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的潍坊,牢记·········奋力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一批“青”字辈新农人怀揣深情与憧憬,凭借创新思维、先进技术和坚定信念,书写潍坊农业发展新篇章。这些新农人中,有放弃城市繁华和高薪的博士硕士,有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企业家,还有学成归来的海归学子……他们在脚踏实地的耕耘中,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为潍坊农业注入变革新活力与创新因子。
潍坊为什么涌现出众多“青”字辈的新农人?即日起,山东商报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推出《有“潍”新农人》系列主题报道与主题活动,深入潍坊各县市区,探寻这些“青”字辈新农人的创业历程及其背后故事。一同见证,这些优秀的潍坊新农人,用青春力量让梦想照进现实,以“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王绪松 胡伟 马金慧 滕昆昆
潍坊安丘市,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步入文冠果产品展示区,以文冠果为原料的产品琳琅满目:文冠果油、文冠果茶、文冠果凝胶及文冠果药膏等,令人应接不暇。文冠果全身是宝,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还具备防风治沙的生态功能,其经济价值同样显著。
“文冠果的种子能榨油,果壳能制作黑色染料,叶子可以制药用来治疗痛风。它种植周期相较而言比较短,第一年种下,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而且它能达到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老,收益周期特别长。”
提及文冠果,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科如数家珍。潍坊有一群了不起的80后新农人,他们是有思想、有技术、有激情和有干劲的一代人,李守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年来,李守科扎根乡村,以“一棵树、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企业精神为指引,致力于文冠果的遗传育种与全产业链开发,为文冠果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不懈努力。
初遇文冠,一见终生
2004年,正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就读的李守科,在泰安普照寺偶遇了一株繁花似锦的树木。那树上,雪白、翠绿、绯红、绛紫的花瓣交织在一起,花团锦簇,十分美丽,却让这位林业专业的学生一时之间难以叫出它的名字。怀揣着好奇,他向老师求教,得知这竟是文冠果树。此次相遇,结下了他与文冠果树的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他就参与了文冠果种质资源调研。在采集文冠果种质资源的过程中,他走访了内蒙古、山西等地,发现当地人早已将文冠果视为珍宝。在内蒙古,人们用它作为重要的传统药材,而在山西,人们则喜欢采食文冠果的鲜嫩种子。他还了解到,黄土高原很多地方视文冠果为保佑子孙成才的“状元树”,文冠果历史悠久,之前谐音“文官果”受到广大文人所喜爱,唐德宗皇帝为之命名,康熙为之赋诗。
在民间,文冠果被视为神树,是北方寺庙的专有树种,素有“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之称。文冠果还有“长寿果”“天仙果”等美称,清代医书中记载文冠果可“益气,润五脏,安神养血生肌,久服轻健,百年不老”。这些发现,让李守科对文冠果的潜在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进一步开发文冠果的热情。
勇于追梦,白纸作画
在校期间,李守科便对文冠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四处奔波,收集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并在自家地里开始了试验性种植。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潍坊一家苗木绿化公司工作,五年间迅速晋升为经理,收入颇丰。然而,他并未放弃对文冠果的研究,利用周末时间照顾着那片文冠果试验田。
出于对文冠果的深厚情感,2013年,李守科毅然辞职,选择回乡创业。大众对文冠果的认知度低,推广方式更是无从参考,面临没有品种、缺乏种植技术、市场准入空白的重重困难。李守科就是一个拓荒者,只能从最基础的苗木种植开始。他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文冠果苗木,主要发展苗木经济,刚开始村民不了解、不支持,资金入不敷出,一个大包子,就是一个员工一天的口粮。后来他们培育的文冠果观赏种苗和丰产种苗啊,慢慢成为当地园林绿化以及果树种植最热门的抢手资源,周边村民纷纷来取经,带动了当地文冠果苗木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文冠果,他曾在北京国家档案馆泡了一个月,翻阅几千本县志,系统整理了与文冠果相关的古籍。随着研究的深入,李守科愈发感受到文冠果的巨大价值。“种树育苗,是我赚的第一桶金,却不是我创业的终极目标。”2016年,他成立了沃奇农业公司,正式踏上文冠果产业化发展的征程。“当时市场上没几个人知道文冠果,没有品种、没有标准、没有知名度,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面对无品种、无标准、无知名度的困境,他迎难而上。
没有品种就搜集品种。在品种选育方面,李守科倾注了大量心血。早在成立公司之前,他就以个人力量搜集文冠果种质资源,多次前往全国各处的文冠果种植基地进行调研,收集了全国文冠果种质资源410余份。这期间,他和种子经销商“周旋”过,也被许多人嘲笑过“读书人什么也不懂”……目前,李守科所建立的安丘文冠果种质资源基因库有670余份,是当前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全的文冠果种质资源基因库。李守科获得评价,“突破了制约文冠果育种有效资源匮乏瓶颈,核心种质的筛选及高世代育种群体的构建,为我国文冠果高效育种奠定了基础,并成功选育出多个国家新品种和省级良种。”
没有标准就起草标准。李守科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广泛搜集资料,最终成功参与了《〈文冠果油〉团体标准》等3项标准的起草工作。
没有知名度就打开知名度。李守科积极搜集资料,主编出版了《中国文冠果古树》、《文冠果栽培与利用》等专业书籍。这些书的出版,让更多人了解了文冠果的历史和文化。
绿色梦想,永不止步
目前,山东沃奇农业自有的2000余亩文冠果基地属于全国高产文冠果示范基地,通过国家审批新品种5个,省级良种2个,新选育文冠果茶用途、观赏用途等品种20余个,年产文冠果优质苗木400万株,建设文冠果茶加工生产线1条,自主研发文冠果高效破壳设备1套,注册了“徍好”“文冠世家”“追花子”等商标,带动周围120户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别人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我们是坚持才看到了希望!”李守科如是说道。
