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鹳雀楼杯诗歌大赛新诗一等奖作者作品:
再登鹳雀楼(组诗)
—— 鹳雀楼古诗应答
再登鹳雀楼
—— 答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再登鹳雀楼—— 答王之涣》
原谅我的迟到和无知,那枚远古的夕阳
已经代替我,于红尘中,于无声处,守望千年
五千年黄河,我暂借几朵浪花,为鹳雀楼
铺设好唐诗的阶梯,宋词的栏杆
和绝句的五绝,让来者,每一次不经意的登高
都是一轮五绝的明月,一东七 律的盛唐,……
楼仍在,人已非,大河东去,仅弹指间,已过千年
而我:却从来不是那归人,仅仅是个过客
更多的人注视着那只鹳,或者雀
它时而把天空缓缓抬高,时而代替我
在楼檐上极目远眺;它轻轻抖动翅膀
左翅拍打着诗词的帝国,右翅
却无意动着唐诗的山河;而一夕残阳
它无意的惊鸿一瞥,惊醒了
千年的帆影,和压弯的涛声
一片月光后,悄悄压低了草长莺飞的星群
千年之后,望断多少长亭短亭
大漠落日,不过是眉心的一颗小痣
大河冷月,照亮了衣衫单薄的一个归人
一首小诗,在风中还停;上阕已完成
下阕尚在天涯……;而我业已完成
《品读鹳雀楼—— 答司马札》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 司马札《登河中鹳雀楼》
落日将落。一阵远逝的蹄声,披着晚霞
敲响石阶上残损的静,仿佛一阵
隔世的轻尘,饱含着红尘的悲怆 ——
依稀的薄雾,摇曳着落日,和远方
内心既汹涌,又缓慢……;此刻
一片霞光,微笑着,喃喃自语
动摇了鹳雀楼,和词语轻轻地走动
对应着薄雾、晚霞、西风和残阳
天空中飘逸的白云,和振翅欲飞的鹳雀 ——
能否被一首沾满夜露的唐诗,轻轻按住 ——
明月朗照,清风张开它明亮的翅膀
从兴亡的宿命中挣脱开来,篡改了词语的方向
“啪” 的一声,一片遗留千年的月光
从鹳雀楼上坠下,落在三米远的地方
凋残处,山河的倒影,高着红尘的折痕
更盈了时光的缝隙;一些散装的词语
不安地探出头来……,原谅我的惊慌
和失礼,它没有预约,只好安排它在唐诗中
独自修行,品茗,抑或来回走动……
未及转身,一座古诗修筑的名楼
已经在神祇的诗篇中,安睡千年 ——
安相聚鹳雀楼—— 答耿湋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 耿湋《登鹳雀楼》
千年以降,落霞正乘着鹳雀,抑或振翅
在唐诗的缝隙中驻足、栖息而歌或振翅飞翔
千年谁是流水影,击节而歌的古诗?
究竟谁是谁的倒影,谁又是谁的灵魂?
去远千帆小。一座高楼,独自在唐诗中潮涨潮落
哒哒的马蹄,惊碎了线装的明月,与清风
未经允许,几片浮云,低着头,在黄河饮水
一幅灵魂的山水,在沐浴,濯洗……
我轻拂了袖,一个圣洁的倒影
就被打碎,我犹豫了一会儿
决定还是停下来,礼貌地呆在一边
怀着朝圣的心情,仰望着和崇敬
静静地,对应着一面澄碧的镜子
和一缕稀薄,而清新的空气……
隔着一厘米,或者更近
一只来迟的独鸟,目睹了
梦中的鹳雀楼,温柔,而宁静的一瞬 ——
其余的,无人追问……
聆听鹳雀楼
—— 答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 李益《登鹳雀楼》
我并不想窥视灵魂的高度,鹳雀楼
氤氲的长风里,弥漫着一碰即碎的美
如果我站上去,寂静就有可能
再加高二米;一颗心,风尘赴赴
他被尽了全部的柔情,在尘世中
却被打磨成坚冰……
我曾经谈到过的遥远的落日,在李益的七绝中
投下苍凉的倒影;冷峻、空旷和寂静
成全了一个青年诗人的沉思与想象
一缕迟归的晚霞,最终被我牵扯进来
当我写到风烟并起的乡思,和它大病初愈的爱情
写到汉家箫鼓,就仿佛拨动的天上的大琴
苍茫的尘世,一颗事去千年的心
深藏了多少坚硬的痛,在鹳雀楼
一次猝不及防的洗礼,让我的旅程
有了片刻,小小的停顿 ——
再题鹳雀楼
—— 答畅当
“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
—— 畅当《题鹳雀楼》
江水依然在轻轻诉说着,千年不变的约定
对此,我并未视而不见,为我的到来
一条江和一座楼,已经依依不舍的相拥千年 ——
…… 而我只是个匆匆过客,我的到来
丝毫不能减轻你千年的相思,遍地的泪光
流淌的诉说,和那些弥漫的、颤栗的……
永济、黄河、鹳雀楼;以及它散装多年的旅程
就这样一点点,成为我心中的暗疾
