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吧 关注:7,375贴子:79,455

回复:【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的言外之意的思考,非要把隐藏的基础设定引申为占据大量篇幅的正文,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本末倒置。除非题材重点就是教育本身,那则另当别论。
只是非常遗憾的是春潮创作者的近期几乎同样获取了同好东类似的商业成绩的小小的我,却同样是落入了类似的错在根本仅靠消费题材来获利的谬误当中。至于是否要将其合并其它佳作讨论,暂时还无法确定。
而回到好东来说,把那么具体的揶揄简化为“你注意前面,你,注意后面”的直戳了当的短句的话。那么这不仅是在丧的每个中加入了酷作为支撑——
当然实际上只有丧没有酷就是不现实的让人物毫无闪光点,现实中不要说人了,就是一把土灰烂泥也必然会有能看到反光的镜面角度和起到作用的粘合硬度——
更是在语言的简练过后就能产生出某种带有歧义的褶皱恶趣味。
确实在这里又必须批判一下好东能取得如此大的商业成功大概率是离不开它吸引了足够多的亚文化群体共鸣,换言之它其实是和流量耽改同源的一种变现模式。
虽然创作者明确表达了并非有意往那方面引导,可无论是某些商业化行为招致的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还是个人乐趣过于公开化的表现
(确实很多时候这方面的趣味是无可厚非的“过分玩笑”或“性情中人”而已,不该因此批评什么,但如果当个人的影响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该考虑到是否该谨言慎行了。而这谨慎里包括的不仅是适当的压抑,更重要的是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合理释放。正当大胆的承认某种东西才是最正确的。虽然太多的时候难以做到的,能够明话暗说已经是莫大的勇敢。)
,它们无疑都是极大程度助力了商业价值的提升。
但这么分析之后才突然觉得这种方式和倾向并不是什么罪大恶极的原罪,正去流量和耽改本身也只是一种商业模式,其包装的内核品质如何是否有毒,才是问题的关键。
并且其实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3-17 16:11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回到标题的关联原点来说,女T(这么简称女人taxi女人的确又有了更多可解读的意味)是有着更明确倾向的耽改(实际上我认为有同爱倾向的表达或题材都可以称之为“耽改”,这个词和“流量”相同,本身不带有污名化的贬义,只是这不妨碍将其用于调侃与讽刺)作品。甚至正是因为最后已然明示的部分升华了全片的感受。
    而就以好东而言,个人认为它最有意思的可以延伸发挥的戏份就是那段最不重要的耽味儿最重的两个男人的对话。
    前前后后其它的无聊台词不提,单就是“吹箫也会?”“改天教你。”的值得过分解读的暗道开车,就已经让暧昧诡异的气氛达到了一个不得不笑的程度。
    而这种搞笑的感觉当然说明了谁都知道剧情不会往那个方面发展。所以这一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太多不会被实现的荒诞可能才是好笑的原因。
    同时这样从剑拔弩张(换个角度来看这个成语都能耽得不行,果然喜剧的关键在于情景)到亲密无间的瞬间巨大微妙转变,实际上正是极度符合“小妞类型”——
    关于这个称谓并因此引发的“老登类型”论战,我认为是最为无聊和毫不尊重类型规律的低级行为。因为以最基本的语言常识就该知道,和小妞对仗的应该是小子而非“老子”,本来两个既可以是褒又可以是贬的类型与词语就这么被一个不存在的“老比登”
    (虽然我同样不认为与女性有关的脏话就是不尊重女性,因为侮辱的前提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脏话所抹黑攻击的,恰恰是代表着它是地位重要不容侵犯的。但无疑回避掉了一个字之后,它的目的就是摆脱这种嫌疑,可实际上暗地里它正是赞成这着这种用女性特征来攻击男性的方式(不过我同样认为指出某些不符合一般规律的异常,是有着恶意玩笑的批评意味,但它攻击的是个人的选择而远非庞大的群体)。)
    类型挑动成了无关艺术的群众对立,这实在是最可笑的用假疯狂来掩盖真问题。
    ——的由于尊重艺术规律才变得好看的真正有趣时刻。
    事实上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5-03-18 14:22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在这样的女主片(比起大女主或小妞老登,直接叫男主片女主片才是最直接准确的)里真正好玩热闹的戏份必然是多男追一女(同样我也认为雌竞雄竞什么的不是多合适的新词)的戏码。而这方面角色的魅力正是决定了观众从女主角度出发(实际上艺术的魅力在于打破现实的界限,“换我是个女的也得选这个”的效果才是真正的塑造出了成功的角色)能否享受作品过程的关键。
