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刀郎老师,回忆就拉回到了很远很远的2004年,那时候我正在读初三,学业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在我那个年代,在那样一个农村家庭,没考上高中的孩子比比皆是,所以我也非常恐惧,害怕我会考不上高中,毕竟我姐姐就是因为没考上高中早早地去外出打工了。因此我很努力地学习,我那时候是住校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除了学习之外我没有什么其他的爱好,如果有的话,可能就是听“随身听”了。
那个年代的手机还没流行起来,我印象中班主任那时候用的手机还是“小灵通”,个别家境富裕的同学也有“小灵通”,但“小灵通”并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外没有其他的功能。如果想要听歌的话,就得用专门的播放工具“随身听”了。班里的同学,只要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几乎人手一部“随身听”。
我的那部“随身听”是姐姐淘汰下来的一部老掉牙的“随声听”,播放磁带的时候噪音很大,和其他同学索尼牌子的“随身听”自然是比不成,但我已经很知足了。
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放假了出去买一盘磁带听,一盘磁带便宜一点的好像两三块钱,贵一点的五六块钱,磁带也不知道算正版还是盗版,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几块钱也不算小数目了,毕竟我在学校一周的生活费就五十块钱。家里那时候真的很贫穷,甚至我每周末回家一趟去拿生活费,五十块钱都是父母向亲戚借的。
我听歌很随性,听同学说谁的歌好听,就去买谁的磁带,那时候买过的磁带太多了,像周杰伦、孙燕姿、萧亚轩、孟庭苇、许美静、郑智化、刘德华、张学友、许巍、郑钧等等,当然这其中自然有刀郎老师的磁带。
那个年代的手机还没流行起来,我印象中班主任那时候用的手机还是“小灵通”,个别家境富裕的同学也有“小灵通”,但“小灵通”并不是我们现在使用的这种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外没有其他的功能。如果想要听歌的话,就得用专门的播放工具“随身听”了。班里的同学,只要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几乎人手一部“随身听”。
我的那部“随身听”是姐姐淘汰下来的一部老掉牙的“随声听”,播放磁带的时候噪音很大,和其他同学索尼牌子的“随身听”自然是比不成,但我已经很知足了。
那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放假了出去买一盘磁带听,一盘磁带便宜一点的好像两三块钱,贵一点的五六块钱,磁带也不知道算正版还是盗版,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几块钱也不算小数目了,毕竟我在学校一周的生活费就五十块钱。家里那时候真的很贫穷,甚至我每周末回家一趟去拿生活费,五十块钱都是父母向亲戚借的。
我听歌很随性,听同学说谁的歌好听,就去买谁的磁带,那时候买过的磁带太多了,像周杰伦、孙燕姿、萧亚轩、孟庭苇、许美静、郑智化、刘德华、张学友、许巍、郑钧等等,当然这其中自然有刀郎老师的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