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都市报 2010-11-16
青海新闻网讯 曾敏杰、杨浩,从20天前的那个下午开始,成了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一百多名员工永远的怀念。
马菁、王玉梅,从20天前的那个下午开始,成了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一百多名员工的牵挂。
有人说,他们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她们是大家的一种精神。
在这个充满了“80”“90”后气息的集体里,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友善和谦让。说起曾敏杰和杨浩,大家的语气中带着悲伤,但也透出一份骄傲。他们说,今后在公益事业的路上,他们心里总有一面旗帜。说起马菁和王玉梅,他们的语气中带有牵挂,但也透出一份自豪。他们说,今后在公益事业的路上,他们总有一种精神动力。
部门经理王震已经是两上玉树的志愿者了,对于曾敏杰和杨浩走过的路,他比别人有着更多的感触。王震告诉我们,在曾敏杰和杨浩出事的第二天,他受公司的委托赶往玉树,及时给孩子们发放了越冬物资。“做完这一切的时候,我心里轻松了很多,觉得自己走完了他们没有走完的路。”王震说,现在公司正在筹备成立以曾敏杰和杨浩的名字命名的专项基金,用于未来更多的儿童公益事业。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青海藏区的孩子们,关注曾敏杰、杨浩生前关注的地方。
王震说,在玉树,他经历了和朋友的生离死别,在那一刻,他更加明白了公益事业的涵义,明白了这份责任的分量。每当想起自己的两个好朋友,他都会对价值观和公益的意义作出全新的审视。
总经理助理陈晖在公司里算是大姐姐,在她的身上表现出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她真挚地说:“这次的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觉得自己突然之间看淡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陈晖说,不管是从曾敏杰和杨浩的身上,还是从马菁和王玉梅的身上,她都看到了奉献的价值。“也许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我觉得,只要我们做的事帮助了别人,就是有价值的。”陈晖说,她将和同事们,继续做好每一份公益事业,把这条爱心路一直走下去。
在经历了失去好朋友的悲痛之后,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的很多员工都说自己变了。他们说,自己成熟了,坚强了,对公益事业更加热心了……
青海新闻网讯 曾敏杰、杨浩,从20天前的那个下午开始,成了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一百多名员工永远的怀念。
马菁、王玉梅,从20天前的那个下午开始,成了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一百多名员工的牵挂。
有人说,他们是公司的一面旗帜,她们是大家的一种精神。
在这个充满了“80”“90”后气息的集体里,我们更多地感受到的是友善和谦让。说起曾敏杰和杨浩,大家的语气中带着悲伤,但也透出一份骄傲。他们说,今后在公益事业的路上,他们心里总有一面旗帜。说起马菁和王玉梅,他们的语气中带有牵挂,但也透出一份自豪。他们说,今后在公益事业的路上,他们总有一种精神动力。
部门经理王震已经是两上玉树的志愿者了,对于曾敏杰和杨浩走过的路,他比别人有着更多的感触。王震告诉我们,在曾敏杰和杨浩出事的第二天,他受公司的委托赶往玉树,及时给孩子们发放了越冬物资。“做完这一切的时候,我心里轻松了很多,觉得自己走完了他们没有走完的路。”王震说,现在公司正在筹备成立以曾敏杰和杨浩的名字命名的专项基金,用于未来更多的儿童公益事业。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关注青海藏区的孩子们,关注曾敏杰、杨浩生前关注的地方。
王震说,在玉树,他经历了和朋友的生离死别,在那一刻,他更加明白了公益事业的涵义,明白了这份责任的分量。每当想起自己的两个好朋友,他都会对价值观和公益的意义作出全新的审视。
总经理助理陈晖在公司里算是大姐姐,在她的身上表现出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她真挚地说:“这次的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觉得自己突然之间看淡了很多物质上的东西。”陈晖说,不管是从曾敏杰和杨浩的身上,还是从马菁和王玉梅的身上,她都看到了奉献的价值。“也许我们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我觉得,只要我们做的事帮助了别人,就是有价值的。”陈晖说,她将和同事们,继续做好每一份公益事业,把这条爱心路一直走下去。
在经历了失去好朋友的悲痛之后,北京家·盒子文化有限公司的很多员工都说自己变了。他们说,自己成熟了,坚强了,对公益事业更加热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