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王是君威的忠实拥趸。
就攻打济南而言,华野的作战部署是《济徐作战》,即达到的战役目的是既拿下济南又歼灭徐州来援之敌。而君威则将重点聚焦于拿下济南,饭一口一口吃。不惜委任许司令担任攻城指挥。
许王领会了君威的意图,真面目作战,硬生生将济徐作战打成了济南战役。
到了淮海,华野10月12日在第一版作战部署中,表示歼灭黄伯韬有把握,在接近歼灭时放杜邱进入战场续歼之。即:决战淮海。
而君威对此并不赞成,而是要求华野阻击或钳制邱清泉。最后不惜要求中野阻击邱清泉,于开战后十天内不得让其进入战场。
而王则完全领会了君威的意图,10月22日以个人名义发电给华野饶粟以及君威:建议集中华野攻坚能力强的部队歼击黄百韬,相对较弱的部队阻击邱清泉。
同一天(22日)君威也对华野的部署提出了不同看法:“淮海战役的组织,要估计自己力量的集中,如兵力分散,主攻方向很吃力,应将一、四、六、三、八、十、鲁中南纵队集中对付黄百韬兵团,以十一纵、鲁西南两个警备旅箝制邱清泉兵团……这样兵力又集中,又有重点,指挥又统一,攻坚有重点。”
所以,王与君威的主张是一致的。
君威在23日发电给“饶粟谭”:王建安的建议值得注意。打黄百韬是一场大战,必须集中全力。你们过去的部署,以几个较弱的纵队放在黄百韬方面,而以几个较强的纵队放在其他方面。现在尚有时间调整部署,如时间不足宁可推迟几天发起战斗。
君威的这份电报华野没有执行,还是按照华野自己事先的决战淮海的部署实施。
而这份电文将君威的战役决策水平拉到了与王的同等水平。
事后,王的授衔风波是否受了这份电文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