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3,020贴子:614,559

淮阳演义(2.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轩起
淮阳书社,2025年1月


IP属地:河南1楼2025-01-22 13:15回复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华书局,2020年,10卷)
    按照《周礼》的界定,“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前者注重武力惩戒与征伐,后者注重与各方的交流。周代实行分封制,礼乐是维护这一制度的基础。秦灭六国、行郡县制以后,“礼”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渐趋衰落。


    IP属地:河南2楼2025-01-22 13:25
    回复
      2025-05-21 11:20:58
      广告
      北宋是射礼频繁举行的高峰期,不过主要采用《开元礼》中顺带提及的“燕游小射之礼”,宋人称为“宴射”。特别是在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宴射极为频繁,太宗时期,确立了幸金明池观水戏之后幸琼林苑宴射的流程,真宗朝则在宴射中增添了文学气息,皇帝作诗赏赐近臣、大臣应制奉和,是这一时期的常规形式。


      IP属地:河南3楼2025-01-22 13:28
      回复
        古代民间称五月为“恶月”,此时天气迅速变热,日照强烈,容易出现各种瘟疫和疾病。因此,端午节庆的目的之一就是转“恶”为安,体现在各种节物与习俗中。
        紫苏,又名“桂荏”,花淡紫色,种子可榨油,嫩叶可以吃,叶、茎和种子均可入药。


        IP属地:河南4楼2025-01-22 13:35
        回复
          六月六日过生日的崔府君,是唐宋时期所信仰的幽冥地府中一个位高权重的神灵。崔府君的本庙在磁州,当地对崔府君的供奉约始于八世纪。宋太宗淳化初年,在首都开封城北建起崔府君庙。真宗时期重修祠庙,命京师北郊与磁州奉之如岳祠,每年春秋遣官致祭。


          IP属地:河南5楼2025-01-22 13:37
          回复
            古代之所以重视三伏,是因这段时间阳光毒恶,销烁万物,损人健康,故而伏藏以避之。汉代人甚至说“伏日,万鬼所行,故伏”。由于闭关在家,诸事不做,汉魏时人“日有饮食之会”。
            此风在东汉末年袁绍的军队中尤其盛行,史书记载袁绍子弟与部下“常以三伏之际,昼夜酣饮极醉,至于无知,云以避一时之暑”(唐人徐坚《初学记·岁时部》),后世北方河朔一带,遂有“避暑饮”的习俗。


            IP属地:河南6楼2025-01-22 15:22
            回复
              “三伏”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相当于阳历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候。
              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谓天热把瓜果用冷水浸后食用,后以“浮瓜沉李”借指消夏乐事,亦用以泛指消夏果品。


              IP属地:河南7楼2025-01-22 15:31
              回复
                “七夕节”一词首见于宋代,最早使用这个词汇的人,是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太祖亲征北汉,从前线派人送手札回汴梁城,说:“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


                IP属地:河南8楼2025-01-22 17:06
                回复
                  2025-05-21 11:14:58
                  广告
                  北魏时期,“三元说”正式出现,以正月、七月、十月的望日(十五日)为“三元”。宋太祖、太宗时期,规定中元节开封城也要依上元之例,张灯三夜。
                  古人称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为“四立”,分别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每个季节的开始。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四立”是农业生产中生、长、收、藏四个重要节点的开始,“四立”之日要“迎气于四郊”,举行祭祀活动。


                  IP属地:河南9楼2025-01-22 17:11
                  回复
                    楸树得名于“秋”,因为它和“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的梧桐一样,早秋就开始落叶,加之叶片阔大,极为引人注目、动人秋思。
                    据文献记载,北魏青州(今山东潍坊)枣树栽培已经相当兴盛。北周时,杨广曾将一石青州枣作为珍肴赐给高僧法藏。隋唐以后,青州成为全国最著名的产枣区,唐代青州枣与安邑(今山西运城)枣同为献给朝廷的贡物。


                    IP属地:河南10楼2025-01-22 17:25
                    回复
                      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农耕生产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先民们认为,人类得以在大地上繁衍生息,是因为土地具有孕育生命、承载万物的能力,因此对土地的崇拜,成为古代先民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祭祀土地神的祭坛称为“社”。


                      IP属地:河南11楼2025-01-22 17:27
                      回复
                        天宁节是庆祝徽宗皇帝生日的节日,时间是农历十月十日。中国古代以帝王生辰设立节日,始于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当时宰相源乾曜、张说等人建议,以玄宗生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


                        IP属地:河南12楼2025-01-22 18:13
                        回复
                          古代统治者受“以德配天”和“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为了向上天表示自己“宽政以仁”,在刑法上创制了赦宥制度,向臣民昭示皇帝“其仁如天”的品质,使臣民感恩,缓和矛盾,上下相安。在中国古代王朝中,宋代是使用赦宥次数最多的王朝,“自祖宗以来,三岁遇郊则赦,此常制也。世谓三岁一赦,于古无有”(《宋史·刑法志》)。


                          IP属地:河南13楼2025-01-22 18:48
                          回复
                            大庆殿是北宋皇宫的正殿,是皇宫里最为雄伟壮丽的殿宇。冬至前三日,天子住宿在大庆殿斋戒。次日祭祀于景灵宫,当晚斋宿于太庙。
                            宋徽宗在位25年,颁发了25道覆盖全国范围的大赦令,其中南郊大赦八次。郊毕驾回,登宣德楼颁发大赦天下的敕书,生杀予夺之权尽在一人之手,是君主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最直观表现。


                            IP属地:河南14楼2025-01-22 18:57
                            回复
                              2025-05-21 11:08:58
                              广告
                              据目前所见文献,韭黄在北宋中期已出现在大众餐桌上。黄庭坚有诗句“韭黄照春盘,菰白媚秋菜”。北宋时期韭黄是冬季和初春的蔬菜,应是由于北方冬季寒冷、主要在室内培植的缘故。


                              IP属地:河南15楼2025-01-22 1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