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萼奇兰吧 关注:1,930贴子:4,853
  • 0回复贴,共1

武术行业的竞争关系:武术教练之间会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武术行业的竞争关系:武术教练之间会因为利益而产生矛盾吗
小说人物是文学虚构的
任何语言都无法完整记录一个人的平生,只能客观及具有真实感地陈述所涉及的经历,及评价给人的印象。因此,无论是小说还是日常,是文字还是语言,都只能真实地对待事情,而无法真实地再现某人。
即便我们态度是真实的,但因为所知及所能呈现的信息有限,因为语言表达的局限,依然无法原本呈现真实的某人。所以即便是有历史背景、真实素材为依据,我们依然要把再现形象与真实人物分开。
我们尽量把对真实的探求,放在事情上面,放在人物关系上面,放在人物类型上面,放在自然发生的可能性上面,而不是放在某个形象对应某个人上面。
文学小说与奇人异事的纪实文学不同,写的是群体中的虚构典型,人物是作为一种立体的符号,是人性的集中呈现。当读者朋友领会了这种理念,我们才好更为鲜活生动地运用现实素材,而不因此陷入猜测与纠纷当中。
在小说要素的设置当中,环境非常重要,因为环境是事情发生的土壤,是直接决定人物关系的。
好比,两个从小就很要好的朋友,在面对同一个喜欢的女孩子的时候,他们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再严峻一点,在恶劣的荒原当中,五个三天都没有进食一点东西的人,面对最后三颗花生米,他们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
好比师兄弟三个人,在一个恶劣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的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小说写冲突,写解决冲突的办法,探讨选择之下,事情发展的结果,包括回报、风险、可能性与不可控性。这跟人际关系、商业投资都是一样的。
因为环境而产生的冲突关系
咱们的小说是写实风格,无论武技还是人物,都有其现实依据。武技渊源与已成定论的人物事件可以公开,但存在争议的,不为人知的,就不方便公开了。那样就很容易产生人格权的纠纷。所以越是真实,反而就越要强调“本故事纯属虚构”。
为此,我还把一些见闻以及重要的采访资料做了法律公证。当然其中很多事情不能确定真实性,但可以确定的是,某某人有过这样的讲述。如果仅仅是文学创作需要,以及历史研究需要,这样的真实度就足够过硬了。但是我依然不希望陷入法律纠纷,所以我首先声明:小说中的人物是文学虚构的,我们当然允许读者探讨现实中人做过类似的事情,有过类似的行为,但需要提醒,不要把小说与现实世界混为一谈。
《老拳师》的第一部介绍了各大阵营,第二部则是细化具体阵营中的人物与关系。本篇作为导读文章,利用开篇的人物关系介绍,来演示一下本篇的理论。这也是将来解读图书《老拳师宝典》的预备材料。
我引用三个场景,来举例说明,因为环境而产生的冲突关系。
第一个是个人的,角色孙起山与姜东洋是好兄弟,孙起山因为一点很小的摩擦,也就是被一个打手经理公然辱骂了几句,就一心想着报复。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青年来说,这行为有点反常,有点小家子气。甚至角色本身,都没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而作为好大哥,姜东洋力挺孙起山。
原文如下:在舒缓的音乐中,吕立贞对众人解释,为了给同门第一拳师姜东洋接风,今夜专门安排了一场小的舞剧,姜东洋站起来向众人抱拳施礼。樊大东退到了侧面的坐席上,幽幽地看着姜东洋。
樊大东与孙起山的矛盾起因可谓低级,他与姜东洋完全没有什么摩擦,纯是跟着孙起山赶的。但他们却归属两个群体,代表同行业的两种模式,在交接阶段产生矛盾,后果往往会被扩大。新旧交替的时候,斗争往往是残酷的,不管是谁错了,新秩序的总结过程,必然要发生激烈碰撞,甚至流血牺牲。
现在的武术界,业务类型正在大幅度压缩,仅剩下了极其有限的资源,竞争十分残酷。一些门户积累三辈的利益受到损失,新入行的人拼搏数年甚至十数年,如果不能分得理想中的好处,忍气吞声却还要被呼来喝去,终有一天是要爆发冲突的。
