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19日漏签0天
九台龙成实验学校吧 关注:662贴子:3,440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九台龙成实...吧
>0< 加载中...

高中诗歌鉴赏技巧有哪些?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冰冰不吃小熊猫
  • 吧主
    8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诗歌的形象
人物形象
要把握诗中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等。比如,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分析。例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常年漂泊、年老多病的诗人形象。他的 “悲秋”“独登台” 等动作和情感展现出孤独、愁苦的心境。
关注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常见的有直接描写(外貌、语言、行为等)和间接描写(通过环境烘托、他人衬托等)。如《陌上桑》中对罗敷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通过路人的反应来间接衬托出罗敷的美貌。
景物形象
明确景物的特点,如雄浑壮阔、清幽静谧、萧瑟凄凉等。例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山间秋夜景色。
分析景物所蕴含的情感。同样是秋天的景色,在不同诗人笔下情感不同。如柳永的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景物中蕴含着漂泊游子的羁旅之愁;而毛泽东的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则体现出豪迈奔放的革命情怀。
注意景物描写的顺序,如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以及景物描写的角度,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像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视觉角度描写,先是看到孤帆远去,最后只能看到长江,展现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事物形象
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比如在古诗中,“松” 常常象征坚韧不拔,“梅” 象征高洁等。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梅花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象征着词人自己虽历经磨难,但高洁的品质不变。
分析诗人是如何描写事物的特点的,是从外形、品质还是其他方面入手。如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描写竹子扎根在破岩中,历经风吹雨打依然坚劲的特点,来体现竹子坚韧顽强的品质。
二、诗歌的语言
炼字
关注诗句中最生动、最传神的字。比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中的 “绿” 字,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到来,江南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
分析炼字的效果,包括对意境、情感、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中的 “直” 和 “圆”,“直” 字写出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 字则描绘出落日的雄浑、壮阔,精准地勾勒出塞外沙漠中壮丽的风光,同时也体现出诗人豪迈的心境。
语言风格
熟悉常见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如陶渊明的诗)、朴实无华(如白居易的部分诗作)、华丽典雅(如李商隐的诗)、雄浑豪放(如苏轼、辛弃疾的词)、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的词)等。
根据诗歌的用词、句式等来判断语言风格。比如,用词华丽、多使用典故的诗歌可能是华丽典雅风格;而语言直白、通俗易懂,多使用口语的可能是朴实无华风格。例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语言奔放豪迈,句式长短交错,体现出雄浑豪放的风格。
三、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识别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例如贺知章的《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春风比作剪刀,形象地写出了春风的创造力,给人以生动的美感。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如拟人可以使事物人格化,更生动地表达情感。像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众芳摇落独暄妍” 中 “独暄妍” 将梅花拟人化,突出了梅花在百花凋零时独自开放的高洁品质。
表达方式
诗歌主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抒情又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借景抒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的凄凉秋景,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托物言志如于谦的《石灰吟》,诗人借石灰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来表达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志向。借古讽今可以通过对古代事件或人物的叙述来讽喻现实,如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借南朝陈后主荒淫误国的历史来讽刺晚唐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比衬托等。虚实结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两句是实写诗人当时身处巴山的情景,后两句是虚写想象将来与妻子相聚时的情景,虚实相生,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也表达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动静结合可以使诗歌更富有画面感。像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 “桂花落” 是动态描写,“春山空” 是静态描写,动静相衬,营造出空灵、清幽的意境。对比衬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诗人的情感。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通过 “去年” 和 “今年” 的对比,衬托出诗人今昔不同的情感,表达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九台龙成实...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