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吧 关注:62,768贴子:385,116

何为生死 世界 心法 天理 天堂 地狱 念头 心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的生死,所谓的天堂与地狱,这些本是不同的世界。
何为世界,古人云,东方恒河沙世界。南方恒河沙世界。西方恒河沙世界。北方恒河沙世界。上下四维恒河沙世界。彼一切世界。下至水际上至有顶满中微尘。
一切诸天于一念中,悉能示现无量世界从天来下;一切诸天于一念中,悉能示现无量世界菩萨受生
我经行时。一念中。一切十方皆悉现前。智慧清净故。一念中。一切世界皆悉现前。经过不可说不可说世界故。
何为心法,何为天理,何为事理,何为理事


IP属地:江西1楼2025-01-17 10:29回复
    “人们觉得如果他们跟我探讨我的死亡,那它就会变成现实,可是这原本就是一个现实呀。”朱莉边说边摇头。
    我也目睹过相似的场景,只是话题与死亡无关。似乎只要避免去谈及一些事,那些事就会不存在了一样,但其实这只会让那些事变得更可怕。
    对朱莉来说,沉默才是最糟糕的情况,人们避开她,避免和她交谈,那就不会说出那些尴尬的话了。但朱莉宁愿选择尴尬,也不想被无视。
    “那你希望别人对你说什么呢?”我问。
    朱莉想了一下,“他们可以说‘我为你感到难过。’也可以说‘有什么我可以帮忙的吗?’或是‘我感觉自己什么都帮不上,但还是很关心你。”
    她在沙发上调整了一下坐姿,消瘦的身形已经撑不满她的衣服了。
    “他们可以实话实说,”她接着说道,“曾经有一个人脱口而出,对我说道,‘我不知道此刻该对你说什么’,那一刻我竟然觉得如释重负!我对那个人说,在我生病之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在学校里,当我带的研究生们刚听说这个噩耗时,他们都说,‘没有你我们要怎么办?’这也让我觉得欣慰,因为这表达了他们对我的感情。
    还有人说过,‘不会吧——!’
    还有‘如果你想要聊天或是做些什么开心的事,打个电话给我,我随时都在。’他们还是把我当成‘我',我还是他们的朋友,而不只是一个癌症患者,他们还是可以和我聊自己的感情生活,聊工作,聊《权力的游戏》大结局。”
    在朱莉看着死亡渐渐逼近自己的过程中,还有一件事让她颇感震惊:她发现周围的世界开始变得异常生动鲜活。
    她以前习以为常的每一件事都变成了一种生命的启示,就好像她又回到了童年,又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她重新认识了味觉——从一只草莓流淌到她下巴上的香甜汁液,还有在她口中融化的奶香四溢的甜点。
    她重新认识了嗅觉——从家门前草地上的小花、同事的香水、被冲上岸边的海藻,还有晚上床边的迈特冒着汗的身体。
    她重新认识了听觉——从大提琴的琴弦发出的声音、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刺耳声音,还有她小侄子的笑声。
    她的体验也被刷新了——无论是在生日派对上翩翩起舞,还是坐在咖啡馆里看着人来人往,或是去买一件漂亮的衣服,打开一封信件。
    所有这些事,不管听上去多平凡,都能让她无比快乐。
    朱莉变得像是活在超现实中。她发现,当人们自欺欺人地以为还拥有大把的时间,他们只会变得懒惰。
    她没想过会在绝境中体验到这样的快乐,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甚至感到精神焕发。
    即使濒临死亡,她意识到生活依然在继续——哪怕癌症正在吞噬她的身体,她还是会看看社交媒体上在发生什么。一开始她还会想,我为什么要浪费生命中宝贵的十分钟来刷推特呢?
    但转念又一想,为什么不呢,这是我喜欢做的事呀!她也努力让自己不去想正在失去什么。“我现在还可以顺畅地呼吸,”朱莉说,“虽然呼吸对我来说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困难,到那时我也会为此悲伤,但直到那一天到来之前,我还是要大口地呼吸。”
    朱莉接着又举了些例子,当她告诉别人关于自己的噩耗时,别人怎做会让她好过一些。“拥抱也是个很好的选择,‘我爱你’这句话也很好。我最喜欢的就是别人直白地对我说‘我爱你’。”


