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是生命感知现象的必然。
豹发起了攻击,去追一只羚羊,追了几步,就发现这次出击早了,所以就放缓了步速,自发自主的终结了追击。这就是豹的心智系统量化了信息模型后的“有意识选择”。
吃不着羚羊,真的是豹所面临的现实吗?未必。可能这只羚羊老迈了,只须再跑几步,就暴露了它不得已的减速,但是豹没有追,不知道有没有这一“现实可能”。
又或许,前面草地上有个鼠洞,只需要再跑几步,羊腿就会因为卡住而失速。
但是,我们看过太多的动物捕猎,我们和豹都明白:长久的生存胜者,从来不把命运赌在意外和偶然身上。
豹是依靠“心智”、依靠“认知”、依靠“以经验和现实的双重数据解析为预判”来抉择自己的生存的。
且不说虎豹之类大型复杂的动物,我们有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就连号称只有七秒记忆的鱼,都是需要通过“心智的预判”来调控自己的“猎食及反猎杀行为”的。尽管它们可能不太聪明,但是你不能因为它们的不聪明就认为它们这不是心智,没有心智,就断定它们不是“量化了信息符号后的自发自主”。
从最基础的方面而言,“量化”只针对两个数据:空间,即量化“体”,常称为“测量”。时间,即测量“位”,常称为“度量”。
当然,除却位置,除去体积,我们还有一个内容是“重量”,又称为质量。
至于衡,是衡量、衡定,权衡。一涉及到“比较”的,都需要衡,这是通过“权”来称量的(或说,以某些标准去确权、去校订)。所以我们说“度量衡”是一个“简称”,用现代话说:度量,测量,重量(质量)。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在日常中惯用符号用语是模糊的、交叉的、笼统的。当我们现代词语中在“体位质”方面的用语是模糊的,就容易造成混淆,都笼统的称为“测量”。严谨的讲,测是一种心智并加行为的活动,度是度,量是量,重是重。
一个箱子,长一米宽一米高一米。这是体量,也就是我们现在狭义的测量,这是针对这个物体的“体”,是针对静态的,三维的,空间的。
一个箱子,放在这三天了。这是度,是位量。这个活动,其实也属于测量,但是被观察方没变动。因此,这一测量不包含“体”的数据,这是针对这个物体的“位”,是针对动态的,是所有动态中最简单的动态:没动。这是一维的,时间的。测的是时间,现代又称为度量。
你说,那我换个面,把箱子的左侧面转90度,把箱子从东面转到南面,这就有了新的标识:此位置上的箱子变动了,这是和它之前的“体”相比较,它现在的“体”旋转了90度。这就是物体存放点没变,体位置旋转的变动。抽象的讲,这就是“物体在时间中的空间”变了,这时就失了”衡”,和“过去的时间点”对比下的改变。这个“过去的时间点”在哪?不在空间中,在生命的感知中、记忆里,在人们把感知并记忆投射出来的“记录符号”中。
生活中,如果里面有贵重物品,保安就得先报案,保护现场;如果这是要展示,就需要恢复它的原样,把这个90度再调回来。
人们把信息内化,在心智系统中进行“模型推演”,我们可以说“这是生命心智系统在运行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叠加的信息符号”。
所以维在哪里?维不在空间,不在外部,维在生命心智系统中,维在生命感知现象的过程中,维在对“体”和“位”的“信息符号解析中”。
维这个符号,是我们做为生命去感知“真实存在”,去尝试“量化”“客观实在”时出现的。维是用来标识“系统秩序”或者说“系统框架”的一个基础概念、基础符号。生命有维,我们有维,鱼有维,虎豹也有维。而空间无维,是我们这些生命体以“维”去框定一切、对量化一切,是“生命感知现象”中产生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测是活动是行为、度是测位、量是测体、重是测质,整个测的过程,是量化或说数据化、信息化的过程,是以权校衡,(对动物而言,它们没有文字,没有一套后天创生的符号工具,它们进行量化的“权”就是它们自身)进而实现“心智系统对信息符号的推演、判断、抉择”。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这几个符号表达的基础义是理解不清,我们搞模糊了、用混乱了,效能是很低的。
