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做生意(二)
以下一位有缘人分享,来文照登:
近期跟一些师兄姊在讨论做生意,有位说:「我虽然没有护生与布施,但是我也经常参加印善书,并且经常申领善书去发放,也都吃全素。自己在做工作也是很有灵感,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心灵手巧,学习起来比较快。」
我回答他:如果是我自己,我可能会订一个目标,比如说,念诵经文各300 遍,回向自己事业顺利或财源广进。另外发书、印书、写文章、发资料或传分享文,这些我会当作额外的,不放在心上,也不去回向。毕竟生活中很多时候会流失掉福报。关键都在自己,我宁愿多做很多,也不要做不够多,却一直想「怎么好运与成功都没轮到我!」
卖东西要福报,有想法也要福报。当那一阵子福报足,好事做的多,写起文章或心得,都很容易有灵感,或是业务上的策略推动都会顺顺利利的开展。但之前也碰到被外灵抽福报,那时做什么都碰壁,不顺到极致。这就是有福报与没福报的差别。
精舍针对做生意的部分,也提出需要拜拜:1. 初一、十五要去附近的土地公庙拜祭,请祂帮个忙!但不是「发愿」请祂帮您实现。可以说:「请土地公帮忙,这些拜祭品答谢您」,一种互利的方式。 2. 初二、十六门口要拜好兄弟,请祂帮个忙!但不是「发愿」,请祂帮您实现,可以说:「请好兄弟帮忙,这些拜祭品答谢您」;用的方式不是求,是彼此互利。
请无形众生帮忙拉客有用吗?其实有些精舍的开示案例中有提到,社会上那些看起来非常成功的餐厅、公司等,不少是背后有灵界在帮忙。这边是跟大家说:「要天也要人」。我们不能走外道路线,攀缘外求,但请好兄弟帮个忙,土地公拜一下,也是彼此互利、合情合理。当福报俱足,也有无形众生帮忙拉客,自己又肯好好努力,这样很有机会成功。
人的一生时间不长,也建议您把「渡众」当作一门该好好推行的生意。修行要有成就,要福也要慧,慧的部分可以从经文里体悟,福的部分则可以自己规画一个渡众的业务。比如说,透过精舍的平台,好好地发送图片、发送文章或是影片,这就是一门渡众业务;发善书的任务,建立一套好的发书体制,好好的流通因果善书或经书;定期分享因果感应,把自己变成因果文章的撰写人;好好的规画自己担任志工的任务,并且劝别人一起来利益社会…… 等。这门渡众的志业需要好好经营,而且这笔生意真的是稳赚,赚饱饱。往后福慧双修成就了,带着闪亮的金光回灵界。
(分享完毕)
本篇接续讨论如何成功的做生意,归纳为三个重点:一、广行善功不求回报。二、无形善缘互利互惠。三、渡众业务福慧双修。
一、广行善功不求回报
本篇隐含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累积福报,是靠诵经和布施来广行善功,而不是靠渡众的功德。渡众的任务,是成为佛菩萨的小帮手,目的是「报佛恩」,而不是求福报。如有缘人所说:「发书、印书、写文章、发资料或传分享文,这些我会当作额外的,不放在心上,也不去回向。」如果要回向自己事业顺利或财源广进,就订一个诵经各300 部的目标,专案回向补福德资粮。
在此提醒您,若没有养成诵经的定课习惯,或念诵的经文量很少,而长期发心花很多时间做渡众业务,虽然也是累积了厚厚的渡众功德,但是,没有诵经习惯就没有累积智慧资粮,福报很大而正知见不足,很容易被外道牵引而脱离正轨。真心建议您,广行善功不求回报,有世间目标要补福德资粮,靠诵经最好,补福报又有智慧。
二、无形善缘互利互惠
中华民族祭天、祭祖、祭无形众生的习俗,已经数千年了,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更是各种神灵都祭拜。牟尼精舍只是弘扬传统的优良习俗,提醒现代人这些古老的智慧。正统的习俗都是遵从天地法则,别以为科技进步、时代变迁,看不见灵界,就当作灵界不存在,这是自讨苦吃。
向无形众生拉客有用吗?上述提到,一些非常成功的餐厅、公司等,不少是背后有灵界在帮忙。是谁在帮忙?可能是祖德深厚,灵界神明护持;可能是土地公看到店家宅心仁厚,帮忙宣传;可能是好兄弟常被招待,呼朋引伴来协助。如文中所述,请无形众生帮忙,是广结善缘,请客一下互利互惠,但不是「发愿」请祂帮您实现。因为,灵界帮忙也有可能是外道灵团,轮流抽人福报。外道常用的手法是,要您皈依外道,要您发愿效忠效劳。教您攀缘向外求、用供养上师或灵团来交换,而不是教您注重内心的修持。
(引用结束)
三、渡众业务福慧双修
把渡众当成是志业,而不是职业,就是八正道的延伸。做渡众业务本身就是推广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智慧,内容都是佛法的正知正见,当我们长期接触这些智慧善法,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薰陶自己的心性。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平日请多做善事,好事才会来。行善布施,不一定非要用钱,可多做好事、劝人为善。」、「渡人的法身慧命是最殊胜、最大的善事,是最好的布施。」、「财布施是修福,法布施是修慧,要福慧双修。」