但它并未停止,因为流淌还在继续 ——
再登鹳雀楼(组诗)
—— 鹳雀楼古诗应答
再登鹳雀楼
—— 答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再登鹳雀楼—— 答王之涣》
原谅我的迟到和无知,那枚远古的夕阳
已经代替我,于红尘中,于无声处,守望千年
五千年黄河,我暂借几朵浪花,为鹳雀楼
铺设好唐诗的阶梯,宋词的栏杆
和绝句的五绝,让来者,每一次不经意的登高
都是一轮五绝的明月,一东七 律的盛唐,……
楼仍在,人已非,大河东去,仅弹指间,已过千年
而我:却从来不是那归人,仅仅是个过客
更多的人注视着那只鹳,或者雀
它时而把天空缓缓抬高,时而代替我
在楼檐上极目远眺;它轻轻抖动翅膀
左翅拍打着诗词的帝国,右翅
却无意动着唐诗的山河;而一夕残阳
它无意的惊鸿一瞥,惊醒了
千年的帆影,和压弯的涛声
一片月光后,悄悄压低了草长莺飞的星群
千年之后,望断多少长亭短亭
大漠落日,不过是眉心的一颗小痣
大河冷月,照亮了衣衫单薄的一个归人
一首小诗,在风中还停;上阕已完成
下阕尚在天涯……;而我业已完成
《品读鹳雀楼—— 答司马札》
“楼中见千里,楼影入通津。烟树遥分陕,山河曲向秦。
兴亡留白日,今古共红尘。鹳雀飞何处,城隅草自春。”
—— 司马札《登河中鹳雀楼》
落日将落。一阵远逝的蹄声,披着晚霞
敲响石阶上残损的静,仿佛一阵
隔世的轻尘,饱含着红尘的悲怆 ——
依稀的薄雾,摇曳着落日,和远方
内心既汹涌,又缓慢……;此刻
一片霞光,微笑着,喃喃自语
动摇了鹳雀楼,和词语轻轻地走动
对应着薄雾、晚霞、西风和残阳
天空中飘逸的白云,和振翅欲飞的鹳雀 ——
能否被一首沾满夜露的唐诗,轻轻按住 ——
明月朗照,清风张开它明亮的翅膀
从兴亡的宿命中挣脱开来,篡改了词语的方向
“啪” 的一声,一片遗留千年的月光
从鹳雀楼上坠下,落在三米远的地方
凋残处,山河的倒影,高着红尘的折痕
更盈了时光的缝隙;一些散装的词语
不安地探出头来……,原谅我的惊慌
和失礼,它没有预约,只好安排它在唐诗中
独自修行,品茗,抑或来回走动……
未及转身,一座古诗修筑的名楼
已经在神祇的诗篇中,安睡千年 ——
安相聚鹳雀楼—— 答耿湋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 耿湋《登鹳雀楼》
千年以降,落霞正乘着鹳雀,抑或振翅
在唐诗的缝隙中驻足、栖息而歌或振翅飞翔
千年谁是流水影,击节而歌的古诗?
究竟谁是谁的倒影,谁又是谁的灵魂?
去远千帆小。一座高楼,独自在唐诗中潮涨潮落
哒哒的马蹄,惊碎了线装的明月,与清风
未经允许,几片浮云,低着头,在黄河饮水
一幅灵魂的山水,在沐浴,濯洗……
我轻拂了袖,一个圣洁的倒影
就被打碎,我犹豫了一会儿
决定还是停下来,礼貌地呆在一边
怀着朝圣的心情,仰望着和崇敬
静静地,对应着一面澄碧的镜子
和一缕稀薄,而清新的空气……
隔着一厘米,或者更近
一只来迟的独鸟,目睹了
梦中的鹳雀楼,温柔,而宁静的一瞬 ——
其余的,无人追问……
聆听鹳雀楼
—— 答李益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乡望,远目非眷亦自伤。”
—— 李益《登鹳雀楼》
我并不想窥视灵魂的高度,鹳雀楼
氤氲的长风里,弥漫着一碰即碎的美
如果我站上去,寂静就有可能
再加高二米;一颗心,风尘赴赴
他被尽了全部的柔情,在尘世中
却被打磨成坚冰……
我曾经谈到过的遥远的落日,在李益的七绝中
投下苍凉的倒影;冷峻、空旷和寂静
成全了一个青年诗人的沉思与想象
一缕迟归的晚霞,最终被我牵扯进来
当我写到风烟并起的乡思,和它大病初愈的爱情
写到汉家箫鼓,就仿佛拨动的天上的大琴
苍茫的尘世,一颗事去千年的心
深藏了多少坚硬的痛,在鹳雀楼
一次猝不及防的洗礼,让我的旅程
有了片刻,小小的停顿 ——
再题鹳雀楼
—— 答畅当
“迥临飞鸟上,河流入断山。天势围平野,高出尘世间。”
—— 畅当《题鹳雀楼》
江水依然在轻轻诉说着,千年不变的约定
对此,我并未视而不见,为我的到来
一条江和一座楼,已经依依不舍的相拥千年 ——
…… 而我只是个匆匆过客,我的到来
丝毫不能减轻你千年的相思,遍地的泪光
流淌的诉说,和那些弥漫的、颤栗的……
永济、黄河、鹳雀楼;以及它散装多年的旅程
就这样一点点,成为我心中的暗疾
但它并未停止,因为流淌还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