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71,998贴子:12,569,282
  • 0回复贴,共1
求助

关于明清,各位能帮我看看我的观点有什么问题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明朝首先是朱元璋犯了错误,当然这不是否定洪武大帝的成就,但是终究人无完人。
首先他击败元朝,重建汉人王朝,重振民族自信心是好事,但是他也让后世因此轻视外族。结果土木堡出了大丑,明末更不必说。
他对子孙很好,希望子孙团结。结果一死就靖难。大部分后代自私自利,连几十年不上朝都出来了。
他打击文官,对文官不好,严防腐败,指望士人当圣贤。结果只出了个海瑞,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只能同流合污。
2其次我认为并不存在一个事实上的文官集团,如果真的有还好一些,至少可以去解决。但是问题是没有,我认为这是政治制度发展的结果。历史告诉我们,明代政治制度很大程度上可以脱离皇帝运作,这件事本身就是对皇帝权力的一种否定。而且是客观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只是会偶尔会暴露出来,虽然暴露出来了也无法解决。因为我们知道越是依赖于个人,说明系统越完善。在这件事在明初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是偶尔出现,比如著名的南北榜案就是例子。但是当明英宗大败被俘,文官们不得不拥立新君并最终解除危机,文官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后来明英宗复辟又大杀功臣,更是增加了文官的恶感。但是我认为文官并没有因此组解事实的文官集团。
文官是在心里重新定义了世界,他们可以忠于大明,可以忠于皇帝,但是不一定忠于具体的本人。虽然说按理应该忠于本人,但是皇帝毕竟可以因为事故退位…而且这种抽象的存在本身就很依赖于个人的解释,正好十六世纪明朝工商业发展,人们生活上变得更精致享受了,心学也是这个时候流行起来了。
总的来说,明朝并没有出现了一个文官集团,问题的核心在于整个文官体系和皇权的矛盾。
3明末为什么明会灭亡,清能入主中原二百年。前者除了积重难返,内部不团结外,我认为还有“十七世纪危机”的原因。有人说明朝灭亡只是危机前期,最严重的是康熙。我认为这并不影响什么。
灾难本身就是突发性的,以疫情期间,前期事发突然最为混乱,最严重的时候反而因为反应过来了快速重压因此稳定住了。所以尽管康熙时最严重,但是因为八旗制度军政一体占领初期需要重压,因此使得问题不大。
其次清为什么能入主中原?我认为清首先不是个殖民者。
因为现代意义上的殖民是殖民者用多方面领先优势控制殖民地。清刚走出部落时代还没水平做到。
朱元璋说:“胡虏无百年国运。”是有道理的,但是他没有意识到胡虏可以主动汉化。元和清入关前本质都是军政合一的体制。这个在游牧时代可以维持,但是定居后就容易崩溃了。因此走向汉化是必然之路。
但是结果不同,就体现了蒙满的不同。两者尽管在入关前都建立了体系。但是就经济基础来说,蒙古是与农耕差异巨大的游牧,满清,后世证明东北那一块只是人少没开发…就上层建筑,蒙古基本自建,满清因为我们都知道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明制。所以满清能更彻底汉化。
但是为什么依旧有满汉之分呢?根本在于皇权。清朝基本继承了明制。如果我们考察明史,我们会发现建立东西或是用太监等方法并不能真正的解决皇帝的问题。军队才是答案,皇帝权力最大的时候恰恰是对军队控制最强的时候。但是明代无法用答案解决问题,因为军队到底还是系统内的产物。皇帝离军队的距离并不比官僚更近。
但是清代这一问题解决了。因为八旗制度是入关前建立的相对于政治制度相独立的体系。因此清代皇帝靠着这支军队能够比明代皇帝更“有为”。皇帝要维护皇权,就要维护八旗制度,而八旗制度又依靠满族认同。所皇帝一定会尽力不让满族汉化。历史上,当八旗制度腐化时,雍正就不得不与人辩经。当经过整改八旗重新拥有战力,乾隆就立马把人砍了。皇权一日不落,满汉之分一天不消。
客观的讲,明朝皇权衰退对于时代是民主的进步,明末也确实出现了民主思潮。满清用八旗制度加强皇权,可以说是走了历史倒车。事实上清代满族认同就是八旗,不在八旗制度内的关外同族根本就不被关心。
4最后是所谓清代定版图,我认为这不值得夸。汉唐明时代,中亚是技术交流重要交汇点,因此游牧民族匈奴,突厥,蒙古都是纵横欧亚。而且有充足的战略纵深,输草原,躲西域。输西域,躲中亚。输中亚,去西亚或是东欧。蒙古能建立宏大版图,这个纵深附近的国家都在衰弱就是很大的原因。也就是说清以前,打游牧民是逆水行舟。到清朝,海权时代游牧民族军事技术已成洼地,纵深也被沙俄压缩。几乎不可能和前人比。清和沙俄也打得不好看,俄方当时离核心差了个西伯利亚,而且核心在内乱,此时还不算欧洲列强,要到1700年彼得大帝改革才算,只是个落后农业国。清在起家地门口由康熙“大帝”带领打了个平手。
打个比方,满清鸦片战争前对周边的状态,好比62年中印战争前的印度。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3 18: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