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地方志中,常常见到某某人“修”,某某人“纂”的说法。例如元代的《至元嘉禾志》,就标有“单庆修,徐硕纂”;明代的《嘉靖南畿志》,标有“闻人诠修,陈沂纂”。
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修”和“纂”并无太大差别。“修”是修撰,“纂”是编纂,都是撰写编辑著作。“修”也是“纂”,“纂”也是“修”,有时候就把两个字连起来,称作“修纂”或“纂修”,意思都差不多。
如果具体到某一部志书,“修”和“纂”的区别就比较明显了。如上所引“单庆修,徐硕纂”、“闻人诠修,陈沂纂”,总是“修”在前、“纂”在后。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与人物的特定身份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