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吧 关注:3,051贴子:10,835


IP属地:北京1楼2010-11-20 18:16回复
    


    IP属地:北京2楼2010-11-20 18:17
    回复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坠楼人。



      8楼2010-11-20 18:26
      收起回复
        美女继续继续


        9楼2010-11-20 18:27
        回复

               董祀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觉得自己独步天下,根本看不上蔡文姬。董祀心想,蔡文姬毕竟已经三十多岁,而且还结过两次婚。第一次嫁给卫仲道不久,卫仲道就一病呜呼,必有克夫之命;第二次嫁给左贤王,更是残花败柳;再加之蔡文姬因为思念远在南匈奴的两个孩子,整日神思恍惚,董祀怕娶会家来影响自己心情。但他又碍于曹操的权势不好明说。曹操看在眼里,记上心头,立刻做出安抚。他先是给董祀讲了关于蔡文姬的满腹横溢的才华。在一次闲谈中,曹操曾表露出自己很羡慕蔡家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很是失望,但当他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文章时,便大喜过望。后来蔡文姬凭着自己的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而且文无遗误。董祀虽然有些动心,但他还是十分忌讳蔡文姬已是二婚之身。后来曹操又加封董祀的职,董祀才勉强同意这门婚事。于是,蔡文姬便有了第三次婚姻。
               可是没多久,董祀惹恼了了曹操。曹操想起新仇旧恨非要重办董祀。作为妻子的蔡文姬顾不得夫妻之间的不合,毅然挺身而出,披头散发,跪倒在曹操面前为董祀求情。曹操这才赦免了董祀。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对蔡文姬真的是十分爱惜。
               后来董祀感念妻子的再造之恩,在感情上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他发现眼前这个自己曾经非常厌恶的女子,刹那间变得很有人格魅力,可见爱情也是很势利的。如果蔡文姬不救董祀的命,他也许不会重新爱上这个女人。但反过来说,如果没有这次杀头事件,他也不会发现蔡文姬身上的美德,更不可能重新爱上她。这两口子的故事很符合中国式的大团圆结局。于是夫妻双双溯洛水而上,草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从此过着悠闲的隐居生活。据说后来曹操有一次打猎还偶遇蔡文姬和董祀,得知二人生有一儿一女,小日子过得很有味道。学妹有如此悠闲而美满的生活,曹操心中颇感快意。
               蔡文姬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和《笳十八拍》。《笳十八拍》是从南匈奴返回汉朝后所作,诗中充满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左贤王和两个子女的一腔怀念之情。《悲愤诗》是她嫁给董祀之后,因感伤离乱之苦而作,也算是记录了他跟第三任丈夫坎坷曲折的情感故事。


          IP属地:北京11楼2010-11-20 18:28
          回复
            NO6 贾南风(这个,我找不到丑女图,就发了美女图)

            贾南风[1](256-300),是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史称惠贾皇后。历史上鼎鼎有名   贾南风
            的丑女人:据史书上记载,惠贾皇后身材矮小(约1米4左右),面目黑青,鼻孔朝天,嘴唇保地,眉后还有一大块胎记。贾南风是西晋的开国元勋贾充的三女,继室郭槐的长女。生于三国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256年)。卒于晋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
            晋武帝太子司马衷选妃时,武帝认为征北大将军卫瓘历来家风好,卫家妇女素有贤良传统,并多生男子。卫瓘之女不仅姿容美丽,且贤淑善良,欲娶卫瓘之女为妃。然皇后杨芷因被贾充妻郭槐收买,则欲以贾充女贾南风为妃。武帝认为贾女貌丑肤黑,且有妒忌之性。又听说贾家妇女生育女多男少,故不同意。然皇后却固执已见,又让人从中说情。并以贾充曾立下汗马功劳为由,竭力说服武帝。武帝不好推辞,答应以贾女为太子妃。
            武帝知太子痴呆,恐对社稷不利,欲废太子。这时,还是皇后杨芷固执已见,保住了太子。之后,武帝决定测试太子智能。南风从中作弊,先买通出题人,又请人代作,然后再让太子照抄,呈于武帝。保住了太子地位。南风生性妒狠,因相貌丑陋,又仅生一女,于是便不容其她宫女。尤其对怀孕宫女,更是恨之入骨。时宫女凡有孕者,南风必将其剖腹杀害。武帝大怒,欲废贾妃。由于杨芷皇后劝说,保全了贾妃。然贾妃却认为武帝要废自己是杨皇后的主意,于是不仅不感其恩,反怀恨在心。太熙元年(290),武帝去世,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惠帝,南风为皇后。为揽权而诛杨骏及党羽数千人。废太后杨芷为庶人,禁于永年宫,将其活活饿死。时因贾后无子,故立司马衷夫人谢玖生子司马蝥为太子,贾后见太子聪明过人,怕以后对已不利,便指使手下先后将太子生母、太子和太子妃杀死。
            南风不仅大动干戈,杀人无数,还淫欲大发,常密令心腹抓美少年入宫,强迫与其行淫,然后又将其杀死。创“丑妇玩美男”的西晋丑闻。惠帝永康元年(300),赵王司马伦率兵入宫,矫诏赐南风死,经年44岁。


