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本人先读将夜,后看庆余年,对比之下,颇有感触
细细思索,发觉猫腻进步之大,虽然两部作品跨度快十年,但感觉他确实越写越好了。
首先是关于作品里的文学化用。庆余年里都不叫文学化用,就是直接文抄,这种写法其实并不高明,正常人看一次就腻了,特别是用《登高》这种(即使范闲自己都有独白,自己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能用就用这种心理),我看得没有任何爽感,唯一觉得还有意思的就是太后因登高一诗,将范闲称为“万里悲秋常作客”,猫腻搞这么多文抄,真正让我觉得有趣的就这一处!然而到了《将夜》里,他的文学化用高明了很多,终于不再是明晃晃的念诗了,“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到了独白里,也到了剧情里,这是我觉得很美的。现在回看,反而觉得桑桑给宁缺做的那句杀人诗反而还有点小趣味。所以猫腻文学化用进步很大,而且他的化用是很隐晦的,你知道的越多,看得越愉悦,再比如宁缺登山时,旁边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登山”,宁缺想了想,说“因为山就在那里”。这里是化用了乔治马洛里登珠穆朗玛峰时,别人问他为什么要登山时他的回答。这种巧妙文学化用还有很多,还有长安居大不易,这个现在看“长安居大不易”是几乎烂大街了,但是当时才13年啊!猫腻文学素养绝对是很高的,或者说,他绝对看过很多书。
第二,主线设计。我对庆余年感觉甚是一般。像是之前有人说,猫腻不适合写长篇,我想了想,还真是。庆余年的剧情份量写6本书是极好的,然而他却写了十来本,我从范闲下江南开始就腻了,我原本以为会如同将夜一样——前中期历练后才发现桑桑主线真正开始,范闲会开始进入神庙接触世间最强,没想到就是到这里了,然后就是斗这斗那的,理应精简一些。最后这个庆帝局我只能说还行,但是我觉得这个局,这个真相不应该写这么久,太冗长了。到了《将夜》就好很多,将夜也有一个局,一个改天换地的大局,这个大局很重要,但不应该只有这个局,所以将夜里并没有将重心放在打破世界上,而是尽情抒写宁桑二人的感情,这也是我觉得猫腻的进步
第三,设定名称。不过也可能是时代原因,05年左右“宗师”可能听起来确实不错吧,但是现在看有点出戏。就算放在当时的时代,庆余年的设定名称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是!《将夜》里的设定实在是称得上前后呼应,完美契合。将夜的全文有点依托孔子的背景设定“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初看觉得一般般,甚至以孔子为原型的夫子和以唐朝为原型的唐国相结合,让我产生不适感,所以我刚看的时候还在吧里发帖吐槽说这个设定真糟糕,然后我就弃书了,后面时隔许久,现在重看,只能说猫腻呀猫腻,你不愧是慢热型作者呀。后面的“无矩”和“无距”字面意义,让人耳目一新,各种神术“天启”等也甚是不错。“悬空寺”是真的悬空,底下全是劳苦的奴隶。
“书院二层楼三师姐”就是二十三年蝉,这种设计十分巧妙。我时常在想,诸如斗破,遮天流旁人或许能窥得一二,然后照猫画虎也能写出个差不多的,然后将夜这设定却是难以模仿的,他的设定和他的剧情是高强度挂钩的,“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所以夫子变成了月照耀人间。大师兄姓李,明显是暗暗点名老子,小师叔姓轲,明细是孟子孟轲,更何况他的“浩然气”呢?但是!!我必须强调,我也能感受出来,猫腻写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明什么,而是把这些当作彩蛋,让读者读到心照不宣的一笑。所以小师叔姓轲,不能姓孟;”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余帘之口而非李慢慢。这是我的理解,我也相信猫腻本意如此
细细思索,发觉猫腻进步之大,虽然两部作品跨度快十年,但感觉他确实越写越好了。
首先是关于作品里的文学化用。庆余年里都不叫文学化用,就是直接文抄,这种写法其实并不高明,正常人看一次就腻了,特别是用《登高》这种(即使范闲自己都有独白,自己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但能用就用这种心理),我看得没有任何爽感,唯一觉得还有意思的就是太后因登高一诗,将范闲称为“万里悲秋常作客”,猫腻搞这么多文抄,真正让我觉得有趣的就这一处!然而到了《将夜》里,他的文学化用高明了很多,终于不再是明晃晃的念诗了,“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到了独白里,也到了剧情里,这是我觉得很美的。现在回看,反而觉得桑桑给宁缺做的那句杀人诗反而还有点小趣味。所以猫腻文学化用进步很大,而且他的化用是很隐晦的,你知道的越多,看得越愉悦,再比如宁缺登山时,旁边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要登山”,宁缺想了想,说“因为山就在那里”。这里是化用了乔治马洛里登珠穆朗玛峰时,别人问他为什么要登山时他的回答。这种巧妙文学化用还有很多,还有长安居大不易,这个现在看“长安居大不易”是几乎烂大街了,但是当时才13年啊!猫腻文学素养绝对是很高的,或者说,他绝对看过很多书。
第二,主线设计。我对庆余年感觉甚是一般。像是之前有人说,猫腻不适合写长篇,我想了想,还真是。庆余年的剧情份量写6本书是极好的,然而他却写了十来本,我从范闲下江南开始就腻了,我原本以为会如同将夜一样——前中期历练后才发现桑桑主线真正开始,范闲会开始进入神庙接触世间最强,没想到就是到这里了,然后就是斗这斗那的,理应精简一些。最后这个庆帝局我只能说还行,但是我觉得这个局,这个真相不应该写这么久,太冗长了。到了《将夜》就好很多,将夜也有一个局,一个改天换地的大局,这个大局很重要,但不应该只有这个局,所以将夜里并没有将重心放在打破世界上,而是尽情抒写宁桑二人的感情,这也是我觉得猫腻的进步
第三,设定名称。不过也可能是时代原因,05年左右“宗师”可能听起来确实不错吧,但是现在看有点出戏。就算放在当时的时代,庆余年的设定名称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是!《将夜》里的设定实在是称得上前后呼应,完美契合。将夜的全文有点依托孔子的背景设定“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我初看觉得一般般,甚至以孔子为原型的夫子和以唐朝为原型的唐国相结合,让我产生不适感,所以我刚看的时候还在吧里发帖吐槽说这个设定真糟糕,然后我就弃书了,后面时隔许久,现在重看,只能说猫腻呀猫腻,你不愧是慢热型作者呀。后面的“无矩”和“无距”字面意义,让人耳目一新,各种神术“天启”等也甚是不错。“悬空寺”是真的悬空,底下全是劳苦的奴隶。
“书院二层楼三师姐”就是二十三年蝉,这种设计十分巧妙。我时常在想,诸如斗破,遮天流旁人或许能窥得一二,然后照猫画虎也能写出个差不多的,然后将夜这设定却是难以模仿的,他的设定和他的剧情是高强度挂钩的,“天不生夫子,万古如长夜”,所以夫子变成了月照耀人间。大师兄姓李,明显是暗暗点名老子,小师叔姓轲,明细是孟子孟轲,更何况他的“浩然气”呢?但是!!我必须强调,我也能感受出来,猫腻写这些并不是为了说明什么,而是把这些当作彩蛋,让读者读到心照不宣的一笑。所以小师叔姓轲,不能姓孟;”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出自余帘之口而非李慢慢。这是我的理解,我也相信猫腻本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