔,这背后是否存在广东内部民系争斗的因素?只能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吧。下图为罗香林论文《世界史上广东学术源流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