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微信聊天记录在不锈钢圈炸开了锅,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当前的不锈钢市场依然存在假冒伪劣这个“老大难”问题。
个别不良商家,不仅重量短缺,还材质骗人,并且瞅准了“金额小不好立案”的空子,让买家吃亏上当、懊悔不已,虽然买家最后也醒悟了:要找正规的企业合作才安全可靠。
可是,就因这颗“老鼠屎”个别不良商家败坏整个行业的名声,要大伙一起“买单”着实可恨!
随着不锈钢应用的工业化、日常化,需求量日益增长,这时就有一些非正规公司为了赚取不当差价和谋取暴利,经常在材质、规格、品质、交期等方面做文章,甚至以次充好,坑蒙拐骗,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样的事例每年都有发生,当然,也有不少卖家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受到法律的惩处。
那么,除了依靠政府执法部门来打击这些假冒伪劣现象之外,作为买家又该如何应对呢?为此,小编请教了行家,整理出了一些选购不锈钢的小窍门,分享给大家。
首先,大家肯定都知道,现在的不锈钢市场价格处于透明化,采购时请大家务必选择具备仓储及加工能力的正规公司,不盲目追求低成本,要用合适的成本购买优质、正规的材料。
窍门一:材料厚度理算计价
举个例子,一张板材标注中间参厚为9.45mm,实测厚度只有9.37mm,厚度相差0.08mm,理算成本按304材质相差约120元/吨。
那如何防范呢?其实很简单,在验收货物时检验一下实测厚度与合同或供应商提供的中间参考厚度是否相符就可以了。
窍门二:长度尺寸要计量
材料开平长度要计量。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乱象,比如材料长度不达标(小于标准长度),赚取理算重量。举个简单例子,不锈钢板标准长度为2438mm,但是有些厂家提供的产品往往只有2435mm或2430mm。
那如何防范呢?大家要记住两个关键词,正常公差:冷轧≤2mm;热轧≤4mm。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可以与供应商约定公差范围。
窍门三:材料公差夹带勤检查
市场上有不少材质以次充好和夹带的现象。比如,一包304材质的板材,有些不良商家会在其中夹带201材质的材料,上下覆盖几张304不锈钢材料,内里偷换为201材料来坑害消费者。
那么如何防范呢?教大家几招:
1、正常机械式堆垛是有规律的,人工堆垛/倒包有痕迹;2、一定要选择具备仓储和加工能力的正规公司;
3、进行随机材质抽检。
还有一种乱象就是材料公差夹带,如:304材质的板材厚度小公差夹带大公差。防范也比较简单,就是验货时不要停留在每包板的表层,5~10张后的公差务必测量。
窍门四:材料产地要明确
市场上会有用普通钢厂材料冒充一线钢厂材料赚取差价的不法行为。如何防范呢?首先,采购渠道请务必选择正规公司 ,第二就是尽量采购原厂原包装的材料。
窍门五:核对质保书
首先是核对供应商的质保书文件,并且质保书和实物也要校对复核。市场上质保书PS的现象非常多,采购时应该要求供应商提供原厂质保书扫描件(供应商盖章版),在看质保书时要仔细核对产地、炉批号、标准、材质、规格等是否一致。另外也可扫二维码,查验质保书真伪。
窍门六:行业选材要符合生产标准
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有些商家拿普通材料冒充压力容器行业(GB/T24511)材料,比如拿06Cr19Ni10冒充S30408。
防范技巧有三点:
1、24511厚度要求距边25mm厚度负偏差为-0.3mm;2、P/S含量是炼钢时特别管理的,各钢厂的控制水平不一样 ;
3、要注意非正规公司可能提供改喷码的材料,给正规的质保书。
窍门七:钢厂动态时时关注
行业常识多做储备,钢厂动态多加关注,避免”踩坑“。比如:
1、国内1.8米-2米宽幅不锈钢带钢只有太钢可以生产;2、钢厂产能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些规格的产品在钢厂搬迁过程中是断货的,如果市场上有大批量该产品,就要警惕,弄清是积压库存还是假冒。
窍门八:防范低价销售、延期交货
在购买不锈钢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购买材料时候价格很低,材料上涨时不交货,下跌时才交货,这让客户苦不堪言。其实这就是不良商家的惯用伎俩,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点:付全款后以各种借口一直拖着不发货,从中赚取差价。
这种情况其实防范起来很简单:一单买卖一单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违约条款,把准备工作充分做在前面,就能很好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窍门九:选择具备加工能力的设备或供应商
如果你不去供应商处实地考察、现场监督加工,一些的小型的不正规的加工方往往会冒充大型配套企业加工产品,这样危害很大。例如,一个设备加工能力不足的小作坊,其加工板材产品往往应力消除不达标,后期加工应力释放易变形,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购买方,往往吃了大亏,二次加工还浪费人力物力。
这时就要注意供应方的资格审核,选择正规的、知名的加工配套企业,其设备投入、加工技术还是相对非常可靠的。
天下无“骗”还只能是美好愿望,现实中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擦亮双眼,道高一丈。另外,就像开头所看到的那个聊天记录一样,我们也要勇于揭露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曝光其不法行为,惩戒不良之徒,让他们承担恶果,从而共同营造“风清气正、诚信守法”的良好市场形象,奉劝那些有不良企图的商家,尽早收手,不然必将人财两空。
个别不良商家,不仅重量短缺,还材质骗人,并且瞅准了“金额小不好立案”的空子,让买家吃亏上当、懊悔不已,虽然买家最后也醒悟了:要找正规的企业合作才安全可靠。
可是,就因这颗“老鼠屎”个别不良商家败坏整个行业的名声,要大伙一起“买单”着实可恨!
