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灯会元》卷十三
无竟寓简注
(洞山良价禅师)参沩山,问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无情”指山石草木之类)说法’话,某甲(自称)未究其微。”
沩(沩山)曰:“阇黎莫记得么?”
师(洞山)曰:“记得。”
沩曰:“汝试举一遍看。”
师遂举(复述某僧和国师关于“无情之物能讲道”的讨论):
“僧(某僧)问:“如何是古佛心?”
国师(南阳忠国师)曰:“墙壁瓦砾是。”
僧曰: “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无情之物)?”
国师曰:“是。”
僧曰:“还解说法否?”
国师曰:“常说炽然,说无间歇。”
僧曰: “某甲为甚么不闻?”
国师曰:“汝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
僧曰:“未审甚么人得闻?”
国师曰: “诸圣得闻。”
僧曰:“和尚(指国师)还闻否?”
国师曰:“我不闻。”
僧曰:“和尚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怎么知道无情之物能讲道说法)?”
国师曰: “赖我不闻,我若闻,即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
僧曰:“恁(nèn)么(那么,那样的话)则众生无分去也。”
国师曰: “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
僧曰:“众生闻后如何?”
国师曰:“即非众生。”
僧曰:“无情说法,据何典教?”
国师曰:“灼然言,不该典(中华书局本点为“灼然,言不该典”,恐非。“灼然言”犹前文“常说炽然”),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刹土说,即无情事物之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
师举了(洞山转述国师与某僧对话结束)。沩曰:“我这里亦有,祇是罕遇其人。”
师曰:“某甲未明,乞师指示。”
沩竖起拂子曰:“会么?”
师曰: “不会,请和尚说。”
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
师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
沩曰: “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
师曰:“未审此人如何?”
沩曰(转述云岩与沩山的对话): “他(云岩)曾问老僧(沩山自称)“学人欲奉师去时如何?”
老僧对他道:“直须绝渗漏始得。”
他道:“还得不违师旨也无?”
老僧道: “第一不得道老僧在这里。””
在逢渠桥下
师遂辞沩山,陉造云岩,举前因缘了,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
岩(云岩)曰: “无情得闻。”
师曰:“和尚闻否?”
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
师曰:“某甲为甚么不闻?”
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
师曰:“不闻。”
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无情之物)说法乎?”
师曰: “无情说法,该何典教?”
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也,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大奇,大为奇妙。
不思议,不可思无用议。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即大为奇妙,大为奇妙,无情万物无一不在演说佛法,实不可思议。若用将耳来听始终也难以了会。眼处于闻时六根本元方才得知。
此中"也大奇"与"不思议",不思议故大奇,故大奇者实乃出乎言表意外,以不说而说,以无意而意 。眼可听否?非关耳眼,眼耳不离。试道一句,非思莫议处,耳见目闻,入毗卢身,如何不大奇?
无竟寓简注
(洞山良价禅师)参沩山,问曰:“顷闻南阳忠国师有‘无情(“无情”指山石草木之类)说法’话,某甲(自称)未究其微。”
沩(沩山)曰:“阇黎莫记得么?”
师(洞山)曰:“记得。”
沩曰:“汝试举一遍看。”
师遂举(复述某僧和国师关于“无情之物能讲道”的讨论):
“僧(某僧)问:“如何是古佛心?”
国师(南阳忠国师)曰:“墙壁瓦砾是。”
僧曰: “墙壁瓦砾,岂不是无情(无情之物)?”
国师曰:“是。”
僧曰:“还解说法否?”
国师曰:“常说炽然,说无间歇。”
僧曰: “某甲为甚么不闻?”
国师曰:“汝自不闻,不可妨他闻者也。”
僧曰:“未审甚么人得闻?”
国师曰: “诸圣得闻。”
僧曰:“和尚(指国师)还闻否?”
国师曰:“我不闻。”
僧曰:“和尚既不闻,争知无情解说法(怎么知道无情之物能讲道说法)?”
国师曰: “赖我不闻,我若闻,即齐于诸圣,汝即不闻我说法也。”
僧曰:“恁(nèn)么(那么,那样的话)则众生无分去也。”
国师曰: “我为众生说,不为诸圣说。”
僧曰:“众生闻后如何?”
国师曰:“即非众生。”
僧曰:“无情说法,据何典教?”
国师曰:“灼然言,不该典(中华书局本点为“灼然,言不该典”,恐非。“灼然言”犹前文“常说炽然”),非君子之所谈。汝岂不见《华严经》云:刹说(刹土说,即无情事物之说)、众生说、三世一切说。””
师举了(洞山转述国师与某僧对话结束)。沩曰:“我这里亦有,祇是罕遇其人。”
师曰:“某甲未明,乞师指示。”
沩竖起拂子曰:“会么?”
师曰: “不会,请和尚说。”
沩曰:“父母所生口,终不为子说。”
师曰:“还有与师同时慕道者否?”
沩曰: “此去澧陵攸县,石室相连,有云岩道人,若能拨草瞻风,必为子之所重。”
师曰:“未审此人如何?”
沩曰(转述云岩与沩山的对话): “他(云岩)曾问老僧(沩山自称)“学人欲奉师去时如何?”
老僧对他道:“直须绝渗漏始得。”
他道:“还得不违师旨也无?”
老僧道: “第一不得道老僧在这里。””
在逢渠桥下
师遂辞沩山,陉造云岩,举前因缘了,便问:“无情说法,甚么人得闻?”
岩(云岩)曰: “无情得闻。”
师曰:“和尚闻否?”
岩曰:“我若闻,汝即不闻吾说法也。”
师曰:“某甲为甚么不闻?”
岩竖起拂子曰:“还闻么?”
师曰:“不闻。”
岩曰:“我说法汝尚不闻,岂况无情(无情之物)说法乎?”
师曰: “无情说法,该何典教?”
岩曰:“岂不见《弥陀经》云,水鸟树林,悉皆念佛念法。”
师于此有省,乃述偈曰: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也,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鄕信曰應疎。
大奇,大为奇妙。
不思议,不可思无用议。
“也大奇,也大奇,无情说法不思议。若将耳听终难会,眼处闻时方得知。”
即大为奇妙,大为奇妙,无情万物无一不在演说佛法,实不可思议。若用将耳来听始终也难以了会。眼处于闻时六根本元方才得知。
此中"也大奇"与"不思议",不思议故大奇,故大奇者实乃出乎言表意外,以不说而说,以无意而意 。眼可听否?非关耳眼,眼耳不离。试道一句,非思莫议处,耳见目闻,入毗卢身,如何不大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