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祠是后人为了纪念曾国藩九弟曾国荃而修建的专祠。除了“曾国荃专祠”这一标签,这座建筑还是国民政府时期的蒙藏委员会会址,日占时期又曾作为安庆同盟会会址,1949年后改为学校。看似古朴简单的祠堂却包含如此丰富的历史价值,这坚定了如今的人们修缮它的决心。
此次整体修缮共维持一年左右时间,主要有三个目的,即消除安全隐患,展现历史原貌,展示教育历史。高考结束之后,曾公祠也会作为秦淮区的教育史馆,以类似陈列馆的方式对公众开放,展示历年历届秦淮区的教育名家等等。秦淮区文旅局文物保护科李宝云科长介绍道,整个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再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当记者问及修缮过程中最难的部分时,他认为是距离入口最近的牌楼。牌楼共有8500块砖细,当时总体损毁不算太严重,但上半部分已经倾斜将近二十公分,产生了安全隐患。当时的负责人都十分重视、十分用心,不断请专家论证问题,仅牌楼倾斜的部分便拆卸下将近四千块砖细,并有修缮工匠对它们一一进行了编号;随后它们将牌楼向南倾斜的部分纠变过来,再一一对号、归位、复原。另外修缮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别的困难。比如,享堂左侧的墙壁做了隔断,是钟英中学在使用过程中添加的。作为学校的功能所需,老师的办公区域、教学区域、用于讲座的礼堂,都在曾公祠内。为了还原历史原貌,工匠们在修缮过程中将墙壁拆除。整个修复过程中,都力求最大化地保护曾公祠,最大限度地修复曾公祠,做到“修旧如旧”,还原历史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