    IP属地:江西2楼2025-01-17 10:3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庄子认为,无论生还是死,都是命中注定的,是不可更改的,这是人类从出生后就必然要遵循的自然规律。
      道,是道家哲学的根本所在,代表图形是阴阳鱼,一阴一阳,循循不息,正如生与死,相对又相融,生是死的开始,死是生的结束同时又是生的开始。一切都是自然,是道的演化运行。
      生或者死,都是道在运转,在变幻,生或者死,都不是本身所代表的含义,生死背后的真正本质是万物的流转和变化。
      所谓本无生死,只有天道的永恒运动
      ==============================
      在海德格尔之前,所有西方的哲学家们都认为死和生是两个课题,是对立的,是不可联系的。生与死没有任何关系。
      到了海德格尔,他完全摒弃了前人的看法。在《存在与时间》中他说:生死是一体的,不能割开。死,作为人的此时此刻存在的终结,这是任何生物包括人类的一种必然。
      但他同时指出,人的存在又有着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死是“此在”者自己的事情,任何人或者他物都无法代替。人一生下来就是在朝着这个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死前进着,即“向死而生”,死不仅仅是一种状态,而更是一种时间历程,是一种足够贯穿一个人一生的生命体验。
      海德格尔的哲学认为,人一出生就是朝向着死发展的,因为生来就注定了要死,只不过我们的死不知何时到来,因此我们要对死亡保有一颗敬畏之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过的有意义有价值。
      他说“存在着,实际上就是死着”,生与死是并存的,而且随时都可以划上等号。当你明白了死亡的含义,你就会把很多事情看清楚,之后在面对死亡时,你不但不会感到绝望,而且还会从这种绝望里寻找和渴求到生的价值,以便更好地去追求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正是死亡,让我们每个人变得不同,变成一个不断超越自我超越生死的灵魂个体。
      面对着只属于自己尚未到来的死亡时刻,人要时刻保持警醒,要先去尝试领会“死亡”一把自身投入“死”的境界里,去体会“不确定的可能性”,从而生发对“生存”的全新感悟。于是,人逐渐从沉论状态中醒来,从而积极地等划自身,以更好的姿态面向未来,
      超整一切存在者,显示此在的本真存在。对“死亡”的领会,可以从“非本真状态”带回到“本真状态”。
      在通向死亡的路人是孤独的因为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死,存在与真理你只能独自面对自己的死中,并目没有退路。当你真正领会到这点时,便能振作起来。
      领会“死亡”就是领会一种“无”的感觉。“死亡”意味着一切都将虚无,一切都没有了,一切可能性都不复存在了。此时,你便能真正放下很多东西。当你卸下羁绊你前行的生命负担,开始积极筹划自身时,便是活出自己的开始。
      假如你的生命还有三天,你会怎么做?你还会天天沉浸于闲谈之中,沉浸在浮于表面的好奇中吗?不会了,这些活动都是在浪费
      这就是“向死而在”的内涵,领会“死亡”——将自身投入到“死亡”的境界里——从而更好地去生存,更好地显示此在的本真存在。
      -------------------------------------


      IP属地:江西3楼2025-01-17 10:38
      回复

        -------------------------


        IP属地:江西4楼2025-01-17 19:12
        回复
          观念决定命运,不要怨天尤人。
          有时候看世界、看身边人,才发现原来每个人来到这世间都有各自的目的:
          有人是来策马奔腾,有人是来纵情欢笑,有人生来就要承受苦难
          没有什么客观的世界,有的只是每一个众生的心魔。
          不错,每个人在现实世界中,内心都是由贪婪等魔鬼构成的。
          因此,不要以自己内心的感受,去意淫他人的世界如何如何
          没有什么救世主,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永恒的灵魂
          但是,不是每一个灵魂都是清醒的,觉悟的
          其实,地球上绝大多数灵魂,都是被魔鬼锁住的,束缚的,
          这就是海德格尔说的,遮蔽