            IP属地:北京12楼2010-11-20 18:31
            收起回复
              蔡文姬,悲催的人生


              13楼2010-11-20 18:31
              回复
                NO8 张丽华

                张丽华(559年—589年),南朝陈后主叔宝宠妃,出生兵家,以织席为生。
                生平
                太建二年(569年)陈叔宝立为太子,张丽华年仅十岁入宫,充当太子宫龚良娣(太子妃妾)侍女。生了陈深,立为太子。太建十四年(582年)陈宣帝陈顼死,陈叔宝即位为陈后主,立张丽华为皇贵妃,史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鬓黑如漆」。陈后主于光照殿前筑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植以奇树名花,陈后主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陈后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通音律,又为张丽华作《玉树后庭花》:“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等词,皆是靡靡之音。唐朝诗人杜牧《夜泊秦淮》诗便有“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句。
                朝上百官奏事,陈后主总是让张贵妃坐于膝上,张贵妃的记忆力很好,看过的奏章,熟稔心头,又能提出建议。隋开皇八年(588年)隋军南下攻打建康,前线飞书告急,陈后主竟把急件放在张丽华的床头,忘记启封。清朝诗人宋元鼎《吴音曲》诗叹:“壁月庭花夜夜重,隋兵已断曲河中。丽华膝上能多记,偏忘床头告急封”。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破建康(南京)城,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三人逃入景阳殿前的古井。隋军在井上拉绳,但觉异常沉重,拉上来后才发现,原来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三人同挽一绳上来。此时张丽华全身湿透,衣裙贴身,更显秀美。晋王杨广为其丽容所动,欲纳为妾。隋军元帅高颎说:“武王灭殷,戮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娶丽华。乃命斩之。”《隋书?高颎传》。张丽华与孔嫔妃被斩于青溪大中桥畔,年仅三十岁。杨广闻知变色:「昔人云,『无德不报』,我必有以报高公矣!」,自是恨之入骨[1]。清朝袁枚〈张丽华〉:「结绮楼边花怨春,青溪栅上月伤神。可怜褒妲逢君子,都是周南梦里人。」
                


                IP属地:北京15楼2010-11-20 18:35
                回复
                  NO9 小乔

                  英雄美女江东二乔之——小乔, 乔公有二女国色天香,又聪慧过人,远近闻名。孙策纳大乔、周瑜娶小乔。小乔与周瑜琴瑟相谐,恩爱相处了十二年。周瑜作为东吴的统兵大将,江夏击黄祖,小乔随军东征西战,并参加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破曹操,周瑜功勋赫赫,名扬天下。
                       周瑜容貌俊秀,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在可惜年寿不永,在准备攻取益州时病死于巴丘,年仅三十六岁。这时,小乔也不过三十岁左右,乍失佳偶,其悲苦也可以想见。美人命薄,二乔在如诗如画的江南,过着寂寞生活。吴黄武二年小乔病逝,终年四十七岁。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
                       作为艳名倾动一时的美女,很自然地成了文学艺术的对象,苏东坡一句“小乔初嫁了”道尽英雄美人的无限风光。


