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来母亲一直在深圳,偶而回故乡看看老房子,十三年前母亲同许多同龄人一样离开故乡为儿子在深圳带孩子。这一呆就是十三年,孩子慢慢的长大了,一个初中,一个小学,可是母亲也慢慢老了。
母亲很喜欢看书,但母亲只是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农村女人,母亲三天一本书,都是孙女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每周都是按时给母亲借书。母亲的一生,母亲一个没文化农村女人却当了三十几年的村支书,从没嫁人开始一直干到我从东莞回来的那年,后来乡政府让她当乡长,她说文化低怕误了事,就去了乡里的敬老院。听起来是院长,但经常帮老人理发,洗衣服,把那里的每位老人当亲人对待。
后来母亲去了深圳给弟弟带孩子,她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帮忙看孙女,孙子。而父亲认为故乡是他的根,不愿去深圳 ,留在故乡的父亲就成了空巢老人。父亲一个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复员后放弃了上海的安置工作,却回到了故乡当起了乡村教师。六年前父亲走了,而母亲却没见到他最后一面,听他说最后一句话。
后来母亲一直呆在深圳,她有好多朋友,一两年间总会回来看看老屋。
一代人的付出
一个社会现象
不是留守儿童
是空巢老人
他们的幸福是帮下一代
母亲很喜欢看书,但母亲只是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农村女人,母亲三天一本书,都是孙女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每周都是按时给母亲借书。母亲的一生,母亲一个没文化农村女人却当了三十几年的村支书,从没嫁人开始一直干到我从东莞回来的那年,后来乡政府让她当乡长,她说文化低怕误了事,就去了乡里的敬老院。听起来是院长,但经常帮老人理发,洗衣服,把那里的每位老人当亲人对待。
后来母亲去了深圳给弟弟带孩子,她同许许多多同龄人一样帮忙看孙女,孙子。而父亲认为故乡是他的根,不愿去深圳 ,留在故乡的父亲就成了空巢老人。父亲一个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复员后放弃了上海的安置工作,却回到了故乡当起了乡村教师。六年前父亲走了,而母亲却没见到他最后一面,听他说最后一句话。
后来母亲一直呆在深圳,她有好多朋友,一两年间总会回来看看老屋。
一代人的付出
一个社会现象
不是留守儿童
是空巢老人
他们的幸福是帮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