          IP属地:江西5楼2025-01-18 06:03
          回复
            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言中,海德格尔这样说
            1.“存在”是“最普遍的”概念。“无论一个人于存在者处把握到的是什么,这种把握总已经包含了对【是 】存在的某种领会。
            ”但“存在”的“普遍性”不是族类上的普遍性
            如果存在者在概念上是依照类和种属来区分和联系的话,那么“存在”却并不是对存在者的最高领域的界定:存在不是类。
            存在的“普遍性”超乎一切族类上的普遍性。按照中世纪存在论的术语,“存在”是“超越者”。
            【存在,是心法 心境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不同的法 故而存在 不是族类的普遍性,或者说,不同的族群,具有不同的心法 比如犹太人 与阿拉伯人 就完全不同 白左的愚蠢 就是以为 每一个人的心法 都是一样的】
            2.“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义的。这是从它的最高普遍性推论出来的。
            这话有道理——既然定义来自最近的种加属差。确实不能把“存在”理解为存在者,令存在者归属于存在并不能使“存在”得到规定。
            存在既不能用定义方法从更高的概念导出,又不能由较低的概念来表现。
            【存在不可定义 存在不是概念 就是不可言说 但是每个人对存在有自己的领悟 故而有自己的言说 比如 白左这样说 犹太人那样说 棒子又是一种说法】


            IP属地:江西6楼2025-01-18 06:10
            回复
              在《存在与时间》的导言中,海德格尔这样说
              3.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行止中,在对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任何存在中,都先天地有个谜。
              我们向来已生活在一种存在之领会中,而同时,存在的意义却隐藏在晦暗中,这就证明了重提存在的意义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存在问题不仅尚无答案,甚至这个问题本身还是晦暗而茫无头绪的。所以,重提存在问题就意味着:首先要充分讨论一番这个问题的提法。
              因此,何为生死 世界 心法 天理 天堂 地狱 念头 心境等等问题,
              既是时时刻刻与地球上的众生生命存在体,紧密联系的
              又是完全隐晦的,遮蔽的
              为何如此耶,这就涉及何为心,何为法


              IP属地:江西7楼2025-01-18 06:13
              回复
                --------------------------
                大师云
                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
                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
                经云。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既不可说亦不可思。
                大品云。色不可说。乃至识不可说。眼不可说。乃至意不可说。色不可说。乃至法不可说。眼界不可说。乃至法界不可说。当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皆不可说。此指俗谛不可说也。
                四念处不可说。乃至根力觉道。皆不可说。须陀洹不可说。乃至阿罗汉亦不可说。此指真谛不可说。
                十力不可说。四无畏。十八不共。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皆不可说。此指中道第一义谛不可说也。
                大论云。实法不颠倒。念想观已除。言语法皆灭。无量众罪除。清净心常一。如是尊妙人。则能见般若。此总指三谛不可思说也。
                法华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又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当知不可以心思口议。亦不可以无心口思议。不可以有无。不可以非有。非无。非方。非数。非法。非谕。寂然无为。
                群经之极说。众圣之诚言。深深若此。明明若彼。境智双冥能所俱寂。
                净名诸菩萨以言言于无言。文殊以无言言于无言。净名不以言不以无言。默然无言。文殊叹曰真入不二法门当知。
                玄妙玄妙不可思议。复不可思议但可冥悟。不可以彰辩。
                问若不可说不可说。何故言满龙宫。若不可思不可思。何故雪山深思此义。
                答,天常乐寂而哀于蒙。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慈悲权巧指画虚空。撝方示月作种种说。
                或作生生说。或作生不生说。或作不生生说。或作不生不生说。
                若作生生说时。又非一种。或作有说或作无说。或作亦有亦无说。或作非有非无说。
                引诸根性从四方门入清凉池,闻悦善生恶亡理显。得四利益余三句亦如是。欲令此义明了。
                闻而修行名之为因。与法相应名之为果。约果更修故言因因。从因又得果故言果果。
                若初若后究竟寂灭。故言非因非果。
                初生生四门亦作因果四说。乃至不生不生亦作四门。门门亦作因果之说。
                一一说中,悦种种众生。立种种善根。治种种罪垢。从于种种入第一义。


