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吧 关注:7,748贴子:96,294
  • 11回复贴,共1
根据现有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大西邑”与夏朝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 1. **“西邑”是商朝对夏朝的称谓**
- 商朝甲骨文中未直接出现“夏”字,但频繁提到“西邑”,并对其进行祭祀或占卜。例如,商王常贞问“西邑是否作祟害王”,并举行“燎祭”等仪式以安抚“西邑”神灵。
- 结合清华简《尹诰》《尹至》的记载,“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表明商汤征伐的对象是“西邑夏”,即商朝将夏朝称为“西邑”,而“夏”是周人及后世文献的称呼。
### 2. **地理方位的对应**
- 商朝人发源于东方(今河南商丘一带),而夏朝核心区域位于河洛地区(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相对于商为“西方”。因此,商朝称夏朝为“西邑夏”或简化为“西邑”,意为“西方的都城”。
- 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如宫殿基址、青铜器工坊)与文献中夏朝晚期的都城特征吻合,进一步支持“西邑”即夏朝核心区域的推断。
### 3. **甲骨文中的“西邑”具有神性**
- 甲骨文中的“西邑”不仅是地理概念,更被商朝人视为兼具“祖先神”和“自然神”属性的祭祀对象。例如,商王祭祀“西邑”时,常与伊尹(商朝开国功臣)并列,表明其地位崇高。
- 学者推测,“西邑”可能指夏禹或夏朝历代先王的神灵。夏禹因治水功绩被尊为“山川神主”和“社神”,而商朝人可能延续了对夏禹的敬畏,将其融入自身信仰体系。
### 4. **周朝对“夏”的重新定义**
- 周人为强化自身合法性,构建了“夏、商、周”三代传承的叙事框架,将“西邑”改称为“夏”,并赋予其正统王朝的地位。例如,《尚书》等文献中明确使用“夏”来指代商之前的中原政权。
- 清华简等战国文献显示,“西邑夏”的称谓逐渐被“夏”取代,反映了周人对历史的重新诠释和政治需求。
### 5. **考古与文献的综合证据**
- 二里头文化的年代(约公元前1750年—前1520年)与传世文献中夏朝中晚期的时间范围相符,其广域王权特征(如宫殿群、青铜礼器)表明该文化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 甲骨文中的“杞国”“土方”等记载,进一步佐证了夏朝遗民的存在,例如杞国为夏人后裔封国,而“土方”可能指夏遗民的残余势力。
### 结论
“大西邑”即商朝对夏朝的称呼,其本质是地理方位与政治身份的复合体。商朝通过“西邑”这一称谓淡化夏朝的正统性,而周朝则通过“夏”重构历史叙事以巩固自身合法性。尽管甲骨文未直接使用“夏”字,但“西邑”的祭祀记录、清华简的文献互证及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共同指向夏朝作为商朝前身的存在。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24 11:28回复
    甲骨文是有夏字的,不过是个人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06 19:21
    回复
      石峁遗址是黄帝故里。陶寺遗址是尧都。二里头是夏都。所有的都说明一件事,农业气候水分在南下!!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23 06:04
      回复
        河洛地区一般指以洛阳为中心,黄河与洛水交汇的区域,大致包括今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和陕西省东部等地。
        这一地区在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24 10:53
        回复
          解释合理,夏肯定存在的


          IP属地:四川16楼2025-03-05 19:37
          回复
            西邑可能就是洛邑,商灭夏后将洛阳封给伊尹?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3-12 19:50
            回复
              真按清华简、吕氏春秋等文献,二里头绝不是夏,岳石文化才可能是夏。清华简中的西邑夏,西邑是指西邑在夏朝的西边,而不是在商朝的西边。清华简、吕氏春秋都有记载商汤灭夏是东出,于国西以进,勘伐有夏。也就是说商汤灭夏是从东面出兵,从夏的西面开始讨伐。清华简的记载其实是符合诗经等先秦权威文献记载的。诗经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商汤是先灭了夏朝的韦国、顾国、昆吾国等诸侯国,后灭的夏。一般认为,韦顾等国都在山东鲁西,这样的路线是符合清华简的东出记载的,韦地、顾地都在下七垣文化东面。有部分学者编了个声东击西,东出后绕到夏的西面进攻的说法,这种说法其实也是不成立的。清华简中尹至记载“夏有祥,在西在东,见章於天,……,曷今东祥不章?”东祥就是指的夏桀,吕氏春秋慎大览中记载“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这里的西方日指商汤,东方日指夏桀。夏桀在商汤的东方。如果下七垣文化是商文化的前身,那它西边的二里头文化就绝不是夏,它东方的岳石文化才是夏。


              IP属地:江苏18楼2025-03-13 14: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