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是盛于斯《休庵影语·〈西游记〉误》:
余幼时读《西游记》至“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心识其为后人之伪笔,遂抹杀之。后十余年,会周如山,云:“此样抄本,初出自周邸。及授梓时,订书,以其数不满百,遂增入一回。先生疑者得毋是乎?”……近日《续藏书》貌李卓吾,更是可笑。若卓老止于如此,亦不成其为卓吾也。又若《四书眼》、《四书评》、批点《西游》《水浒》等书,皆称李卓吾,其实皆叶文通笔也。余最恨今世龌龊竖儒,不揣己陋,欲附作者之林,将自家土苴粪壤,辄托一二名公以行世,而读者又矮人观场,见某老先生名讳,不问好歹,即捧诵之。若此等人,尚可与之上下千古、品隧是非乎?因《西游记》误,并及之。
"以其数不满百,遂增入一回。"有人相信吗?如此呼风唤雨,低劣至极的作弊手法,怎么会有人尊为文献的?
“批点《西游》《水浒》等书,皆称李卓吾,其实皆叶文通笔也。”叶文通批点的是哪一部?是哪一部啊?自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一出,便有诸多翻版盗版,说叶文通批点水浒,就不是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因为书名都不一样!
李贽也说水浒啊,但人家有名头李卓吾批评忠义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