                IP属地:江西8楼2025-01-18 06:2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所以,所谓的言说,
                  既是言说,就是应该允许,不同的众生,从不同的维度言说自己对【心法】领悟,
                  言说本是就是为了祛魅所谓的【心法】的永恒性,与神秘性
                  而不能只允许一个人说,或者某一群人说,而是芸芸众生都可以言说心法
                  众生言说的心法,就必然形成某种概念,定义,
                  心法的差异,分别由此而来
                  故而对生死 世界 心法 天理 天堂 地狱 念头 心境等等,就有了不同的言说与定义
                  但是,这些言说,都是特定的言说,不是永恒的,是由因缘关系,因果关系逐步形成的
                  比如东亚大陆地区的众生,由于地理,气候等大环境的因素,
                  5000年来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族群的特殊文化
                  这一特殊文化,既是东亚大陆众生的心法的根源,众生的心法又是这种特殊文化得以延续的动力
                  东亚大陆文化,既不同于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又不同于欧洲大陆文化
                  倒是和美洲印第安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是,直到当下,东亚大陆文化又是无法彻底解读的谜底
                  也许,可以从棒子的文化,窥视东亚大陆文化的底层逻辑
                  棒子文化的特征,首先就是血腥的,暴力的,没有任何底线的
                  韩棒子,虽然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棒子文化的底层逻辑,没有任何改变
                  故而,既是【心法】那么,必然是
                  或有,或无,或亦有亦无,或非有非无
                  一切诸法皆不可思议。不可思想图度。不可言语商略。
                  何以故。言语道断故不可议。心行处灭故不可思。
                  生生不可说。生不生不可说。不生生不可说。不生不生不可说。既不可说亦不可思。
                  生是假名。不可定说也。不生是无而生能生无。亦不可定说也。不生即虚空。欲令虚空生者。不可说也。


                  IP属地:江西9楼2025-01-18 08:01
                  回复
                    生生亦不可说。
                    生是已有。已有更生。亦不可定说也。不可说生已生之法。则有重生之过也。亦无一定生之性。故不可说也。
                    世界已经生起,故而世界到底是什么,是无法言说的。
                    生不生亦不可说。
                    此说生相能生有无也。不生是无而生能生无。故不可定也。人情展转生疑。若无已生故来生者。便是生于不可生者耶。今言亦不可如此说也。亦无定生定不生之性。故不可说。
                    世界既然已经诞生,那么世界怎样就消灭了,这就是【生生死死】的问题。众生既然有肉身,必然关注肉身死亡以后的去向,但是对于死后的世界,活着的众生怎么可以言说呢。
                    比如,断定人死如灯灭,死后的世界,完全不存在,这必然是谬论与胡说。
                      不生不生亦不可说。
                    若不生死者。亦不可定也。难道,便是可生者自生。不可生者自不生。今言亦不可作此说也。亦无定不生。定不生故。言以修道故不可定。
                    世界的消失于灭亡,肉身的消灭,乃是就是生命与世界彻底的消失了吗,当然不是这样,
                    生命的形式具有多种形态,人类的肉身只不过是生命形态的一种。
                    而且,生命形态到底有多少种,他们之间是如何转换的,等等,都是【不生】背后的含义
                    比如,宇宙的粒子之间,就可以相互转换,那么众生肉身结束以后,【不生】以后,就是完全的消失吗,当然不可能如此
                    这就是要回答,生命到底有多少种具体的形态,这是现代人完全无法回答的
                    故而【不生不生亦不可说】
                      生亦不可说。
                      离法之外。别有生相者。亦不可定说也。借生遣不生。岂有生之可得耶。不可谓有定性。直遣生相。不可谓离法之外。别有一生相者也。
                    【生】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是无法确定的。不能说,地球生命的形态是这样,那么宇宙其他星球的生命形态,必然如此。这是荒谬的。
                    比如,东亚大陆众生的心法是这样,那么其他地区的众生的心法,也是这样吗。作为常识,其他地区众生的心法,可以与东亚大陆众生的心法完全不同,又可以有相同之处。
                    比如阿拉伯人的心法,比如伟大的俄国人的心法,与东亚大陆众生的心法,就可以没有障碍的沟通。
                    所以 生亦不可说。
                      不生亦不可说。
                     若法无生相。亦不可定说也。生本对不生。生既不可得。岂有不生而可得耶。
                    众生既然对于生命形态,没有完全的认知,那么断定【不生】一定是如何如何,那就非常可笑。
                      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明缘合故生。不合则不生也。
                    生,不生,必然有因缘关系。故而,只能说因缘,说因果也
                    ----------------------------------------