豹发起了攻击,去追一只羚羊,追了几步,就发现这次出击早了,所以就放缓了步速,自发自主的终结了追击。这就是豹的心智系统量化了信息模型后的“有意识选择”。
吃不着羚羊,真的是豹所面临的现实吗?未必。可能这只羚羊老迈了,只须再跑几步,就暴露了它不得已的减速,但是豹没有追,不知道有没有这一“现实可能”。
又或许,前面草地上有个鼠洞,只需要再跑几步,羊腿就会因为卡住而失速。
但是,我们看过太多的动物捕猎,我们和豹都明白:长久的生存胜者,从来不把命运赌在意外和偶然身上。
豹是依靠“心智”、依靠“认知”、依靠“以经验和现实的双重数据解析为预判”来抉择自己的生存的。
且不说虎豹之类大型复杂的动物,我们有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就连号称只有七秒记忆的鱼,都是需要通过“心智的预判”来调控自己的“猎食及反猎杀行为”的。尽管它们可能不太聪明,但是你不能因为它们的不聪明就认为它们这不是心智,没有心智,就断定它们不是“量化了信息符号后的自发自主”。
从最基础的方面而言,“量化”只针对两个数据:空间,即量化“体”,常称为“测量”。时间,即测量“位”,常称为“度量”。
当然,除却位置,除去体积,我们还有一个内容是“重量”,又称为质量。
至于衡,是衡量、衡定,权衡。一涉及到“比较”的,都需要衡,这是通过“权”来称量的(或说,以某些标准去确权、去校订)。所以我们说“度量衡”是一个“简称”,用现代话说:度量,测量,重量(质量)。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在日常中惯用符号用语是模糊的、交叉的、笼统的。当我们现代词语中在“体位质”方面的用语是模糊的,就容易造成混淆,都笼统的称为“测量”。严谨的讲,测是一种心智并加行为的活动,度是度,量是量,重是重。
一个箱子,长一米宽一米高一米。这是体量,也就是我们现在狭义的测量,这是针对这个物体的“体”,是针对静态的,三维的,空间的。
一个箱子,放在这三天了。这是度,是位量。这个活动,其实也属于测量,但是被观察方没变动。因此,这一测量不包含“体”的数据,这是针对这个物体的“位”,是针对动态的,是所有动态中最简单的动态:没动。这是一维的,时间的。测的是时间,现代又称为度量。
你说,那我换个面,把箱子的左侧面转90度,把箱子从东面转到南面,这就有了新的标识:此位置上的箱子变动了,这是和它之前的“体”相比较,它现在的“体”旋转了90度。这就是物体存放点没变,体位置旋转的变动。抽象的讲,这就是“物体在时间中的空间”变了,这时就失了”衡”,和“过去的时间点”对比下的改变。这个“过去的时间点”在哪?不在空间中,在生命的感知中、记忆里,在人们把感知并记忆投射出来的“记录符号”中。
生活中,如果里面有贵重物品,保安就得先报案,保护现场;如果这是要展示,就需要恢复它的原样,把这个90度再调回来。
人们把信息内化,在心智系统中进行“模型推演”,我们可以说“这是生命心智系统在运行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叠加的信息符号”。
所以维在哪里?维不在空间,不在外部,维在生命心智系统中,维在生命感知现象的过程中,维在对“体”和“位”的“信息符号解析中”。
维这个符号,是我们做为生命去感知“真实存在”,去尝试“量化”“客观实在”时出现的。维是用来标识“系统秩序”或者说“系统框架”的一个基础概念、基础符号。生命有维,我们有维,鱼有维,虎豹也有维。而空间无维,是我们这些生命体以“维”去框定一切、对量化一切,是“生命感知现象”中产生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总结一下前面的内容:测是活动是行为、度是测位、量是测体、重是测质,整个测的过程,是量化或说数据化、信息化的过程,是以权校衡,(对动物而言,它们没有文字,没有一套后天创生的符号工具,它们进行量化的“权”就是它们自身)进而实现“心智系统对信息符号的推演、判断、抉择”。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对这几个符号表达的基础义是理解不清,我们搞模糊了、用混乱了,效能是很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