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关于农林生物质发电的各种消息接踵而至,先是2024年12月底第十二批国家补贴名录中,45个生物质发电项目获得审核通过,算是给寒冬中的生物质发电企业带来了一丝暖意。紧接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关于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发清洁低碳氢与碳捕集、生物质等耦合制备绿色甲醇工艺技术,也给生物质发电行业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喜忧总是结伴而行,上个月最吸引眼球的新闻,应该是南网旗下的两家生物质电厂申请破产的消息。两家企业一年各亏损7000余万,即便是央企下属,也经不起折腾了。其实不仅是南网,这两年生物质电厂破产、关停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与行业内对生物质电厂的绿色、助农、可再生等字眼格格不入。中国生物质发电马上二十周年,如果要组织一个纪念活动,我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各行各业最惨淡的纪念。因此截至目前,依靠直燃发电的生物质企业,还健在的已经寥寥无几,大多数企业都在靠着母公司输血、借贷等方式艰难度日。当然,也有个别企业依靠非电收入,也能坚持活下去,也有活得不错的。但是,生物质发电现今的状况,不应该由企业自己买单,更不能指望非电收入来替代其在发电领域的属性,这背离了生物质发电的初衷。作为地球上唯一可再生的能源,生物质发电不仅具有绿色、环保等属性,更重要的是它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一环。一台30MW的生物质发电机组,一年可发绿电2亿千瓦时,消耗26万吨秸秆,折合标煤将近8万吨,减碳18万吨。这个数据与风电、光伏比并不差,而且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类似,更加稳定,不会对电网造成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生物质发电兼顾农业属性,26万吨秸秆可以带动的经济收入将近七千万,对于农民增收大有裨益。在中国东北地区、河南、江苏、山东等粮仓驻地,发展生物质发电意义重大,并且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田间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是应该大力培植发展的行业。#考研失败后我进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