                    IP属地:江西10楼2025-01-18 08:02
                    回复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  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切实非实、亦实亦亦非实、非实非非实、是名诸天法。
                      每一东西都是真如,都不是真如,同时是真如和非真如,既不是真如也不是非真如。这是天的教法。
                      释曰。世间欲得及不欲得。我亦如是。于世谛中说欲得说不欲得。
                      内外诸入色等境界。依世谛法说不颠倒。一切皆实。
                      第一义中内外入等。从缘而起。如幻所作体不可得。不如其所见故。一切不实。
                      二谛相待故。亦实亦不实。修行者证果时。于一切法得真实无分别故。不见实与不实。是故说非实非不实。
                      复次实不实者。为断烦恼障故。说内外入我我所空。是名一切皆实。
                      不实者。谓法中说识为我。世不解者。妄执有我有我所。
                      指示他云。我是作者。是闻者。是坐禅者。是修道者。是名不实。
                      摩诃衍中一切不起。无一切物。是有可为分别无分别。二智境界故非实非不实。
                      诸法不生不灭,非不生非不灭,亦不生灭非不生灭,亦非不生灭非非不生灭。
                      诸法无决定相,为度众生,或说一切实,或说一切不实,或说一切实不实,或说一切非实非不实。
                      诸天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
                      为彼说有我  亦说于无我  诸天所证法  不说我无我
                      释曰。诸众生心心数法相续不断至未来世。以是因缘。为说假我。
                      复有众生计言有我。为常为遍。自作善不善业自作受食者。有如是执。
                      然彼众生为邪我绳缚其心故。于身根识等无我境界。迷而起我。
                      虽有禅定三昧三摩跋提之力。将其远去。乃至有顶。如绳系鸟牵已复堕。于生死苦犹不生厌。
                      众生已为息彼苦断我执绳。于五阴中为说无我。
                      复有众生善根淳厚诸根已熟。能信甚深大法。堪得一切种智。为彼众生宣说第一甘露妙法。
                      令知有为如梦如幻如水中月。自性空故。不说我不说无我。
                      问曰。何故不说我无我耶。
                      答曰。我无我分别境界无故。以是故。世谛之中假说有我。
                      不自生者,万物无有从自体生,必待众因。
                      复次,若从自体生,则一法有二体:一谓生,二谓生者。
                      若离余因从自体生者,则无因无缘,又生更有生生则无穷。
                      自无故,他亦无。何以故?有自故有他。若不从自生,亦不从他生,共生则有二过,自生、他生故。
                      若无因而有万物者,是则为常。是事不然,无因则无果。
                      若无因有果者,布施、持戒等应堕地狱,十恶、五逆应当生天,以无因故。
                        复次,
                        如诸法自性,不在于缘中;  以无自性故,他性亦复无。
                        诸法自性不在众缘中,但众缘和合故得名字。
                      自性即是自体,众缘中无自性,自性无故不自生。自性无故,他性亦无。
                      何以故?因自性有他性,他性于他亦是自性;若破自性即破他性,是故不应从他性生。
                      若破自性、他性,即破共义。无因则有大过,有因尚可破,何况无因!于四句中生不可得,是故不生。
                      都无有宰主  及作者受者  诸法亦无用  而用转非无


                      IP属地:江西11楼2025-01-24 14:12
                      回复
                          唯十二有支  蕴处界流转  审思此一切  众生不可得
                          于内及于外  是一切皆空  其能修空者  亦常无所有
                          我我定非有  由颠倒妄计  有情我皆无  唯有因法有
                          诸行皆刹那  住尚无况用  即说彼生起  为用为作者
                          眼不能见色  耳不能闻声  鼻不能嗅香  舌不能尝味
                          身不能觉触  意不能知法  于此亦无能  任持驱役者
                          法不能生他  亦不能自生  众缘有故生  非故新新有
                          法不能灭他  亦不能自灭  众缘有故生  生已自然灭
                          由二品为依  是生便可得  恒于境放逸  又复邪升进
                          愚痴之所漂  彼遂邪升进  诸贪爱所引  于境常放逸
                          由有因诸法  众苦亦复然  根本二惑故  十二支分二
                          自无能作用  亦不由他作  非余能有作  而作用非无
                          非内亦非外  非二种中间  由行未生故  有时而可得
                          设诸行已生  由此故无得  未来无有相  过去可分别
                          分别曾所更  非曾亦分别  行虽无有始  然有始可得
                          诸色如聚沫  诸受类浮泡  诸想同阳焰  诸行喻芭蕉
                          诸识犹幻事  曰亲之所说  诸行一时生  亦一时住灭
                          痴不能痴痴  亦不能痴彼  非余能有痴  而愚痴非无
                          不正思惟故  诸愚痴得生  此不正思惟  非不愚者起
                          福非福不动  行又三应知  复有三种业  一切不和合
                          现在速灭坏  过去住无方  未生依众缘  而复心随转
                          毕竟共相应  不相应亦尔  非一切一切  而说心随转
                          于此流无断  相似不相似  由随顺我见  世俗用非无
                          若坏于色身  名身亦随灭  而言今后世  自作自受果
                          前后差别故  自因果摄故  作者与受者  一异不可说
                          因道不断故  和合作用转  从自因所生  及摄受所作
                          乐戏论为因  若净不净业  诸种子异熟  及爱非爱果
                          依诸种异熟  我见而生起  自内所证知  无色不可见
                          无了别凡夫  计斯为内我  我见为依故  起众多妄见
                          总执自种故  宿习助伴故 听闻随顺故  发生于我见
                          贪爱及与缘  而生于内我  摄受希望故  染习外为所
                          世间真可怖  愚痴故摄受  先起爱藏已  由兹趣戏论
                          彼所爱藏者  贤圣达为苦  此苦逼愚夫  刹那无暂息
                          不平等缠心  积集彼众苦  积集是愚夫  计我苦乐缘
                          诸愚夫固著  如大象溺泥  由痴故增上  遍行遍所作
                          此池派众流  于世流为暴  非火风日竭  唯除正法行
                          于苦计我受  苦乐了知苦  分别此起见  从彼生生彼
                          染污意恒时  诸惑俱生灭  若解脱诸惑  非先亦非后
                          非彼法生已  后净异而生  彼先无染污  说解脱众惑
                          其有染污者  毕竟性清净  既非有所净  何得有能净
                          诸种子灭故  诸烦恼尽故  即于此无染  显示二差别
                          自内所证故  唯众苦尽故  永绝戏论故  一切无戏论
                          众生名相续  及法想相中  无生死流转  亦无涅槃者