      所以当角色塑造的过于有魅力的时候,觉得主角根本配不上配角的想法就会自然产生。如果这时两个配角又都是如此完美,那么甩掉主角它们两个在一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想象。
      这正是这种现象使得嗑到了耽改同人情节的观众并不一定是想看一个没有主角捣乱的纯耽作品。因为从深层的心理角度来说,觉得主角不配的同时,把自己带入其中替换掉主角的想法是必然存在的。那么两个角色间微妙平衡就应该是一种可以被容纳进第三人的关系。让两个那么好的人合二为一,当然就是为了自己可以左拥右抱形成不会互相妒忌只会美好共融的稳固三角体。
      不过以好东自身而言它根本就不具备能够实现这种类型趣味的条件,它不敢或不能把反派或配角塑造得太过完美,这就在在全员工具人的基础之上杜绝了任何有人味儿出现的可能。它所谓的“不玩儿它们的游戏”和“新东西”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25-03-19 14:00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最后仅仅是一种牺牲了正常观赏逻辑的特立独行的难看。也许尝试是勇敢,但不能否定事实的失败。
        可哪怕在这样的失败当中“两个男人走出了女人的家,一个吹起了口哨然后另一个不服气地跟上加入形成了合奏,好像两个人就这么并肩走出了阴影走进了阳光里”的这个瞬间,还是产生了一种无尽的文本融化在画面之中的光影魅力。
        似乎那个时刻里放下分歧抛开偏见,任何敌人都能携手并肩的世界大同就那么转瞬即逝的实现了。
        当然“从此两人就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的解读是有点过度深耽的想得太多了。可必须承认“我一刀下去,指不定得啥样”的留白,是真正符合喜剧类型规律的高明处理。
        而就让两个配角甩了主角私奔,这无疑是最高度自反的结构讽刺。但好东注定不是能把主体当作反派如同“登”峰造极的《教父》那样完成对主角的绝对毁灭性批判。它对制度的逃离是轻飘的不敢也确实不能多言,对女本位是否涉嫌新的霸权的迷思更是只能若有似无的埋藏在弦外之音中。
        至于在这个我认为最有影像魅力的时刻过后,对于几乎受到一致称赞的那段家务与自然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25-03-20 14:21
        回复
          #连片论##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平行混剪,我更是认为它明显缺乏影像艺术表达应有的层次质感。
          仅仅用言语的想象和实质的生活作关键,这明显是一种力不透纸的肤浅呈现。既然有了与自然关联的意向又是儿童视角出发,那么把真实的自然影像滚剪在生活场景当中,让猜测——想象——现实之间形成三位一体的对照关系的同时,保证每一层的影像都有其独立的质量,将凝视、壮阔与秩序都各自准确的表达出来,才是文本和影像合一的力量。
          或者可以说就像末代皇帝导演(确实贝托鲁奇的名字我总是说不准,但除了末代皇帝之外他其余的作品目前所见我都不推崇,但其采访中的创作理念的确让人获益良多,正像好东西一样)说“影像和文学是相通的”。而更引申来说视觉图像也不过是一种标记点位的信号,它们所能提供的信息能激发起头脑中解读出的内容才是我们最终看到感受到的东西。
          所以好的文字一定是和影像相同的能准确的表达出思想并令人领略到深刻的震撼体悟。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有废话连篇和丑陋难看的东西实际上就是同样的结构臃肿错肉横生。如果用几句话几个画面几十秒就能讲清楚的事,非要长片累牍的不经剪裁就拿出来占地碍眼,那就是对公共空间的横征暴敛。
          而换个角度看,要是能适当处理扬长避短,又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无药可救的“彻底不是东西”。关键在如何取舍增减。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25-03-25 14:10
          回复
            #连批论##好东西##山花烂漫时#
            当然再回到好东来说它一直缺乏的就是就是这种敢于取舍的让人物挑战不正确的“人味儿”质感。或许花不了几个钱甚至用些免费的低画质公版素材就能达到很好的喜剧效果和给人物施加足够的生存压力。可它们无疑就会像减少那些真正错误的金句一样让好东失去轻飘乃至“轻浮”的巨大传播能量。
            比起成为扎根土地的树木粮食,它选择了化作飞英草芥。更广泛的播种所收获的可能是貌似绿意葱葱之下的致命过敏。
            其实说到这里关于好东的部分实际上已经是无话可说了,它所能代表的对于低质量内容的如同早歇般的轻易高潮式满足,是需要警惕却也不必再过多批评的。从垃圾中理解意义,由毒素中汲取养分,这本来就是负重生活中的常态。
