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硒吧 关注:235贴子:1,972
  • 0回复贴,共1

怎么选择硒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硒的概述
硒(Se)被证实是人体及动物体内必须的微量元素。自1817年发现以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硒的研究一直只注重它的有害作用,如摄入大量的硒, 机体就会表现出急性或者慢性中毒的现象。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硒被视为一种毒素,甚至一种致癌物质,几乎没有有关硒的功能性研究。直到1957年施瓦茨和Foltz 发现它阻止了老鼠的肝坏死,同时促进大鼠的生长。近些年来的医学研究发现患有肝病病人的血清中硒浓度显著低于正常人,说明缺硒可能导致肝病。至此,硒的重要作用才逐渐被发现。

2.硒对人体的作用
1.它是谷胱肝肽过氧化物酶主要成分,促进过氧化物的分解,防止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类(如 DHA、EPA)的氧化,提高细胞免疫力,例如提高人体抗癌能力,降低癌的发生率; 2.硒是脱碘酶的必需元素,可以调控甲状腺激素的代谢; 3.硒与维生素E协同提高抗氧化作用,防止动脉硬化和器官老化(即与维生素E并用,有相乘效果); 4.硒是辅酶Q合成不可缺少的元素,而辅酶Q能防止感染恶化,对心脏病、高血压都有一定疗效; 5.硒能消除汞、锌、镉等对人体的毒性,因为硒可与这些元系直接结合形成硒金属络合物排出体外; 6.硒保护溶酶体膜(lysosome membrane)的完整性,防止在膜内减少分解酶和发类物质的发生,预防癌症; 7.硒在男性前列腺、输精管与睾丸内有较多存在,能促进精子产生,增强其活性。
3. 硒的自然分布特点
硒在自然环境中分布稀少,分布极为不平均,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域性及地区区别。生物气象指标和成土母质在世界各地是不均匀的,土壤含硒量差异极大。根据植物吸收土壤中硒的能力,可以分出3种植物,分别是原生蓄硒植物、次生蓄硒植物以及非蓄硒植物。在富含硒的土壤之中,原生蓄硒植物的含硒量可以达 到1000 mg/kg(以干重记)以上,次生蓄硒植物的含硒量可达几百mg/kg(以干重记);大部分种类的植物均属于非蓄硒植物,纵然在富硒土壤中种植非蓄硒植物,其硒浓度也维持在很低的水平线,一般情况下不超过30mg/kg。肠胃吸收是动物和人类最重要的硒摄取途径。
在我国,土壤中硒的含量为0.047-0.993mg/kg,平均为0.290mg/kg。我们国家72%的土壤都呈现不同程度的硒缺乏现象。
在了解硒的概述、对人体的作用以及自然分布特点后,我们进一步探讨无机硒、有机硒和L-硒之间的区别。
一、存在形式与来源
无机硒
存在形式:通常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如硒酸盐或亚硒酸盐。
来源: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中的岩石、土壤等无机物质,也可通过化学合成获得。
有机硒
存在形式:硒与碳、氢、氧、氮等有机元素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如硒蛋白、硒氨基酸等。
来源:天然来源包括动植物体内的硒蛋白、硒氨基酸等;人工来源则包括通过生物转化或化学合成获得的富硒产品,如富硒酵母、富硒食用菌、硒化卡拉胶等。
L-硒(L-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存在形式:一种特定的有机硒化合物,硒原子与甲基和半胱氨酸残基相连。
来源:可通过生物转化或化学合成获得,也可在某些特殊地区种植的富硒农产品中找到,但含量相对较低且分布不均衡。
二、生物活性与吸收率
无机硒
生物活性:相对较低,需要在体内与其他分子结合才能发挥其作用。
吸收率:较差,大约只有50%左右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有机硒
生物活性:较高,因为有机硒化合物与人体内的其他分子结构相似,更容易被识别和吸收。
吸收率:相对较高,大约在80%左右,意味着更多的硒能够进入血液循环并被身体组织吸收和利用。
L-硒
生物活性:非常高,因为L-硒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高效的代谢途径,能够在人体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更高效地发挥作用。
吸收率:通常也较高,且由于其分子结构较小,更容易穿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三、毒性与安全性
无机硒
毒性:较大,过量摄入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如急性或慢性硒中毒。
安全性:相对较低,需要严格控制摄入量以避免毒性作用。
有机硒
毒性:较低,因为有机硒化合物在体内相对稳定,不易分解或转化为其他有毒形式。
安全性:相对较高,即使过量摄入也不易引起中毒症状。
L-硒
毒性:非常低,因为L-硒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代谢途径,能够减少毒性作用的发生。
安全性:非常高,是理想的补硒选择之一。

综上所述,无机硒、有机硒和L-硒在存在形式、生物活性与吸收率以及毒性与安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选择补硒产品时,建议优先考虑有机硒或L-硒产品,因为它们具有更高的生物活性和吸收率以及更低的毒性。同时,也需要注意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以及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来做出合适的选择。


IP属地:河南1楼2025-01-02 17:0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