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吧 关注:1,284,485贴子:5,086,298
  • 1回复贴,共1

纪念冬至节: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名义祭祀皇天上帝千万年的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纪念冬至节: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名义祭祀皇天上帝千万年的国家
明天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冬至节。
去过北京天坛公园里的人也都知道,那是明清两朝祭天的场所:那里的皇穹宇至今还摆放着祭天用的“皇天上帝”神位。
试问一下,生活在当下的所谓现代中国人还有多少人知道冬至节与祭天的关系?还有几人知道祭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隆重的最盛大的节日和国家最高典礼?可惜呀,当代的中国人快把保佑了中华民族千万年的老天爷忘掉了,真可悲!但愿老天爷始终佑我中华!!!
冬至节,是100年前中国几千年来的最重要节日,即中国最高典礼祭天这个正祭举行的日子,是千万年来中国作为国家正式祭祀皇天上帝的隆重日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当今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中只有中华民族一个民族、中国一个国家以整体名义祭祀皇天上帝千万年。
冬至节是中国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100年前每次过节都很隆重,天子(皇帝)在这一天要举行国家的最高典礼即祭天典礼,祭祀上天,并祈求上天赐福,保护天下苍生平安。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节气,也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古人说,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但也是从这一天开始,阴极阳生,阳气触底反弹,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中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九九歌》生动地讲述了冬至过后天气的变化情况,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即:“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相传,远在黄帝时代,就开始研究制定节气、历法。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获宝鼎,迎日推筴。……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旁罗日月星辰”。意思是说,黄帝利用上天赐给的宝鼎,观测太阳的运行,用占卜用的蓍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史记.封禅书》则明确提到黄帝时就有“冬至”的说法,即:“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黄帝仙登于天。”《史记》之前的《尚书.尧典》记载:尧帝“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大意是:尧帝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从《尚书》、《史记》等古籍可看,中国至少在公元前2400年尧帝时已经有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四个节气;殷商时代测时已达到相当高的精度,其干支记日法一直延用到今天。西周时,中国天文科学更加发达。《周礼·地官·大司徒》载:“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周礼.春官·典瑞》:“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这里明确写到,西周就已经用人造的仪器土圭(最古老的计时仪器)观测太阳运行,测定节气。
在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中,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在《易经》中,冬至日对应的是复卦,“《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复卦的本质含义就是物极必反,转危为安,恢复到能够有所作为的时期。这是上天定的事物运行的大趋势,因此,既明悟这一趋势,也要明了此时休养生息、韬光养晦之重要。《礼记.月令》曰:“仲冬之月,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李昉注:争者,阴方盛,阳欲起也。)君子斋戒,处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由上可见,冬至是上天赐福的好时节。所以,中国在冬至这一天要举行国家的最高典礼--即祭天。几千年来,中国的祭天国家典礼一般是在冬至日举行的。
祭天,是民国以前中国历代王朝的国家最高典礼。《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周代祭天的正祭是每年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所以也称为“郊祀”。周朝之后,特别是汉代起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后,历代王朝皆尊崇周礼,因此祭天仪式也基本按照周代的方式进行,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流程、器物等方面仍有增减。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现在位于北京的天坛,为明清历代皇帝祭祀上帝之处,皇穹宇内供奉有“皇天上帝”之神位。该祭祀体现了国人敬天畏的情怀,表达了为天下苍生向上帝祈求风和日丽天气等赐福的愿望。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上天创造、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上帝保佑华夏子民。这里摘一篇摹拟冬至祭天铸文如下:“吾等衣华夏服章,法始祖规制,以祀昊天。祈国家昌盛,万民安康,社会和谐,天下大同。望我华夏数千载之人文荣光,扬于万邦。”(《西安再现唐代“冬至祭天礼”》,2010年12月23日)
祭天是中国20世纪初期以前历代君王祭祀上天最隆重、最庄严的礼仪,是国家最高祭祀典礼,也是国家整个礼仪体系中最高的。祭天在古代又称为“郊祀”或“郊祭”,孔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中庸》),“祀帝于郊,敬之至也”(《礼记.礼器》)。《史记》记载:黄帝是“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 孔子对尧帝敬天大加称赞:“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尚书·尧典》记载,舜禅让帝位后祭天,即:“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肆类于上帝”。夏、商、周三代都有祭天礼仪,在西周制定并全方位实施的庞大的礼仪体系中,吉礼排在首位,而祭天又是五种吉礼之冠,是国家的最高典礼。《周礼》对祭天的目的、地点、穿戴、使用的典乐、祭品、祈祷和程序等都作了很详细的规定。后世历代王朝的祭天礼多依周礼制定,祭天成为一种必备的政治仪式,历朝帝王不论是开国奠基者,还是承继中兴者,还是危亡丧国者,都不敢忘记祭祀上天。正如董仲舒所说:“已受命而王,必先祭天,乃行王事”。(《春秋繁露.四祭》)唐朝《郊祀议》记载:“孔子云:‘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此万世不易之法也。”其中,冬至日祭天是正祭。为祭天专门修建祭坛,用圆坛,古称“圆丘”(“圜丘”),寓意天圆地方。唐、宋以来,坛上就设“昊(或皇)天上帝”牌位。现存的天坛共有两处,古都西安天坛,是隋、唐两朝祭天的场所;北京天坛,皇穹宇和祈年殿都有“皇天上帝”牌位,供明、清两朝祭天使用。1914年冬至节,在北京天坛举行迄今最后一次祭天礼仪。
顺便指出,西方源于圣经的圣诞节,实际上与冬至节意义一致。圣诞节在基督教国家一年一度中也是个重大节日,举国庆祝耶稣基督诞生,实质上也是期盼上帝再派救世主降临,来拯救人类,使人类过上没有邪恶的美好生活。
但愿中国早日恢复中华传统,祭祀上天。祝愿每个中国人相信老天爷,按照天道要求作善事、关爱他人和社会,加强修养,完善自己,早日成道。


IP属地:北京1楼2024-12-21 09:38回复
    早就当四旧打倒了


    IP属地:吉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21 2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