            而由此引发的则是对批评的必要性和价值产生新的肯定的态度。批评大概总是比赞扬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又似乎只有消极的不够激动人心的低端价值。可也许能够勇敢说出什么是不必要的不需要的和错误的,那就是从另一方面接近着某种更加坚强的正确的人生正道。
            所有的路都是开出来修出来的,只看光明或只有黑暗都是一叶障目的虚妄盲目。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25-03-26 14:23
            回复
              #连批论##好东西##山花烂漫时#
              当然再回到好东来说它一直缺乏的就是就是这种敢于取舍的让人物挑战不正确的“人味儿”质感。或许花不了几个钱甚至用些免费的低画质公版素材就能达到很好的喜剧效果和给人物施加足够的生存压力。可它们无疑就会像减少那些真正错误的金句一样让好东失去轻飘乃至“轻浮”的巨大传播能量。
              比起成为扎根土地的树木粮食,它选择了化作飞英草芥。更广泛的播种所收获的可能是貌似绿意葱葱之下的致命过敏。
              其实说到这里关于好东的部分实际上已经是无话可说了,它所能代表的对于低质量内容的如同早歇般的轻易高潮式满足,是需要警惕却也不必再过多批评的。从垃圾中理解意义,由毒素中汲取养分,这本来就是负重生活中的常态。
              而由此引发的则是对批评的必要性和价值产生新的肯定的态度。批评大概总是比赞扬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又似乎只有消极的不够激动人心的低端价值。可也许能够勇敢说出什么是不必要的不需要的和错误的,那就是从另一方面接近着某种更加坚强的正确的人生正道。
              所有的路都是开出来修出来的,只看光明或只有黑暗都是一叶障目的虚妄盲目。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25-03-26 14:24
              回复
                #连批论##好东西##山花烂漫时# 至于有突然新开了一个题目中间插进来,一方面只是单纯觉得有些话无论早晚都是不吐不快的必须说出来,另一方面更是因为现在可能就是到了一个不冒着更大风险就不能更进一步的关键时刻了。
                我知道自己说的做的也许都是不那么对的,但不继续下去就什么都不能得到,那便只有不停在错误中前进了。
                当然再回到好东来说,批评过了作品整体的问题之后,禁不住让人想要引申去谈论其核心主演同时极端过誉的另一部作品。它们的相同点是在某些话题上有着绝对正确的正面意义,可同时在其它方面来说甚至是“有毒”的用假积极掩盖真问题。
                用看似有用实则纸上谈兵的话术来创造真实原因是无数不可说之事才能缔造成功的超现实神话,这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不断让战狼封神的漫长魔童轨迹。
                而在绕到演员来说,虽说本就没有过度神化的将其认定为质量保证,但其以往作品都是保持着一定独立思辨精神的,甚至有像《祝你幸福》(这确实是马上要进行重看和解读的重点之作)这样真正的力作。
                可这些过于艺术或真实的作品,往往无法取得巨大到不合常理的爆炸性成功,反倒是放下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25-03-27 14:25
                回复
                  #连批论##山花烂漫时##初步举证# 标准,接了这要是放到以前准是一句“什么破玩意儿,忒没劲”就婉拒了的“必爆”之作,才终于让她获得了早就唾手可得也一直唾弃不屑的“成功”。
                  当然这种选择不是多么需要被批判的问题,“想赚钱就别嫌寒碜”无可厚非。但把这种并非真正的虚假正确放大到一个必须有口皆碑的地步,这就是错得太过离谱了。
                  为弱者发声肯定是值得鼓励的,可仅凭初步举证就不推翻疑罪从无,这实际上是避重就轻的软刀杀人。鸡蛋与高墙、束缚与自由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以法律为准绳来衡量,它们就是无法从客观角度被实现的遑谈暴论。
                  而这种吹毛求疵反向利用完美受害理论来谋取私利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背刺真正受害者的杀鸡取卵行为。放着真正需要被救治的致命伤患不顾却过度医疗那些能够自愈的头疼脑热,这也许是不够恰当的不当类比,但要是因为这无病呻吟淹没了救命呼喊,那它必然是有毒且有罪的公众之敌。
                  或许毫无疑问更绝对正确的是像《桃色血案》那样的极限经典,对罪与错的判断是那存乎一心的基本动念判定。有一条自由意志的红线是不能逾越的,一旦越过哪怕是有错也该是无罪的判罚。
