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吧 关注:161,177贴子:596,141
  • 1回复贴,共1

破地狱——生身受度,劫劫长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破地狱——生身受度,劫劫长存人终归是要死的。
而人死后的归所到底是何处?从古至今说法有很多,但死后有个归处的意象是确定的。通过北京周口店的洞穴墓葬痕迹,我们能很直观体会到人类最开始对待死亡,是充满质朴和敬重。从人类思想意识出现时,人便相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而只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门户。
这种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从古至今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里死后世界却差别很大的。
春秋战国时,大家相信亡者会去往幽都,屈原在《楚辞·招魂》里悲呼“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在死亡中充满了生人的悲伤和不舍。
汉时,人常说,死后归太山,归蒿里,《汉乐府》有歌谣:“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蹰”。此时的冥界地狱,在泰山之下,《史记正义》引古道书《福地记》:“又有地狱六,曰鬼神之府,从西下,下有洞天,周回三千里,鬼神考谪之府”;六朝道经《五岳真形图》中东岳部分也标记有“地狱穴东入”。汉人“死而为鬼”“鬼者归也”的死亡观是朴素的,人死了就是死了,如果有更高的追求便是尸解变仙,升上苍穹。此刻死亡甚至变得充满浪漫,其中尤以马王堆帛画为代表。帛画描绘出天上、人间和地下,地下扮演着承载和稳固的角色,而不是死亡的归属;人间举行庄重肃穆的祭祀仪式,墓主在侍女的簇拥下登天;天上悬挂着日月,布满各种神灵瑞兽,也是墓主人的最终归宿。
汉末,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机,ZZ腐败、土地兼并、战乱频发、瘟疫四起、社会动荡,像灰尘一样遮盖着整片大地,大多不该死的人死掉,也让死亡从寻常自然,变成了一件件残酷泣血的悲惨事。此时地狱应运而出,道教《太平经》载“加所不当而枉人,侵克非有”者,是“自令自忽”者,俱入死部,下归黄泉……大阴法曹,计所承负,除算减年,算尽之后,召地阴神,并召土府,收取形骸,考其魂神。”以及佛教东汉时期的《佛说罪业应报教化地狱6经》南朝时期的《佛说立世阿毘昙论》,都展现出一个充满罪孽和罪罚的地下世界。这样的想象在倡导善的ZJ中出现,地狱的意象充满了对人性之恶的构想和描述,地狱冥府不再是一个阴暗却平和的去处,而是一个有着残酷刑法的惩罚性空间:地狱使者赏罚分明,一眼便能洞穿人在人世间所做的恶行,并根据恶行的不同,将人投入相关的地狱,终日饱受烧炙、汤镬、噬咬、刀山、剑树、锯凿的痛苦,人处其间,备受诸苦,无有休歇,人在面对死亡时,“当死之时,皆恐惧,近知不见活”。


破除封建迷信,提高辨别是非!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3 00:10回复
    可透过如此残酷的地狱想象,去思考想象和接受这些场景的人,他们真的是变态和残酷的么?想必不是,他们不过只是在现实生活中饱受不义压迫和痛苦,但是又难以撼动残忍的现实,进而将泣血的内心投入进一个想象而已,而与这个看起来残酷的地狱想象相比,他们所面临的现实更加残酷。
    这样的想象便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固定下来,成为中国民俗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可地狱一步一步从地下走向了人间,晚清作者李伯元写了《活地狱》,以此暴露晚清衙门和监狱里的黑暗,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有地狱,便有“破地狱”以救赎。在中国文化里,关于“破地狱”流传最广泛的故事主题是“救母”,诸如:《目连救母经》《格斯尔》史诗和《南游记》,都共同讲述了相同的故事母题,即“入地狱”“寻找”“救母轮回”,在这些故事中,创作者不惜笔墨去描述地狱的场景,同时以给了主角母亲堕入地狱充实的理由,即她们都是恶孽的创造者。这便引申出两个问题,一为什么是“救母”而不是“救父”?二为什么能被拯救而脱离地狱?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要结合道教的“炼度”。所谓“炼度”,即法师登坛摄召亡魂赴坛,沐浴化衣,献食安奉,进拜章表,传符授戒,行持炼度,终如《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所言:“魂受炼度,时得更生”。“炼度”之法尤为神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五十九《斋法宗旨门》言: “斋法莫难于炼度,乃超凡入圣,脱胎换质之道。苦魂沉九夜, 乘晨希阳翘。得其理则水火交济, 阴尸秽质一时生神。不得其法,则依科读诵,徒负幽冥,此高功第一事也。”
    而“炼度”之法的思想内核又是什么呢?《灵宝玉鉴》卷一《道法释疑门》论水火炼度的要义:“ 灵宝济度一法,水火炼度其至要也。……炼度者,以我身中之阴阳造化,混合天地阴阳之造化,为沦于幽冥者复其一初之阴阳造化也。夫谓我身之阴阳造化者,神与气也。神为气之母,神动则气随也。”更朴实的话来说,就是主持炼度的高功法师凭借自身的阴阳造化,是死魂荡去一身污秽罪孽,复得真精合凝,重新冶炼成婴孩,从而仙化。实际上高功此时扮演的角色就是一个“母亲”,将亡魂重新孕育。这也就回答了上面那两个问题,为什么能“破地狱”,又为什么“破地狱”的角色跟“母亲”息息相关。
    道教是一个尤为推崇母性的ZJ。“道” 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源与本体,具有孕育、滋养万物的功能,就如同母亲孕育生命一般。它先于万物存在,默默地为万物的产生提供基础和条件,万事万物皆从 “道” 中衍生而出,这和母亲孕育子女的过程有着内在的相似性,是一种深刻的母性隐喻。且尤为推崇慈爱、柔顺、包容等母性品德,强调以慈爱之心对待世间万物。而道教所追求的长视久生并进行的诸多养生实践,也和母性滋养生命的特质密切相关。
    这时我们再来看地狱,如果说地狱是“黑暗、绝望、战乱、暴力、罪恶、夭亡、痛苦”的象征,那么“慈爱、包容、柔顺、救赎、反战、滋养、呵护”的母性无疑就是地狱的最好对抗者。
    回归当下,最近有一部《破地狱》影响力很大。该电影以香港殡葬业为背景,并展示了“破地狱”这一传统的丧礼科仪法事,核心是表达“活人也要破地狱”。在电影中展现出生而为人的诸多“地狱”,贫穷、性别、传统、疾病、寿命等等,电影中描述的社会矛盾和时代大山下的个体,仅仅也只是管中窥豹,地狱已然从地下走到了人间。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作家萨特的著名言论:“他人即地狱”似乎成了很多人的困境。
    面对困境,是必须要去打破的。如果是世间文化是点燃的一根香,那么玄学和神话就是这根香逸散出的烟。人要寻求解脱,就不应该只把眼光望向那飘散的烟,而是应该真切地体会这个世界。我们无法改变共业,我们也可以去改变共业。
    前述诸事,皆汇于一处——如何破地狱?
    在这里给出我的答案:就是要坚持不断去学习,去扩大自己的认知和视野,去包容这个世界,并以慈爱之心对待万物,大胆地实践,勇敢地做事,与他人交好,不断制造好的缘起,常怀忏悔心,并且永远不能忘记慈悲。从此之后,“生身受度,劫劫长存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03 00: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