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以十九弟之见,是今上不够英明,还是圣母慈训有阙?是今上短见于太宗还是已然悠游退逊与汉文帝远甚?实在是不知是诚何语,是诚何心。尔等平素之时,朱批谕旨皆需阅看恭缴,若是圣旨恩赐,更亟需佛龛供奉,今日广赐诸宝,天下黎庶是供是卖?供则无济于民生疾苦,卖则辱君上之威,凭尔等牙舌打颤,便可迎刃而解么?
⠀
【不过是几件太湖蠢物顽石,鎏金錾银器皿,京师之中的大富贵人家,哪里不曾有?这几件放在郊野或许是块金银之才,可莫忘了,宫阙之下金碧辉煌,女娲不缺补天之石,皇帝老儿也不用金锄头。口中道德之高,我倒以为庙堂之上,殿陛之间来了位道德天尊呢。】
⠀
今日折卖慈宁,来日江南水患、山东大旱、乃至于西北用兵,是不是要将九州四方进贡给陛下的物件一并折卖了,这才大快人心?人心似水,民动如烟,几位耆老、台阁、御史皆有言,此方物献于两宫,本就是四海臣民之心,然宫中之物,本就一体,陛下如何处置,臣子不该过问,但倘若被有心人屡屡以下挟上,打上内帑的主意,则无异于今日丢五城,明日丢十城。
⠀
【好一个伶牙利嘴的小将军。】
⠀
重光将军的意思我明白了,大抵是圣母若不动,尔等便不动,那某是不是可以认为天下之事都要两宫率行,方能有所成效?荒谬!朝廷置百官,总百司,广设制度,以为安定庶民,今日灾殃在即,不思报效,反倒畏缩于两宫之后,倒成什么体制?某是不是可以这般作想,来日兵燹起于郊野,沈将军让圣母为前锋还是为后军?且快快噤声,免受雷霆之诛。
⠀
【和卓倒是个有主见的,满朝汹汹中,我最喜他。】
⠀
和卓都尉此言得之,是某所言有差,然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样的道理最浅显不过。况我皇上如天之仁,四季常服不过八套,今日稍稍重修旧阙,便有饶舌小人,叫嚣甚欢。陛下尊亲之意若此,而臣下逼迫之意甚急,天可怜见,尔等史官当秉笔直书,今有诸大臣迫上不孝,传之久永,好让天下人来永志不忘。
⠀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等臣庶不过言兴则汉文、唐宗,言败则商纣、隋炀,然则汤震野,舜洪水,天灾本与气数无关,所惮之事惟人祸而已。陛下怀忧民之心可,若生自疚之心则不必。百僚臣工若能协力其事,有司运转有常,此事庶几可成,度爵而制服,量禄而用才,先王之法度,至于赉宝与民,臣以为不值一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