随着不锈钢应用的工业化、日常化,需求量日益增长,这时就有一些非正规公司为了赚取不当差价和谋取暴利,经常在材质、规格、品质、交期等方面做文章,甚至以次充好,坑蒙拐骗,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这样的事例每年都有发生,当然,也有不少卖家因涉嫌销售伪劣产品受到法律的惩处。
那么,除了依靠政府执法部门来打击这些假冒伪劣现象之外,作为买家又该如何应对呢?为此,小编请教了行家,整理出了一些选购不锈钢的小窍门,分享给大家。
首先,大家肯定都知道,现在的不锈钢市场价格处于透明化,采购时请大家务必选择具备仓储及加工能力的正规公司,不盲目追求低成本,要用合适的成本购买优质、正规的材料。
窍门一:材料厚度理算计价
举个例子,一张板材标注中间参厚为9.45mm,实测厚度只有9.37mm,厚度相差0.08mm,理算成本按304材质相差约120元/吨。
那如何防范呢?其实很简单,在验收货物时检验一下实测厚度与合同或供应商提供的中间参考厚度是否相符就可以了。
窍门二:长度尺寸要计量
材料开平长度要计量。现在市场上有很多乱象,比如材料长度不达标(小于标准长度),赚取理算重量。举个简单例子,不锈钢板标准长度为2438mm,但是有些厂家提供的产品往往只有2435mm或2430mm。
那如何防范呢?大家要记住两个关键词,正常公差:冷轧≤2mm;热轧≤4mm。如果有特殊要求,也可以与供应商约定公差范围。
窍门三:材料公差夹带勤检查
市场上有不少材质以次充好和夹带的现象。比如,一包304材质的板材,有些不良商家会在其中夹带201材质的材料,上下覆盖几张304不锈钢材料,内里偷换为201材料来坑害消费者。
那么如何防范呢?教大家几招:
1、正常机械式堆垛是有规律的,人工堆垛/倒包有痕迹;2、一定要选择具备仓储和加工能力的正规公司;
3、进行随机材质抽检。
还有一种乱象就是材料公差夹带,如:304材质的板材厚度小公差夹带大公差。防范也比较简单,就是验货时不要停留在每包板的表层,5~10张后的公差务必测量。
窍门四:材料产地要明确
市场上会有用普通钢厂材料冒充一线钢厂材料赚取差价的不法行为。如何防范呢?首先,采购渠道请务必选择正规公司 ,第二就是尽量采购原厂原包装的材料。
窍门五:核对质保书
首先是核对供应商的质保书文件,并且质保书和实物也要校对复核。市场上质保书PS的现象非常多,采购时应该要求供应商提供原厂质保书扫描件(供应商盖章版),在看质保书时要仔细核对产地、炉批号、标准、材质、规格等是否一致。另外也可扫二维码,查验质保书真伪。
窍门六:行业选材要符合生产标准
市场鱼龙混杂,乱象丛生,有些商家拿普通材料冒充压力容器行业(GB/T24511)材料,比如拿06Cr19Ni10冒充S30408。
防范技巧有三点:
1、24511厚度要求距边25mm厚度负偏差为-0.3mm;2、P/S含量是炼钢时特别管理的,各钢厂的控制水平不一样 ;
3、要注意非正规公司可能提供改喷码的材料,给正规的质保书。
窍门七:钢厂动态时时关注
行业常识多做储备,钢厂动态多加关注,避免”踩坑“。比如:
1、国内1.8米-2米宽幅不锈钢带钢只有太钢可以生产;2、钢厂产能情况是不断变化的,有些规格的产品在钢厂搬迁过程中是断货的,如果市场上有大批量该产品,就要警惕,弄清是积压库存还是假冒。
窍门八:防范低价销售、延期交货
在购买不锈钢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购买材料时候价格很低,材料上涨时不交货,下跌时才交货,这让客户苦不堪言。其实这就是不良商家的惯用伎俩,他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点:付全款后以各种借口一直拖着不发货,从中赚取差价。
这种情况其实防范起来很简单:一单买卖一单合同,并在合同中注明违约条款,把准备工作充分做在前面,就能很好避免此类风险的发生。
窍门九:选择具备加工能力的设备或供应商
如果你不去供应商处实地考察、现场监督加工,一些的小型的不正规的加工方往往会冒充大型配套企业加工产品,这样危害很大。例如,一个设备加工能力不足的小作坊,其加工板材产品往往应力消除不达标,后期加工应力释放易变形,最终为此买单的还是购买方,往往吃了大亏,二次加工还浪费人力物力。
这时就要注意供应方的资格审核,选择正规的、知名的加工配套企业,其设备投入、加工技术还是相对非常可靠的。
天下无“骗”还只能是美好愿望,现实中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擦亮双眼,道高一丈。另外,就像开头所看到的那个聊天记录一样,我们也要勇于揭露那些“假冒伪劣”产品,曝光其不法行为,惩戒不良之徒,让他们承担恶果,从而共同营造“风清气正、诚信守法”的良好市场形象,奉劝那些有不良企图的商家,尽早收手,不然必将人财两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