                        IP属地:江西12楼2025-01-24 14:13
                        回复
                          问曰:阿毗昙人言,诸法从四缘生,云何言不生?何谓四缘?
                            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四缘生诸法,更无第五缘。
                            一切所有缘,皆摄在四缘,以是四缘万物得生。因缘,名一切有为法;
                          次第缘,除过去、现在阿罗汉最后心心数法,余过去、现在心心数法;缘缘、增上缘,一切法。
                            【论】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所谓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
                          因缘者,相应因、共生因、自种因、遍因、报因,是五因名为因缘。
                            复次,一切有为法,亦名因缘。次第缘者,除阿罗汉过去、现在末后心心数法,诸余过去、现在心心数法,能与次第,是名次第缘。缘缘、增上缘者,一切法。
                            复次,欲知四缘自相、共相,当学般若波罗蜜。
                            问曰:如般若波罗蜜中,四缘皆不可得。所以者何?
                          若因中先有果,是事不然;因中先无,亦不然。若先有,则无因;若先无,以何为因?
                          若先无而有者,亦可从无因而生。
                            复次,见果从因生,故名之为因;若先无果,云何名因?
                            复次,若果从因生,果则属因,因不自在,更属余因;若因不自在者,云何言果但从此因生?
                          如是种种,则知无因缘。
                          又过去心心数法都灭,无所能作,云何能为次第缘?
                          现在有心则无次第,若与未来欲生心次第者,未来则未有,云何与次第?如是等则无次第缘。
                          如一切法无相无缘,云何言缘缘?若一切法无所属,无所依,皆平等,
                          云何言增上缘?如是四缘不可得,云何说欲知四缘,当学般若波罗蜜?
                            答曰:汝不知般若波罗蜜相,以是故说般若波罗蜜中,四缘皆不可得。
                          般若波罗蜜,于一切法无所舍、无所破,毕竟清净,无诸戏论。
                          说有四缘,但以少智之人,著于四缘而生邪论,为破著故,说言诸法实空,无所破。
                          如心法从内外处因缘和合生,是心如幻、如梦,虚诳无有定性,心数法亦如是。
                          是心共生心数法,所谓受、想、思等。是心数法,同相、同缘故,名为相应。
                          心以心数法相应为因,心数法以心相应为因,是名相应因。
                          相应因者,譬如亲友知识,和合成事。
                          共生因者,一切有为法,各有共生因,以共生故更相佐助;譬如兄弟同生,故互相成济。
                          自种因者,过去善种,现在、未来善法因;过去、现在善种,未来善法因。不善、无记亦如是。如是一切法,各有自种因。
                          遍因者,苦谛、集谛所断结使一切垢法因,是名遍因。
                          报因者,行业因缘故,得善恶果报,是为报因。是五因名为因缘。
                          心心数法次第相续无间故,名为次第缘。心心数法,缘尘故生,是名缘缘。诸法生时,不相障碍,是为无障