以下一位有缘人分享,来文照登:
近期跟一些师兄姊在讨论做生意,有位说:「我虽然没有护生与布施,但是我也经常参加印善书,并且经常申领善书去发放,也都吃全素。自己在做工作也是很有灵感,真正的体会到了,什么才是心灵手巧,学习起来比较快。」
我回答他:如果是我自己,我可能会订一个目标,比如说,念诵经文各300 遍,回向自己事业顺利或财源广进。另外发书、印书、写文章、发资料或传分享文,这些我会当作额外的,不放在心上,也不去回向。毕竟生活中很多时候会流失掉福报。关键都在自己,我宁愿多做很多,也不要做不够多,却一直想「怎么好运与成功都没轮到我!」
卖东西要福报,有想法也要福报。当那一阵子福报足,好事做的多,写起文章或心得,都很容易有灵感,或是业务上的策略推动都会顺顺利利的开展。但之前也碰到被外灵抽福报,那时做什么都碰壁,不顺到极致。这就是有福报与没福报的差别。
精舍针对做生意的部分,也提出需要拜拜:1. 初一、十五要去附近的土地公庙拜祭,请祂帮个忙!但不是「发愿」请祂帮您实现。可以说:「请土地公帮忙,这些拜祭品答谢您」,一种互利的方式。 2. 初二、十六门口要拜好兄弟,请祂帮个忙!但不是「发愿」,请祂帮您实现,可以说:「请好兄弟帮忙,这些拜祭品答谢您」;用的方式不是求,是彼此互利。
请无形众生帮忙拉客有用吗?其实有些精舍的开示案例中有提到,社会上那些看起来非常成功的餐厅、公司等,不少是背后有灵界在帮忙。这边是跟大家说:「要天也要人」。我们不能走外道路线,攀缘外求,但请好兄弟帮个忙,土地公拜一下,也是彼此互利、合情合理。当福报俱足,也有无形众生帮忙拉客,自己又肯好好努力,这样很有机会成功。
人的一生时间不长,也建议您把「渡众」当作一门该好好推行的生意。修行要有成就,要福也要慧,慧的部分可以从经文里体悟,福的部分则可以自己规画一个渡众的业务。比如说,透过精舍的平台,好好地发送图片、发送文章或是影片,这就是一门渡众业务;发善书的任务,建立一套好的发书体制,好好的流通因果善书或经书;定期分享因果感应,把自己变成因果文章的撰写人;好好的规画自己担任志工的任务,并且劝别人一起来利益社会…… 等。这门渡众的志业需要好好经营,而且这笔生意真的是稳赚,赚饱饱。往后福慧双修成就了,带着闪亮的金光回灵界。
(分享完毕)
本篇接续讨论如何成功的做生意,归纳为三个重点:一、广行善功不求回报。二、无形善缘互利互惠。三、渡众业务福慧双修。
一、广行善功不求回报
本篇隐含一个很重要的观念,要累积福报,是靠诵经和布施来广行善功,而不是靠渡众的功德。渡众的任务,是成为佛菩萨的小帮手,目的是「报佛恩」,而不是求福报。如有缘人所说:「发书、印书、写文章、发资料或传分享文,这些我会当作额外的,不放在心上,也不去回向。」如果要回向自己事业顺利或财源广进,就订一个诵经各300 部的目标,专案回向补福德资粮。
在此提醒您,若没有养成诵经的定课习惯,或念诵的经文量很少,而长期发心花很多时间做渡众业务,虽然也是累积了厚厚的渡众功德,但是,没有诵经习惯就没有累积智慧资粮,福报很大而正知见不足,很容易被外道牵引而脱离正轨。真心建议您,广行善功不求回报,有世间目标要补福德资粮,靠诵经最好,补福报又有智慧。
二、无形善缘互利互惠
中华民族祭天、祭祖、祭无形众生的习俗,已经数千年了,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更是各种神灵都祭拜。牟尼精舍只是弘扬传统的优良习俗,提醒现代人这些古老的智慧。正统的习俗都是遵从天地法则,别以为科技进步、时代变迁,看不见灵界,就当作灵界不存在,这是自讨苦吃。
向无形众生拉客有用吗?上述提到,一些非常成功的餐厅、公司等,不少是背后有灵界在帮忙。是谁在帮忙?可能是祖德深厚,灵界神明护持;可能是土地公看到店家宅心仁厚,帮忙宣传;可能是好兄弟常被招待,呼朋引伴来协助。如文中所述,请无形众生帮忙,是广结善缘,请客一下互利互惠,但不是「发愿」请祂帮您实现。因为,灵界帮忙也有可能是外道灵团,轮流抽人福报。外道常用的手法是,要您皈依外道,要您发愿效忠效劳。教您攀缘向外求、用供养上师或灵团来交换,而不是教您注重内心的修持。
(引用结束)
三、渡众业务福慧双修
把渡众当成是志业,而不是职业,就是八正道的延伸。做渡众业务本身就是推广佛菩萨和高僧大德的智慧,内容都是佛法的正知正见,当我们长期接触这些智慧善法,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薰陶自己的心性。 《阿伯的话—现场开示精华节录》:「平日请多做善事,好事才会来。行善布施,不一定非要用钱,可多做好事、劝人为善。」、「渡人的法身慧命是最殊胜、最大的善事,是最好的布施。」、「财布施是修福,法布施是修慧,要福慧双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