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工资总额】是指国资委根据相关规定和企业实际情况,对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会计年度)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所做出的核准或备案确定的额度。具体介绍如下:
内涵
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部分。它涵盖了企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的所有报酬,是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的关键指标。
批复管理方式
- 备案制: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原则上全部实行备案制管理,由企业董事会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国资委由事前核准转变为事前引导、事中监测和事后监督。
- 核准制: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和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为主的公益类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继续实行核准制管理。
批复依据
- 企业经济效益:通常与利润总额、净利润、经济增加值等经济效益指标挂钩。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工资总额可能相应增长;经济效益下降,工资总额可能受到限制或减少。
- 劳动生产率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工资总额预算在按照经济效益决定的基础上,还会根据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的对标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 国家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国资委需要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非竞争类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调控水平和工资增长调控目标等,对企业工资总额进行适度调控,确保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要求相适应。
作用
- 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倒逼企业提升盈利能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只有经营效益提升,工资总额才会提高,否则就会下降。
-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工资总额固定的情况下,企业会尽量控制人员数量,精简冗员,提高人效,避免肆无忌惮塞关系户、养“闲人”的行为。
- 调节行业收入水平:从宏观层面避免同是国有企业,却收入悬殊的情况,使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水平与增长幅度更加公平合理、规范有序。
内涵
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部分。它涵盖了企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职工的所有报酬,是企业人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资委对国有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和监管的关键指标。
批复管理方式
- 备案制:对于主业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原则上全部实行备案制管理,由企业董事会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自主决定年度工资总额预算,国资委由事前核准转变为事前引导、事中监测和事后监督。
- 核准制: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中央企业和以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为主的公益类中央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继续实行核准制管理。
批复依据
- 企业经济效益:通常与利润总额、净利润、经济增加值等经济效益指标挂钩。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工资总额可能相应增长;经济效益下降,工资总额可能受到限制或减少。
- 劳动生产率和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工资总额预算在按照经济效益决定的基础上,还会根据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的对标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 国家工资收入分配宏观政策:国资委需要依据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工资指导线、非竞争类国有企业职工平均工资调控水平和工资增长调控目标等,对企业工资总额进行适度调控,确保企业职工工资水平与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要求相适应。
作用
- 促进企业效益提升:倒逼企业提升盈利能力,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因为只有经营效益提升,工资总额才会提高,否则就会下降。
-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工资总额固定的情况下,企业会尽量控制人员数量,精简冗员,提高人效,避免肆无忌惮塞关系户、养“闲人”的行为。
- 调节行业收入水平:从宏观层面避免同是国有企业,却收入悬殊的情况,使国有企业职工工资的水平与增长幅度更加公平合理、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