                  哪怕看似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5-03-29 16:37
                  回复
                    #速时评##山花烂漫时##初步举证# 是用一个失败的结局来维护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可比起其它真正伟大作品里的认清现实完成和解,它更像是烂俗恐怖片结尾式的把复仇的怨念无限延伸下去,直到完成永无止境的仇恨连环。
                    确实这么形容可能是有些过分,但其获得不亚于魔童逆天票房的虚高口碑,的确就是由于这种形同读音般的隐含内在逻辑。无论是反每还是反难,只要它挑起的是单纯刻薄的对立情绪,那么无疑它必定是弊大于利有害无益的。
                    而更引申到时下发生的社会事件来说,那份并不正确态度不对把阴道(确实好像直接提起这个词是会让我不好意思,但这不是羞耻而是出于对私处保护隐私的羞愧,可在科学正确的情景之下,它是绝不该被避讳的)瓣错称作俗名的行为是绝对值得质疑其专业态度的。但单以错误瑕疵就断定整个案件的是非曲直,这实际上是对之前胖猫案的反向两极反转。
                    并且不管后面的反转是否真的会再度发生,它对于公众关系挑动起的撕裂都已经是难以简单弥合的礼崩乐坏人心不古了。
                    如果事事人人都可以不讲完整证据链,仅凭初步举证就偏听偏信不分罪责处以极刑,那么世上就真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25-04-01 14:28
                    回复
                      #速时评##山花烂漫时##初步举证# 成了没有可以相信只有互相捅刀人人自危的黑暗森林。这正是那些惧怕人类可以进步的所希望看到的。
                      当然对错误和罪责必须要有惩罚,可一杆子把船打翻并不是公平公正应有的态度。就像另一起公众人物与未成年的事件中我始终秉持着大概更不“正确”如同辛普森案一样的疑罪从无观点,一件事到底做没做和做了该多大责任的判定,绝不是应该按照“怎么解气怎么来”“这种人死不足惜”的标准来执行的。“死刑起步”所造成道德滑坡效应,只能是人间地狱的太平天国。
                      至于再回到案件本身的评判来说,让“被害者”负起一定的责任无疑是看起来不公正的“陷害栽赃”,但实际上任何的关系和行动都必定是要付出代价与承担责任的。一件东西被抢了被骗了和自己后悔买错了,都是要赔上成本的,前两者是犯罪后一者则是要自省。
                      而要是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反悔抠嗓子眼吐出来了还要被人赔偿,这就更是反向的罪大恶极,是利用人性里的善作恶的不赦之罪。
                      如果没有被骗被胁迫同意都是可以撤销的,那维持这个世界运转的最基本的契约精神将荡然无存。人作出了选择就必然会有可能不令人满意的后果,因此就因噎废食就真的不是人而是魔障的心魔了。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25-04-02 14:24
                      回复
                        #尾影评##女人TAXI女人[电影]##好东西#
                        其实说到这里已经可以说是离题万里的和最初动念的好东西几乎毫无关系了,甚至连更值得好好分析的女TA也似乎有点无力再去详细谈论了。
                        但强打起精神,试着用最直接的方式切开自己的思想,把有用的东西最快捷、少浪费地提取出来,实际上才是最初行动的目地。
                        所以不管善终还是烂尾,我都决定要完成它。
                        当然重新开始进入正题最难的原因除了是万事开头难的原因之外,无法否认的是女TA本身是一部自身有着相当缺陷不那么完美的“半经典”作品。
                        单以开头部分主角并未相遇的双行(这似乎有有点女T相通的双性意味)线来说,可以说是能一下子抓住观众的全片节奏最佳段落。一个女主足够生活化强势的大量台词如同说唱快剪般夯实了一个强硬角色的坚实基础,无论羞于启齿的暴露还是并不光彩的疼痛,在足够强大自信而又不是不可批评的幽默表达之下,都能够是可以被轻松谈论的学术段子。
                        而这种处理方式恰恰是之前所说的那种真正赤诚的孩童式的坦诚,当身体、器官乃至性的部分是最严肃的学术化或最不严肃的仅仅是玩笑来讨论的时候,它们的私人化属性就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25-04-03 14: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