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帖吧 关注:9,017贴子:56,229
  • 0回复贴,共1

《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理论理性对自身的限制,为实践理性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思辨理性的限制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否认了思辨理性在超感官领域的进展能力。他指出:
· 理论理性可以处理现象世界的经验内容,但无法触及超验领域无条件者的对象(如上帝、灵魂、不朽)。
· 理论理性无法为无条件者的对象提供证明,却在自身的限制中留下一个“空位”。
· 这种“无法证明”并非消极的结果,而是理性自我限制的体现,避免了形而上学的盲目推论。
二、空位的概念
理论理性因其局限性而形成了超验领域的“留白”:
· 这一“空位”表明了理论理性对自身的谦逊,同时为实践理性提供了进入的空间。
· 康德认为,这一留白不仅合理,而且是实践理性进一步发展的必要前提。
三、理性的分工
康德对思辨理性进行了明确分工,规定了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的不同职责:
· 理论理性:聚焦自然科学和经验世界,探索现象的规律性和因果关系。
· 实践理性:承担道德领域的规范性任务,为超验概念(如自由、上帝)提供实践上的依据。
四、实践理性的填充
实践理性以道德律为核心,通过以下方式填充理论理性留下的空位:
· 道德律的普遍性与必要性:实践理性需要假定自由的存在,以保障道德律的绝对性。
· 自由的实践意义:自由作为实践理性的超验假设,是道德行动的根基。
· 无条件者的作用:无条件者的对象(如上帝、灵魂)不再是理论证明的结果,而是实践上的道德需求。
五、康德哲学的创新
康德通过思辨理性的分工和协调,为形而上学注入了实践理性的基础:
· 理论理性无法触及的“空位”,成为实践理性规范性工作的起点。
· 实践理性通过规范性思考,将超验概念引入道德领域,从而为形而上学奠定了实践基础。
2024年12月29日


IP属地:辽宁1楼2024-12-29 09:4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