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全自动无压风门中的红外感应风门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且智能化程度较高的通风设施,以下为你详细介绍:基本原理
红外感应原理:
红外感应风门利用了物体自身向外辐射红外线的特性来实现探测功能。在风门附近安装有红外传感器,该传感器内部包含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等关键部件。红外发射管会持续向外发射红外线,当有人员、车辆等物体靠近时,这些物体自身散发的红外线就会被红外接收管接收到,或者干扰到原本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的传播路径,从而使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红外线信号的变化。这种变化被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控制系统,以此来触发后续的风门动作。![](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33e8d09348b4710ce2ffdc4f3cfc3b2/6e793b4443a98226a6635e0fcc82b9014b90ebb3.jpg?tbpicau=2025-02-19-05_879853d0eb35d87c8f8b2b2f32e76343)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6d84ceb91ca7bcb7d7bc7278e086b3f/ab602fcd7cd98d10e53f7919673fb80e7aec906a.jpg?tbpicau=2025-02-19-05_e9913714236aafca5dd875aba4c5cff9)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bf432164af3d7ca0cf63f7ec21ebe3c/2912a2dca3cc7cd96ec641f17f01213fb90e916a.jpg?tbpicau=2025-02-19-05_02a297cdf1928011b97808ab9aed01a6)
风门动作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在接收到红外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后,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逻辑进行判断。如果信号符合开启条件(比如信号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持续时间满足设定时长等),控制系统就会向驱动装置(可以是气动、液压或电动等不同类型的驱动方式,取决于具体的风门设计)下达开启风门的指令。驱动装置接收到指令后,通过相应的机械传动结构(如连杆、链条、齿轮等)带动风门的门板围绕门框上的转轴转动,使风门打开,为人员或车辆让出通行通道。在人员或车辆通过后,经过一定的延时(这个延时时间通常也是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控制系统再次向驱动装置发出关闭风门的指令,驱动装置驱动风门反向转动,将风门关闭,恢复其对风流的隔断作用。
结构组成
红外传感器:
它是实现感应功能的核心部件,一般安装在风门前方合适的位置,其探测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常见的探测角度有一定的扇形区域,探测距离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以确保能准确感知到人员或车辆的靠近。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风门感应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所以通常会选用质量可靠、适应井下环境的红外传感器产品,并且要做好密封、防护等措施,防止灰尘、水汽等影响其正常工作。
门框与门板:
门框一般采用坚固的金属材质(如槽钢、工字钢等焊接而成),确保能够稳定地安装在井下巷道中,为整个风门提供坚实的支撑框架。门板则多为双层或多层结构,外层通常是钢板,以增强风门的强度和耐撞击能力,内层可能会填充一些隔热、隔音材料,并且在门板边缘安装有密封胶条,用以提高风门关闭时的密封性,减少风流泄漏,更好地实现通风管理。
驱动装置:
根据不同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电动驱动装置,包含电机、减速器、传动链条等,电机在接收到控制系统指令后转动,通过减速器降低转速、增大扭矩,再借助传动链条带动门板转动;气动驱动装置则依靠压缩空气推动气缸内的活塞运动,活塞通过连杆等与门板相连来实现风门的开闭,需要配套的空气压缩机提供稳定的气源;液压驱动装置利用液压油在液压缸中的压力变化驱动活塞运动,进而带动风门动作,要有相应的液压泵站来提供液压动力。
控制系统:
主要由控制器(常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等)、控制线路以及相关的控制软件组成。控制器接收来自红外传感器的信号,依据预设的程序对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决定何时向驱动装置发送指令,同时还能对风门的状态进行监测,实现诸如延时控制、闭锁控制等功能,并且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传感器故障、驱动装置异常等)能够发出报警信号,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控制线路负责连接各个部件,保障信号传输的准确、稳定。
功能特点
自动感应与便捷通行:
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自动感应人员或车辆的靠近,无需人工手动操作风门。井下工作人员或运行的车辆只要进入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风门就会自动打开,通过后又自动关闭,极大地提高了通行效率,也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避免了因手动推拉风门不及时而造成的夹人、夹车等情况。
良好的密封性与通风管理:
由于门板边缘配备了密封胶条等密封措施,在关闭状态下可以有效隔断风流,减少漏风现象,使得井下通风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风流分配和通风区域划分,保证各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排出有害气体,输送新鲜空气。
可靠的闭锁功能:
在有多道风门的情况下,往往具备闭锁功能,防止风流短路。可以通过机械闭锁(如利用连杆等机械结构使多道风门之间相互制约)或电气闭锁(依靠控制系统对各道风门的开启状态进行监控和控制)的方式,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道风门处于开启状态,保障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适应井下环境:
矿用红外感应风门在设计和制造上充分考虑了井下恶劣的环境条件,如潮湿、粉尘多、存在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等情况。其各部件采用了相应的防爆、防潮、防尘等防护措施,并且选用的材料具备一定的耐腐蚀、耐磨损能力,确保风门能够在井下长期可靠地运行。
应用场景
井下人员与车辆通行频繁的区域:
在矿井的主要运输巷道、人员上下井的通道等地方,人员和车辆往来频繁,使用红外感应风门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自动通行,既不影响通风管理,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等待风门开启的时间。
通风系统关键节点处:
在井下通风系统中需要对风流进行精确控制的关键位置,如进风巷道与回风巷道的交汇处、不同通风区域的分界处等,安装红外感应风门,通过其良好的密封性和自动控制功能,能够精准地实现风流隔断和按需通风,保障整个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矿用全自动无压风门中的红外感应风门凭借其自动感应、便捷通行、有效通风管理等诸多优势,在矿山井下的通风及通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红外感应原理:
红外感应风门利用了物体自身向外辐射红外线的特性来实现探测功能。在风门附近安装有红外传感器,该传感器内部包含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等关键部件。红外发射管会持续向外发射红外线,当有人员、车辆等物体靠近时,这些物体自身散发的红外线就会被红外接收管接收到,或者干扰到原本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的传播路径,从而使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红外线信号的变化。这种变化被传感器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输给控制系统,以此来触发后续的风门动作。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d33e8d09348b4710ce2ffdc4f3cfc3b2/6e793b4443a98226a6635e0fcc82b9014b90ebb3.jpg?tbpicau=2025-02-19-05_879853d0eb35d87c8f8b2b2f32e76343)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6d84ceb91ca7bcb7d7bc7278e086b3f/ab602fcd7cd98d10e53f7919673fb80e7aec906a.jpg?tbpicau=2025-02-19-05_e9913714236aafca5dd875aba4c5cff9)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7bf432164af3d7ca0cf63f7ec21ebe3c/2912a2dca3cc7cd96ec641f17f01213fb90e916a.jpg?tbpicau=2025-02-19-05_02a297cdf1928011b97808ab9aed01a6)
风门动作控制原理:
控制系统在接收到红外传感器传来的电信号后,会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程序逻辑进行判断。如果信号符合开启条件(比如信号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持续时间满足设定时长等),控制系统就会向驱动装置(可以是气动、液压或电动等不同类型的驱动方式,取决于具体的风门设计)下达开启风门的指令。驱动装置接收到指令后,通过相应的机械传动结构(如连杆、链条、齿轮等)带动风门的门板围绕门框上的转轴转动,使风门打开,为人员或车辆让出通行通道。在人员或车辆通过后,经过一定的延时(这个延时时间通常也是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的),控制系统再次向驱动装置发出关闭风门的指令,驱动装置驱动风门反向转动,将风门关闭,恢复其对风流的隔断作用。
结构组成
红外传感器:
它是实现感应功能的核心部件,一般安装在风门前方合适的位置,其探测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常见的探测角度有一定的扇形区域,探测距离从几米到十几米不等,以确保能准确感知到人员或车辆的靠近。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着风门感应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所以通常会选用质量可靠、适应井下环境的红外传感器产品,并且要做好密封、防护等措施,防止灰尘、水汽等影响其正常工作。
门框与门板:
门框一般采用坚固的金属材质(如槽钢、工字钢等焊接而成),确保能够稳定地安装在井下巷道中,为整个风门提供坚实的支撑框架。门板则多为双层或多层结构,外层通常是钢板,以增强风门的强度和耐撞击能力,内层可能会填充一些隔热、隔音材料,并且在门板边缘安装有密封胶条,用以提高风门关闭时的密封性,减少风流泄漏,更好地实现通风管理。
驱动装置:
根据不同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多种类型。例如电动驱动装置,包含电机、减速器、传动链条等,电机在接收到控制系统指令后转动,通过减速器降低转速、增大扭矩,再借助传动链条带动门板转动;气动驱动装置则依靠压缩空气推动气缸内的活塞运动,活塞通过连杆等与门板相连来实现风门的开闭,需要配套的空气压缩机提供稳定的气源;液压驱动装置利用液压油在液压缸中的压力变化驱动活塞运动,进而带动风门动作,要有相应的液压泵站来提供液压动力。
控制系统:
主要由控制器(常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PLC 等)、控制线路以及相关的控制软件组成。控制器接收来自红外传感器的信号,依据预设的程序对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决定何时向驱动装置发送指令,同时还能对风门的状态进行监测,实现诸如延时控制、闭锁控制等功能,并且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传感器故障、驱动装置异常等)能够发出报警信号,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进行维护和处理。控制线路负责连接各个部件,保障信号传输的准确、稳定。
功能特点
自动感应与便捷通行:
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自动感应人员或车辆的靠近,无需人工手动操作风门。井下工作人员或运行的车辆只要进入红外传感器的探测范围,风门就会自动打开,通过后又自动关闭,极大地提高了通行效率,也减少了人工操作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避免了因手动推拉风门不及时而造成的夹人、夹车等情况。
良好的密封性与通风管理:
由于门板边缘配备了密封胶条等密封措施,在关闭状态下可以有效隔断风流,减少漏风现象,使得井下通风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风流分配和通风区域划分,保证各工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及时排出有害气体,输送新鲜空气。
可靠的闭锁功能:
在有多道风门的情况下,往往具备闭锁功能,防止风流短路。可以通过机械闭锁(如利用连杆等机械结构使多道风门之间相互制约)或电气闭锁(依靠控制系统对各道风门的开启状态进行监控和控制)的方式,确保同一时刻只有一道风门处于开启状态,保障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适应井下环境:
矿用红外感应风门在设计和制造上充分考虑了井下恶劣的环境条件,如潮湿、粉尘多、存在瓦斯等易燃易爆气体等情况。其各部件采用了相应的防爆、防潮、防尘等防护措施,并且选用的材料具备一定的耐腐蚀、耐磨损能力,确保风门能够在井下长期可靠地运行。
应用场景
井下人员与车辆通行频繁的区域:
在矿井的主要运输巷道、人员上下井的通道等地方,人员和车辆往来频繁,使用红外感应风门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自动通行,既不影响通风管理,又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等待风门开启的时间。
通风系统关键节点处:
在井下通风系统中需要对风流进行精确控制的关键位置,如进风巷道与回风巷道的交汇处、不同通风区域的分界处等,安装红外感应风门,通过其良好的密封性和自动控制功能,能够精准地实现风流隔断和按需通风,保障整个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
总之,矿用全自动无压风门中的红外感应风门凭借其自动感应、便捷通行、有效通风管理等诸多优势,在矿山井下的通风及通行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