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长城医院吧 关注:612贴子:5,889
  • 0回复贴,共1

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脑卒中后遗症期一般是指患者发病1年后,脑损害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虽然已经过治疗,但受损的功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善,此时即进入后遗症期。一般认为,在脑卒中发病后6个月内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偏瘫功能的恢复在1年后逐渐减慢甚至停止,这就给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导致脑卒中后遗症的原因
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关节挛缩畸形、手功能障碍、姿势异常、步行困难、失语、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面瘫、大小便失禁、血管性痴呆等。
导致脑卒中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有脑损害严重、未及时进行早期规范系统的康复治疗、治疗方法或功能训练指导不合理而产生废用综合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等)控制不理想而使原发病加重或再发等。
不要放弃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
即便患者在早期无条件进行康复治疗或错过了治疗最佳时期,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仍可以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那些没有经过正规康复训练的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指导,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特别是在修饰、进食及简单的转移、室内步行等方面的能力将大大改善。所以,即使发病1年后,也不应该放弃对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原则
此期的康复治疗原则是防止废用综合征和改善患者的身心功能,并通过加强残存功能的恢复,即进行代偿性功能训练,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使患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回归家庭与社会。应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规律、长期的康复锻炼。
针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训练
针对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应该是脑卒中后遗症期的主要康复治疗内容。训练以患者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提高康复治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针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状况以及家庭支持情况,在实际环境下进行具体的康复指导。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性日常能力训练和代偿性功能训练(如矫形器、步行架和轮椅等的应用),以及环境改造和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解决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如转移、洗漱、如厕、进食等),从而直接或间接改善患者在生活自理、职业活动、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能力。

常规的物理治疗也必不可少
常规的物理治疗包括良肢位摆放与保持,患侧肢体的被动活动,部分辅助下或主动性的患肢活动,翻身、坐起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坐位、站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抑制痉挛、主动活动指导以及室外活动,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注意,在训练过程中不要让患者做过于勉强的动作,以防发生意外。
言语康复治疗助力患者回归家庭与社会
针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的言语及吞咽问题,需要进行言语康复治疗。言语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的言语、吞咽功能提高,从而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具体治疗包括:
❶针对口齿不清:如果在该阶段仍存在口齿不清的构音症状,可以咨询言语治疗师制定自主训练的构音训练处方,在家里自行训练,以巩固下颌、唇、舌等构音器官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❷针对失语症:若语言功能达到一定程度,可以回归家庭环境进行进一步的语言训练,例如模拟日常生活环境进行语言训练;在患者四肢功能允许的前提下,可以让家属和言语治疗师陪同患者去日常生活常见的交流环境进行训练,例如去买菜、寄(拿)快递、给车加油等。除此之外,对于仍有工作需求的患者,可以进行工作场景模拟训练,例如模拟公司职员日常开会、汇报一天的工作情况、表达对一件事情的看法等。通过场景训练,可以用多人物、多元任务的刺激来加强患者的语言功能,从而加强其沟通交流能力。
❸针对吞咽障碍:医生会定期随访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检查其吞咽功能。脑卒中患者应在言语治疗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食物、体位进食。
脑卒中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属于三级康复,一般在社区进行。在社区进行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躯体功能,而且还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环境和心理支持。康复治疗师会定期上门指导,在给予患者作业治疗和必要的物理治疗的同时,教会患者家属或护工帮助患者训练的方法,并由他们帮助患者完成每天必须要完成的训练活动。这样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综合能力,并且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意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温馨提示
后期训练仍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患者应适当投入日常生活活动中,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着手做一些家务活动,体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治愈身体的同时治愈精神。


IP属地:重庆1楼2025-01-15 09: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