孙起山因为一点很小的摩擦,也就是被这个打手经理公然辱骂了几句,就一心想着报复。对于一个有着崇高理想的青年来说,这行为有点反常,有点小家子气。甚至他自己都没想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但是他问心无愧,不认为是为了私欲。而作为好大哥,姜东洋力挺孙起山。姜东洋认为,这年头想着做事必须有一股力量,必须带动群体,自己荒废了十年,要帮助孙起山,重新打出偶像的吸引力。略。
姜东洋道:“以前我们看场子,打通一条街,约好了抽成,回家就行了,这事就够了。每日巡店一番,如果遇着找事的,当场解决,如果人不在,先提名字,不好使的话,得回头给人把东西要回来。那个时候绿林通着镖局,下来干什么都得跟镖局打个招呼,有照应的店不动。可自从这拨孙子看场子了,没有事他们也能整出点事来!他们收的是保护费,如果不给他们就折腾人家,里外是他们自己人,这是地痞混混的玩法。”
教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二个场景,看上去还是个人矛盾,但却看得出是商业利益的争夺了。这段场景的背景,是胶东拳会的大哥宫伏枥,遭遇到了极厉害外来对手的点名挑战,他采用了一个巧妙策略,利用一场晋级赛来分散压力。通过筹备活动,介绍了教拳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原文如下:
下楼之后,孙起山发现舞厅已经大变样,他甚至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地方。就见舞台已经变成了主席台,舞池也都变成了观众席,只是前边空出了一块空间,应该是为拳师展示准备的。
舞台挂有横幅《以武会友——北海拳社(筹)联谊会第一届联合会议》,左右装饰有舞狮装备、锣鼓家什、兵器架子,但架子上都是长短的棍棒,没有带刃的兵器。天花板也做了装饰,悬挂着一些条幅,上面写满了溢美之词与经典文句。另外还有穿着暴露迎宾礼服的外国女子抱着鲜花侍立两旁,一旁还摆了一张大方桌,上面又摆设着洋酒与洋酒杯。略。宫伏枥是商人出身赌徒心态,既然要办,就不能仅仅为了对付佟力夫一人,那样依然会被人说成是吓怕了。宫伏枥的暗箭指向三炷香,尤其是陈丹芝。对于佟力夫的难题,宫伏枥认为已经破解,只要拉动整个武术界进来,就已经把佟力夫的矛头调转了。而引着陈丹芝进来,借佟力夫之手完败,那才是最好的结局,甚至姜东洋、李北海都用不着。陈丹芝一败,其他两个也跟着跌份,再引着那两个排挤这个,让他们自相残杀。如果陈丹芝回避,那就宣扬他自知徒有虚名不敢路面,继续破坏他们的关系。
宫伏枥甚至都不想姜、李二人太早出场,他认为这是白白便宜他俩,他担心这二人成就之后,成为第二个佟力夫与陈丹芝。宫伏枥浑然不觉金贝勒的厉害。
宫伏枥身边的人根本不在乎这些,全当是贵宾席看热闹,天塌了有宫老大顶着,挨骂的是他,挨打的也是他,只要捧着宫老大不死,就碍不着自己什么事。而也只有宫老板不断搞事遇到难题,他才越发需要帮助,自己也才更有好处可拿。所以他们巴不得宫伏枥赶紧把事情搞大。所以崔名桂、许大仙等人呼声很高。这一群人,还真的只有樊大东几个是真心希望宫伏枥名利双收,宫伏枥倒掉了他就搞不到好处了。
宫伏枥与陈标榜没有矛盾,如果有,那就是一点妒忌心作祟。略。宫伏枥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人,即不愿意在别人门下做大哥,又不愿意把自己辛苦打下的基业拱手让人,所以只有盼着程门衰落。
陈黑牛出身程门,虽然没有独立旗帜,但是混得风生水起。宫伏枥跟他的过节,主要是争夺徒弟与争风吃醋。说起来怪好笑的,宫伏枥前半生的资历,陈黑牛是如何都赶不上了,但是宫伏枥衰落之后,陈黑牛圈走了他不少生源,甚至宫伏枥派出弟子挑战,弟子又被陈黑牛发展成了朋友。尤其在争夺女弟子的事情上,宫伏枥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没办法对外讲这些事,就只有变着法儿扳倒陈黑牛。宫伏枥捧吕立贞,还真不是贪恋吕立贞的美色,他一方面是利用吕立贞的经营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捧起吕立贞给那几个背叛他的女子看。
