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丁丁的博客)一,科研相关个人履历表
1,2006年寒假,在搀扶一位年过7旬的老奶奶爬上二楼接一个远在外乡务工的儿子打来的电话的时候,差点累晕过去,我深受震撼。从那时起我最早开始萌发要开发一个让老百姓用得起的升降机,来解决农村老年人上下楼极为不便的问题
2,2007年3~5月,经过50多个不眠之夜(我上大学时晚上不睡觉,白天上图书馆睡觉)我终于设计出来一套环保升降机的雏形。
3,2007年9月,通过网络从国外购买了一套软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动力学模拟,逐步完善整个升降机系统的结构,并在十月初,完成了整个方案的动力学模拟实验,实验测试的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4,2008年11月,在广州天河龙洞的出租屋内,第一次用从网络上定制的各种配件组装起来对整个系统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和软件上模拟的结果基本相符。
5,2008年12月,正式进入科研推广筹划阶段。在确定不能走申请发明专利这条路线之后,我就开始思考能不能先利用这项技术成果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种最合理的用法,从科技产品的层面来进行推广。
6,2009~2010年,从环保电梯到万有引力发电系统的最终设计方案确定,所有的事情又回归到推广阶段。
二,最终应用方案可行性分析
最终应用方案为:利用实现的环保升降机的原理,配合现有的势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最终实现利用万有引力循环发电这一效果。
为了通俗化一点,特引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俗语来进行阐述
【米在何方】
地球万有引力作为一种实实在在地球上普遍存在的力在牛顿的那个时代就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同,所以利用这种力来发电并不是凭空臆想,因为这个“米”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关键是煮不煮得熟的问题。
【米能不能拿来吃】
万有引力作为一种力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最直接的运用,那就是拿来跳楼,这一点某个企业的员工做的很好,历史上好像有“十连跳”吧,这就说明了它是完全可以吃的,只是现阶段只能吃一次。
【这种米能不能煮熟】
回到最原始的问题,也就是能不能发出电来。大家都了解,利用物体从高处落下的势能转换来发电人类早就实现了,比如水力发电,它就是利用水从高处往低处流这一特点实现水力发电的。所以只要可以保证有源源不断的物体从高处落下来,持续发电是一定可以实现的,也就是说,这个米是完全可以煮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