                  IP属地:北京16楼2010-11-20 18:36
                  回复
                    NO10 孙尚香

                    孙尚香是三国时期的主要女性人物之一,即孙夫人。史书《汉晋春秋》记载名为孙仁献。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孙尚香在三国时归属吴国,原为东吴郡主,后嫁与刘备。孙坚与吴夫人之女,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朗之妹,刘备的三夫人。孙尚香自幼喜好武艺,手下侍女皆带刀具,常以与人击剑为乐,身带利器又容姿甚美。因为她作为“乱世枭雄”刘备的妻子,并且志胜男儿,因此自然而然被人们称为“枭姬”。      关于孙尚香的一生有许多种的说法。但无论历史上是哪种真正的结局,让后人值得肯定的是,孙尚香是纷乱的三国时期中一名杰出的女英雄。在她的身上,无不体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英雄气概。
                    孙夫人,   历史人物画像
                    乃孙权之妹。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十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人,重固盟好。孙尚香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身边侍婢百余人,皆亲自执刀侍立,刘备每入,心内常觉凛然惊惧。诸葛亮曾说:“主公(刘备)在**时,北畏曹公之强盛,东惮孙权之进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此之时,进退狼跋……”后刘备入益州,使赵云领留营司马,留守荆州。此时孙尚香自以孙权之妹的身份,骄妄豪强,常带着一群东吴吏兵,在荆州纵横不法。既尔孙权闻知刘备西征,于是大遣舟船以迎孙尚香,而夫人带着后主刘禅回吴,幸得诸葛亮及时派遣赵云与张飞勒兵截江,方重夺刘禅。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三国志》中也再没记载过孙夫人回吴后所发生的事情。
                    


                    IP属地:北京17楼2010-11-20 18:38
                    收起回复
                      NO11 苏小小

                      南齐时钱塘名妓
                             苏小小
                      1.子虚乌有相如篇,呕吐小小黄圆骨;青山无辜埋晦骨,白铁有心铸利剑!短刀长剑看秋瑾,呕吐小小黄圆骨!李贺清名粪土沾,鬼才鬼仙付东流。[1]?      生平无详考,相传是南齐时钱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终葬于西泠之坞。      但也有人认为苏小小根本就是后世文人雅客杜撰而出的人物,现实中并不存在。在所有历史记载中并没有苏小小其人。最初苏小小的出名是因为众多文人墨客的诗词歌咏,例如李贺的《苏小小》。至于油壁车的故事,也只是后人的演绎罢了,只是为了让故事更加曲折动人。至于那一首所谓苏小小所作的词的最初来历是某位诗人夜宿西湖,梦见一位女子自称苏小小并吟了前半首词。该诗人醒来有所感,将前半首录下来,并自己续上了后半首描写梦中的苏小小,题于西湖湖畔。该词的上下两段其实并不一致。前半首是第一人称,后半首则明显是他人眼中的客观描写了: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于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玉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梦断彩云无觅处,夜凉明月生南浦。      这一点,她和貂蝉有共通性。即历史上并无其人,是通过文学作品流芳后世的。      传说苏小小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前有石碑,题曰:钱塘苏小小之墓。苏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谓家喻户晓,据传说苏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常常出没于花丛林间.据史书记载,宋朝有个叫司马樨的书生,在洛下梦一美人搴帷而歌,问其名,曰:西陵苏小小也。问歌何曲?曰:《黄金缕》。后五年,才仲以东坡荐举,为秦少章幕下官,因道其事。 少章异之,曰:“苏小之墓,今在西泠,何不酹酒吊之。”才仲往寻其墓拜之。是 夜,梦与同寝,曰:妾愿酬矣。自是幽昏三载,才仲亦卒于杭,葬小小墓侧。      此传说虽然有些恐怖,但多少表达了人们对苏小小的怀恋与同情.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从江南姑苏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金陵(今南京)。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爱钻牛角尖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苏小小
                      有诗云:“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墓上覆六角攒尖顶亭,叫“慕才亭”,据说是苏小小资助过的书生鲍仁所建。      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1964年,该墓被红卫兵毁坏。2004年市民热烈争论后,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苏小小墓。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这十二幅楹联分别是:      桃花流水窅然去 油壁香车不再逢。      金粉六朝香车何处 才华一代青冢犹存。      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 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      几辈英雄拜倒石榴裙下 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垄中。      千载芳名留古迹 六朝韵事着西泠。      湖山此地曾埋玉 风月其人可铸金      花须柳眼浑无赖 落絮游丝亦友情      亭前瞻柳色风情已矣 户上寄萍踪雪印依然      且看青冢留千古 漫道红颜本暂时      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花光月影宜相照 玉骨冰肌未始寒      十载青衫频吊古 一抔黄土永埋香      “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负一生爱好山水”是苏小小的遗愿,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IP属地:北京18楼2010-11-20 18:39
                      回复
                        END


                        IP属地:北京22楼2010-11-20 18:44
                        回复
                          回复:9楼
                          谢谢捧场。


                          IP属地:北京23楼2010-11-20 18:45
                          回复
                            爱死你了


                            24楼2010-11-20 18:50
                            回复
                              回复:13楼
                              传奇一生


                              IP属地:北京25楼2010-11-20 18: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