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25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绣①何②缪③何,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①绣:五彩备。②何: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③缪:缠绕。
26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众①日行 ,不离其辎重。唯有还官②,燕处③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注:①众:多。②还官:回任复职。③燕处:退朝而处;闲居。
27 第27章
善行①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②;善数者不以筹策③。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④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⑤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慎⑥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⑦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⑦,唯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注:①行:行伍;行阵。②瑕谪:过失。③筹策: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④纆约:绳索。⑤圣人:得道高人。⑥慎:诚谨守德。⑦资:凭借。
28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知其白,守其辱①,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楃②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③。夫大制无割。
注:①辱:染黑。以白造缁曰辱。②楃:木帐。通“幄”,后者是指在野外用布巾围成的临时性私人空间。③官长:军官。
29 第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①或炊②;或强或挫③;或坏或隳④。是以圣人⑤去甚,去大,去嗜。
注:①炅:热。②炊:烧火。③挫:摧折;折断。④隳:损毁。⑤圣人:上古圣王。指尧舜。
30 第30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瞏①: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①瞏:qióng目惊视也。《说文》
31 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①也。物②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③。君子居③则贵左④,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①也。兵者不祥之器①也,不得已而用之,铦⑤袭⑥为上⑦,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⑦左,丧事上⑦右。是以偏将军居⑧左,上将军居⑧右。言以丧礼居⑧之也。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①器:有形的具体事物 与“道”相对。②物:古人物字又训事字。古称死曰物故,乃歾之假借,今作殁。③居:处理,用。④左: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⑤铦:锋利。“铦兵利械,心无敢据”《吕氏春秋・论威》。⑥袭:趁人不备而攻击。《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⑦上: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⑧居:坐。
32 第32章
道恒无名,楃①唯②小 ,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安。始制有名③,名③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④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
注:①楃:木帐。比喻“道”的思想体系。②唯:虽。《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③名:表示号令。如《国语·周语下》 “言以信名,明以时动;名以成政,动以殖生。”韦昭注:“名,号令也。号令所以成政也。”④俾:使。
33 第33章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34 第34章
道泛呵,其可左右①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②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注:①左右:控制、指挥。②圣人:上古圣人。
35 第35章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④也。
注:①大象:大道。②太:通“泰”。③饵:食也、饼也、糕也。④既:尽。
36 第36章
将欲拾①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②之,必固举③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脱于㴋④,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①拾:收罗,聚合。②去:抛弃,舍弃。③举:推荐,选拔。④㴋:水深而清。
37 第37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①之以无名之楃。阗①之以无名之楃 ②,夫将不辱③。不辱③以情,天地将自正。
注:①阗:充满;填塞。②楃:木帐。“无名之楃”比喻“道”的思想体系③辱:以白造缁曰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绣①何②缪③何,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①绣:五彩备。②何:句中语气词,相当于“啊”。③缪:缠绕。
26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众①日行 ,不离其辎重。唯有还官②,燕处③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注:①众:多。②还官:回任复职。③燕处:退朝而处;闲居。
27 第27章
善行①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②;善数者不以筹策③。善闭者无关钥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④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⑤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慎⑥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⑦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⑦,唯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注:①行:行伍;行阵。②瑕谪:过失。③筹策:竹码子。古时计算用具。④纆约:绳索。⑤圣人:得道高人。⑥慎:诚谨守德。⑦资:凭借。
28 第28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婴儿。知其白,守其辱①,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楃②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③。夫大制无割。
注:①辱:染黑。以白造缁曰辱。②楃:木帐。通“幄”,后者是指在野外用布巾围成的临时性私人空间。③官长:军官。
29 第29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炅①或炊②;或强或挫③;或坏或隳④。是以圣人⑤去甚,去大,去嗜。
注:①炅:热。②炊:烧火。③挫:摧折;折断。④隳:损毁。⑤圣人:上古圣王。指尧舜。
30 第30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瞏①:师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注:①瞏:qióng目惊视也。《说文》
31 第31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①也。物②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③。君子居③则贵左④,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①也。兵者不祥之器①也,不得已而用之,铦⑤袭⑥为上⑦,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是以吉事上⑦左,丧事上⑦右。是以偏将军居⑧左,上将军居⑧右。言以丧礼居⑧之也。杀人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注:①器:有形的具体事物 与“道”相对。②物:古人物字又训事字。古称死曰物故,乃歾之假借,今作殁。③居:处理,用。④左: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⑤铦:锋利。“铦兵利械,心无敢据”《吕氏春秋・论威》。⑥袭:趁人不备而攻击。《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师有钟鼓曰伐,无曰侵,轻曰袭。”⑦上: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⑧居:坐。
32 第32章
道恒无名,楃①唯②小 ,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安。始制有名③,名③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俾④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
注:①楃:木帐。比喻“道”的思想体系。②唯:虽。《庄子•说剑》:“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③名:表示号令。如《国语·周语下》 “言以信名,明以时动;名以成政,动以殖生。”韦昭注:“名,号令也。号令所以成政也。”④俾:使。
33 第33章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34 第34章
道泛呵,其可左右①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名于大。是以圣人②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注:①左右:控制、指挥。②圣人:上古圣人。
35 第35章
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乐与饵③,过客止。故道之出言也,曰淡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④也。
注:①大象:大道。②太:通“泰”。③饵:食也、饼也、糕也。④既:尽。
36 第36章
将欲拾①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②之,必固举③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脱于㴋④,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注:①拾:收罗,聚合。②去:抛弃,舍弃。③举:推荐,选拔。④㴋:水深而清。
37 第37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阗①之以无名之楃。阗①之以无名之楃 ②,夫将不辱③。不辱③以情,天地将自正。
注:①阗:充满;填塞。②楃:木帐。“无名之楃”比喻“道”的思想体系③辱:以白造缁曰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