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外包吧 关注:127贴子:897
  • 0回复贴,共1

一文解析基因编辑小鼠中常见的异常症状及如何处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探索基因编辑动物的领域,我们时常会遇到这些经过人为“命运改写”的生命体展现出各式各样的非典型特征。那么,针对基因编辑动物常见的异常症状,我们应如何处理呢?
脱毛问题
毛发脱落,在野生小鼠及其基因编辑后代中均时有发生。处理这一问题时,首要任务是区分其原因为生理性还是病理性。
• 生理性脱毛:这可能源于遗传因素(如C57BL/6品系常见)或同伴间的相互理毛行为。此类脱毛通常不会随时间恶化,且皮肤保持健康状态。特定基因(例如Hr基因)的变异也可能导致大量脱毛,但不影响皮肤健康。
对此,可通过分笼饲养来减轻理毛造成的脱毛,而遗传导致的脱毛则需根据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来决定是否剔除该个体。
• 病理性脱毛:这往往由营养不足、环境不适(温湿度异常)或微生物及寄生虫感染引起。此时,需积极干预。营养缺乏时,应增加高蛋白高脂食物,如葵花籽、鸡蛋黄等。环境异常则需及时调整至适宜条件,并全面检查同环境内的其他动物是否受影响。
对于感染情况,一旦发现皮肤异常如红斑、结痂等,应立即隔离并确诊,随后进行净化治疗或直接淘汰。
牙齿问题
基因编辑还可能影响动物的牙齿生长,包括门齿异常增长或缺失。
• 门齿异常增长:可通过定期修剪牙齿、提供软质食物及额外补充营养如鸡蛋黄等方式,确保动物正常生长。
• 门齿缺失:则需延长哺乳期,增加鸡蛋黄等营养供给,并在必要时于饮水中添加营养物质,以确保动物能存活至实验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指出牙齿缺失可能影响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结构,这在使用此类小鼠进行实验时需予以考虑。
皮肤问题
部分基因编辑小鼠,尤其是源自C57BL/6背景的,易患溃疡性皮炎,表现为颈背、面部及后肢的皮肤破溃,甚至可能发展为深部溃疡。
在排除感染因素后,这类病变多因过度理毛或自体啃咬所致。治疗时,可涂抹温和消毒剂如碘伏、聚维酮碘以防感染,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同时,修剪脚趾甲以减少抓挠损伤。对于严重病例,需由兽医与研究人员共同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或抗炎药,并在必要时对预后不良、疼痛明显的动物实施安乐死,以减轻其痛苦。


IP属地:河北1楼2024-12-13 16:0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