                          IP属地:江西13楼2025-01-24 14:14
                          回复
                              复次,心心数法从四缘生;
                            无想、灭尽定从三缘生,除缘缘;
                            诸余心不相应诸行及色,从二缘生,除次第缘、缘缘。
                            有为法性羸故,无有从一缘生。
                            报生心心数法,从五因生;不隐没无记,非垢法故,除遍因。
                            诸烦恼亦从五因生,除报因。何以故?诸烦恼是隐没,报是不隐没,故除报因。
                            报生色及心不相应诸行,从四因生:非心心数法,故除相应因;不隐没无记法,故除遍因。
                            染污色及心不相应诸行,亦从四因生:非心心数法,故除相应因;垢故除报因。
                            诸余心心数法,除初无漏心,皆从四因生,除报因、遍因。所以者何?
                            非无记故除报因,非垢故除遍因。
                            诸余不相应法,所谓色、心不相应诸行,若有自种因,则从三因生,除相应因、报因、遍因;
                            若无自种因,则从二因生,共生因、无障因。
                            初无漏心心数法,从三因生,相应因、共生因、无障因。
                            是初无漏心中色及心不相应诸行,从二因生,共生因、无障因;无有法从一因生、若六因生。是名四缘。
                              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四缘,心无所著;
                            虽分别是法,而知其空,皆如幻化;幻化中虽有种种别异,智者观之,知无有实,但诳于眼。
                            为分别知凡夫人法,皆是颠倒虚诳而无有实,故有四缘。
                            如是云何为实?贤圣法因,从凡夫法生故,亦是不实,
                            如先十八空中说。于般若波罗蜜中,无有一法定性可取故,则不可破。以众生著因缘空法故,名为可破。
                            观知诸法从四缘生,而不取四缘中定相。四缘和合生,
                            如水中月,虽为虚诳无所有,要从水月因缘生,不从余缘有。
                            诸法亦如是,各自从因缘生,无定实,
                              问曰:若欲广知四缘义,应学阿毗昙,云何此中欲知四缘义,当学般若波罗蜜?
                              答曰:阿毗昙四缘义,初学如得其实,求之转深,入于邪见,如上破四缘义中说。
                              复次,诸法所因,因于四缘,四缘复何所因?若有因则无穷,若无穷则无始,若无始则无因。
                            若然者,一切法皆应无因!若有始,始则无所因,若无所因而有,则不待因缘。
                            若然者,一切诸法亦不待因缘而有!
                              复次,诸法从因缘生,有二种:若因缘中先有,则不待因缘而生,则非因缘;
                            若因缘中先无,则无各各因缘。
                            以戏论四缘故,有如是等过。如般若波罗蜜不可得空,无如是等失。
                            如世间人,耳目所睹生老病死,是则为有;细求其相,则不可得。
                            以是故,般若波罗蜜中,但除邪见而不破四缘。是故言:欲知四缘相,当学般若波罗蜜。
                              答曰:  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  是缘为有果,是缘为无果?
                              若谓有果,是果为从缘生,为从非缘生?若谓有缘,是缘为有果、为无果?二俱不然。何以故?
                              因是法生果,是法名为缘;  若是果未生,何不名非缘?
                              诸缘无决定。何以故?若果未生,是时不名为缘;但眼见从缘生果,故名之为缘。
                            缘成由于果,以果后缘先故。若未有果,何得名为缘?
                            如瓶以水土和合故有瓶生,见瓶故知水土等是瓶缘。若瓶未生时,何以不名水土等为非缘?
                            是故果不从缘生,缘尚不生,何况非缘? 


                            IP属地:江西14楼2025-01-24 14:15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从最初读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知晓这句话是错的。
                              湖边的第一批莲花被五月的大水漫过立刻肮脏不堪,枯萎而死;
                              一月的莲藕裹满淤泥需反复清洗,倘若挖取过中程稍有不慎断开,黑色的泥水灌进藕内便再不能干净。
                              如何实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呢?在严格控制水位的池塘。
                              周敦颐作为儒家代表、理学大师之一终一生愿望不过一汪池塘,这思想竟成正统
                              众生知道自己是观赏品吗?你标榜自身洁白能觉醒吗?
                              你难道不知这是比其他病人病情更沉重的表现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IP属地:江西15楼2025-01-25 06: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