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吧 关注:452贴子:2,399
  • 0回复贴,共1

“被自愿”的爱心捐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捐款为什么强制?我连捐给谁都不知道”“我们也是每年都捐款,什么级别就捐多少钱,不知道干啥用的”随着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要求全县公职人员参与募捐活动一事被曝光,网络上围绕“被自愿的捐款”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捐款,本意上是通过爱心帮助的形式,给予困难群众以温暖,解决需要帮助之人的燃眉之急,让非常困苦的生活有那么丝丝甜味。但是,好好的捐款活动,怎么就变了味呢?强制性捐款、分级别规定金额、给单位规定捐款目标……在这些地区的盲目操作下,捐款的本质从帮助他人变成了摊派任务,究竟是为了什么捐、捐给谁、捐款的最终流向都成了人们心中的难解之谜。
在这一波波的迷惑操作下,爱心帮助的热情被燃尽,无理的强制摊派让人反感且叫苦不迭,这样荒诞的剧情背后,就是工作脱离实际,片面追求显绩的扭曲权力观、政绩观在作祟。把捐款当任务、把救助当业绩、把爱心当手段……每年一次的爱心捐助早已让干部职工内心疲惫、怒而难言。除此之外,“被自愿”捐款多地频发,监管缺位难辞其咎。部分领导干部乐于“好人主义”,沉迷于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氛围,只听愿意听到的“好”声音,只看千恩万谢感恩戴德的美好画面。让更多趋利者有“空子”可钻,让阳奉阴违者有发挥空间,让良好的政治生态受到侵染。
“有没有人管管啊,这哪叫捐款啊,这不就是强行要钱吗?”深受“被捐款”之累的干部职工们不禁发问,这种离谱的行为怎么会长期存在,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合理合法保护。别说,法律上还真有相应的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四条明文规定,“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反观现实呢,依法组织公益捐赠意识淡薄,名目繁多的变相摊派,让人有苦往肚子里咽。
要打破“被自愿”捐款的现状,真正让爱心归位,还需要多管齐下、系统整改。纠正脱离实际压任务、摊派加码的错误做法,切实让捐款回归自愿,让真心真情回归正轨;拓宽渠道、形式,打通旧物捐赠渠道,促进旧物流转利用;注重完善健全体制机制,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对爱心捐款的各环节进行规范约束,对捐款最终流向要进行公示,让捐款更清晰、更透明,解除捐赠人的后顾之忧,真正让爱心直达民心;要切实摸清情况,做好调研,哪些群众需要帮助、生活境况怎么样、问题症结在哪里,既帮助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又解决心腹之患。
捐款终究离不开爱心的滋养。硬性摊派越来越少,真心关怀才会越来越多,更多的党员干部才能在有温度的爱心传递中真正与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同描绘更加美好灿烂的生活图景。


IP属地:黑龙江1楼2024-12-25 17:4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