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灵西区,是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的以广东省灵山县那楼区为中心的民主政府行政区域,包括广东省灵山县那楼区的那楼、光华、那路、新江、那礼、百济、均安、华灵8个乡镇、广西省邕宁县八尺区的蒲津、那莲、良俸、刘圩、镇南5个乡镇和钦县大寺区南荣乡,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人口10万左右,因主要位于灵山县西部,所以习惯称“灵西区”,又因该区处在广西邕宁和广东钦县、灵山两省三县结合部,也有“钦邕灵边区”之称,其区域覆盖今天的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镇和青秀区刘圩镇大部分地区,以及邕宁区中和镇、良庆区大塘镇、灵山县太平镇小部分村庄。
灵西革命斗争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8年7月那礼乡的黄瑞法、那楼乡的曾天庸率领抗日宣传队到灵西地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开始,到1944年中共地下党员林国兴同志到灵西指导抗日救亡活动,是宣传中共抗日救国思想、加强群众政治认识、传播革命火种的阶段。第二阶段自945年2月中共钦县地下党组织发动小董起义失败后、营救钦县地下党负责人卢文、朱守刚等同志脱险安全转移起,到1947年10月10 日黄瑞法等举行灵西武装首义,击毙七乡反共联防主任、国民党政府那礼乡反动乡长黄植三止,是秘密活动为公开的武装斗争做准备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47年10月10日起,到1950年6月19日坛垌、亭那歼匪战斗胜利、灵西实现全境彻底解放止,是公开的武装斗争阶段。在解放战争中有34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在剿匪期间本地人又有38名烈士牺牲;南下大军牺牲的烈士40余名,姓名等情况不详),有数百名战士和上千名民兵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力着奋战,广大群众不怕敌人杀、烧、抢,义无反顾地支持革命斗争,共同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灵西革命史诗。
灵西革命历史简述,内容主要来自于《灵西革命星火(回忆录汇编)》和《邕宁县那楼革命简史(1937-1949)》,两本书为当年参加灵西革命斗争的老同志亲自写作,或口述经组织人员写作,草稿经过有关通知核实、讨论、修订,忠实地记录了原灵西那楼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艰苦卓绝,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夺取胜利的史实。
灵西区,是解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的以广东省灵山县那楼区为中心的民主政府行政区域,包括广东省灵山县那楼区的那楼、光华、那路、新江、那礼、百济、均安、华灵8个乡镇、广西省邕宁县八尺区的蒲津、那莲、良俸、刘圩、镇南5个乡镇和钦县大寺区南荣乡,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人口10万左右,因主要位于灵山县西部,所以习惯称“灵西区”,又因该区处在广西邕宁和广东钦县、灵山两省三县结合部,也有“钦邕灵边区”之称,其区域覆盖今天的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那楼镇、新江镇、百济镇和青秀区刘圩镇大部分地区,以及邕宁区中和镇、良庆区大塘镇、灵山县太平镇小部分村庄。
灵西革命斗争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38年7月那礼乡的黄瑞法、那楼乡的曾天庸率领抗日宣传队到灵西地区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开始,到1944年中共地下党员林国兴同志到灵西指导抗日救亡活动,是宣传中共抗日救国思想、加强群众政治认识、传播革命火种的阶段。第二阶段自945年2月中共钦县地下党组织发动小董起义失败后、营救钦县地下党负责人卢文、朱守刚等同志脱险安全转移起,到1947年10月10 日黄瑞法等举行灵西武装首义,击毙七乡反共联防主任、国民党政府那礼乡反动乡长黄植三止,是秘密活动为公开的武装斗争做准备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1947年10月10日起,到1950年6月19日坛垌、亭那歼匪战斗胜利、灵西实现全境彻底解放止,是公开的武装斗争阶段。在解放战争中有34名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解放后在剿匪期间本地人又有38名烈士牺牲;南下大军牺牲的烈士40余名,姓名等情况不详),有数百名战士和上千名民兵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力着奋战,广大群众不怕敌人杀、烧、抢,义无反顾地支持革命斗争,共同谱写了一篇可歌可泣的灵西革命史诗。
灵西革命历史简述,内容主要来自于《灵西革命星火(回忆录汇编)》和《邕宁县那楼革命简史(1937-1949)》,两本书为当年参加灵西革命斗争的老同志亲自写作,或口述经组织人员写作,草稿经过有关通知核实、讨论、修订,忠实地记录了原灵西那楼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了艰苦卓绝,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夺取胜利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