通过资格认证把持资源
与陈丹芝的矛盾,听起来是因为陈丹芝用武术本来就有的技法独立门户,并谎称自创,这有悖武德,当群起而诛之。而看起来,似乎是两者格斗理论相似,应用价值相似,但是陈丹芝发展灵活,抢占了服务群体,对宫伏枥形成了威胁。宫伏枥起家虽然也有取巧成分,但毕竟还是流汗流血拼下来的,而陈丹芝越过了拼搏一环,在宫伏枥看来,他出洋相、博眼球、动嘴动笔,比划两下就俘获了人心。宫伏枥认为这太轻而易举了,不合天道。
这实际怪不得陈丹芝,因为整个大环境已经不战而溃,反而要怪宫伏枥领导无方,而群师各自惜身,不肯出头,被陈丹芝逐个击破了。如果现在可以盖棺定论了,可以说在宫伏枥统领武术界的时候,因为私心做错策略,影响了整体的发展。略。
在早些年,陈丹芝的武学在整个武术界被视为歪门邪道,不成气候,只有宫伏枥看出了陈丹芝的野心与狡猾,他认为,陈丹芝哪怕是一棵低矮的野草,但是此时不除,他终将会散播得漫天遍野,那个时候牵扯得多了,放火也就晚了。然而每一个人都不想做那个除草的人,一来是不想平白得罪陈丹芝,二来也是知道,一旦真的剪除了陈丹芝,那些道貌岸然的家伙又要出来指责自己欺凌弱小,以此标榜自己品德高手。所以一个个的你盼着我上,我等着你上,眼看着陈丹芝羞辱那些出头的同道,把他们贬损得成了笑话而偷着乐。
李北海正是看出了这些人的上限,所以他没有走姜东洋的路。但是这时节黑道的手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级,老派的武人已经没有办法走镖经营了。现在不肯舍命的,也就只能教拳卖艺,为了保护利益,也只得创建拳会,通过资格认证把持资源,武术界跟曲艺界说评书说相声的都差不多了。略。
弱者尚玄,懒人尚简
说起陈丹芝,这种创新者并非只他一个,只不过他是极精简的。自从西方解剖知识与体育观念传过来后,武人中的改革派已经开始做传统武术的新式解读了。他们翻译拳谱歌诀为白话文,从实用性解读武术,把复杂的功理与拳理以及繁琐的技术动作进行简化,并且按规律整合系统。他们把各门派实用的部分提炼出来进行组合,把各门派按照内家拳与外家拳或者长拳与短打进行区分,以系统实用程度对抗传统传承模式。
这种革新的代表,北派有意拳,南派有鹤拳,官方有马玉珏这样的体育改革派,民间的国术馆也纷纷推出套路手册,为在部队应用以及全民普及做贡献。因为马玉珏习练查拳与摔跤,在他的推动下,查拳与摔跤便得到了发展,陈丹芝这些人也就进行了参照发展。
最终,官方机构规定为少林门与武当门两大门派,主流兵器也归纳为长兵与短兵两大门类。现在,南京方面正在筹划全国性质的国术考试,也就是全国比武,以“国”字号称呼武术,可见重视程度。借此鉴别良莠,选拔优秀教练,为地方国术馆培养人才,带动全民尚武精神。那些新派组织也得到了保卫团等治安系统的支持。在陈丹芝前后,已有肖道生、路不平、鬼机子、丘道宁、张道弘等一大批先行之士。略。弱者尚玄,懒人尚简,这些新编的东西满足了多数人的幻想,所以流氓打法与太极神功齐头并进,发展是很快的。他们一改旧日的门派规矩,又打破了武术行业规则,采用薄利多销甚至免费传播的手法拉拢学生,像对待客户一样对待徒弟。聚拢了资源之后,又分级管理,变本加厉,这都严重影响了行业秩序。而且他们在做推广的时候,必然要对比传统模式进行宣传,不免就会影响到原行业人士的名誉。对于指责他们的人,他们称之为无能的守旧派,在客户眼中,就把武术分成两个新旧对立的板块。以上。这种环境导致的矛盾,与个人性格导致的矛盾是如何区别,通过以下小场景就可以有所感悟了。在观赏西域舞蹈的时候,有过这样几句谈话,原文写到:崔名桂捂着长脸,摸了一把嘴巴,姜东洋开玩笑道:“崔老板,听说你戏子出身,外号崔公公,你那老腰有否这般柔媚?”崔名桂脸色变得很不好看,在灯光下显得煞白,褶皱形成的坑洼阴影则越发黑暗,崔月桂佯装欢乐,“那不能比,不能比。”像这段对话,崔名桂显然被冒犯了,为之后一些事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这种矛盾与环境与立场都没有什么关系,纯属个人之间的矛盾。不过个人行为也都受其价值观影响,小说塑造人物,显然不会平白无故就让他们斗嘴。
《老拳师》的时代背景是1928年,是真实背景的虚构作品。


IP属地:山东1楼2025-01-17 11:4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