随着文冠果产业的不断发展,李守科的目光也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深知,文冠果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特别是在防风治沙方面,文冠果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李守科带领团队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推广种植文冠果。这些地区风沙大、干旱缺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然而,文冠果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些地区生根发芽,为防风治沙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李守科的绿色梦想并未止步于此。他计划将文冠果的种植推广到中亚地区,让这种神奇的树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他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文冠果一定能够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绿色使者,为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荣誉加身,不忘初心
“当前,如李守科一样的安丘的‘新农人’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方面走在前面,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在当地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安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辛学平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在文冠果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李守科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守科先后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选为“扎根基层工作、献身林草事业”林草学科优秀毕业生、“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山东青年创新榜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李守科的心中,文冠果树不仅仅是一种树种,更是一种信仰和追求。他常说:“一棵树、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这句话不仅是他对文冠果产业的深情告白,更是他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深刻诠释。
“未来,我将继续带领沃奇农业公司团队,在文冠果产业的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他告诉记者,在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文冠果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载自山东商报·速豹新闻客户端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作为传统农业大市、现代农业强市的潍坊,牢记·········奋力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一批“青”字辈新农人怀揣深情与憧憬,凭借创新思维、先进技术和坚定信念,书写潍坊农业发展新篇章。这些新农人中,有放弃城市繁华和高薪的博士硕士,有在农业领域深耕多年的专家企业家,还有学成归来的海归学子……他们在脚踏实地的耕耘中,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为潍坊农业注入变革新活力与创新因子。
潍坊为什么涌现出众多“青”字辈的新农人?即日起,山东商报联合潍坊市农业农村局推出《有“潍”新农人》系列主题报道与主题活动,深入潍坊各县市区,探寻这些“青”字辈新农人的创业历程及其背后故事。一同见证,这些优秀的潍坊新农人,用青春力量让梦想照进现实,以“新质生产力”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 王绪松 胡伟 马金慧 滕昆昆
潍坊安丘市,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步入文冠果产品展示区,以文冠果为原料的产品琳琅满目:文冠果油、文冠果茶、文冠果凝胶及文冠果药膏等,令人应接不暇。文冠果全身是宝,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能够美化环境,还具备防风治沙的生态功能,其经济价值同样显著。
“文冠果的种子能榨油,果壳能制作黑色染料,叶子可以制药用来治疗痛风。它种植周期相较而言比较短,第一年种下,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而且它能达到三千年不死、三千年不老,收益周期特别长。”
提及文冠果,山东省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山东沃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科如数家珍。潍坊有一群了不起的80后新农人,他们是有思想、有技术、有激情和有干劲的一代人,李守科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多年来,李守科扎根乡村,以“一棵树、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的企业精神为指引,致力于文冠果的遗传育种与全产业链开发,为文冠果产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不懈努力。
初遇文冠,一见终生
2004年,正在山东农业大学林学专业就读的李守科,在泰安普照寺偶遇了一株繁花似锦的树木。那树上,雪白、翠绿、绯红、绛紫的花瓣交织在一起,花团锦簇,十分美丽,却让这位林业专业的学生一时之间难以叫出它的名字。怀揣着好奇,他向老师求教,得知这竟是文冠果树。此次相遇,结下了他与文冠果树的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他就参与了文冠果种质资源调研。在采集文冠果种质资源的过程中,他走访了内蒙古、山西等地,发现当地人早已将文冠果视为珍宝。在内蒙古,人们用它作为重要的传统药材,而在山西,人们则喜欢采食文冠果的鲜嫩种子。他还了解到,黄土高原很多地方视文冠果为保佑子孙成才的“状元树”,文冠果历史悠久,之前谐音“文官果”受到广大文人所喜爱,唐德宗皇帝为之命名,康熙为之赋诗。
在民间,文冠果被视为神树,是北方寺庙的专有树种,素有“南有菩提树,北有文冠果”之称。文冠果还有“长寿果”“天仙果”等美称,清代医书中记载文冠果可“益气,润五脏,安神养血生肌,久服轻健,百年不老”。这些发现,让李守科对文冠果的潜在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他进一步开发文冠果的热情。
勇于追梦,白纸作画
在校期间,李守科便对文冠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四处奔波,收集不同地区种质资源,并在自家地里开始了试验性种植。200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潍坊一家苗木绿化公司工作,五年间迅速晋升为经理,收入颇丰。然而,他并未放弃对文冠果的研究,利用周末时间照顾着那片文冠果试验田。
出于对文冠果的深厚情感,2013年,李守科毅然辞职,选择回乡创业。大众对文冠果的认知度低,推广方式更是无从参考,面临没有品种、缺乏种植技术、市场准入空白的重重困难。李守科就是一个拓荒者,只能从最基础的苗木种植开始。他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广种植文冠果苗木,主要发展苗木经济,刚开始村民不了解、不支持,资金入不敷出,一个大包子,就是一个员工一天的口粮。后来他们培育的文冠果观赏种苗和丰产种苗啊,慢慢成为当地园林绿化以及果树种植最热门的抢手资源,周边村民纷纷来取经,带动了当地文冠果苗木经济的发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文冠果,他曾在北京国家档案馆泡了一个月,翻阅几千本县志,系统整理了与文冠果相关的古籍。随着研究的深入,李守科愈发感受到文冠果的巨大价值。“种树育苗,是我赚的第一桶金,却不是我创业的终极目标。”2016年,他成立了沃奇农业公司,正式踏上文冠果产业化发展的征程。“当时市场上没几个人知道文冠果,没有品种、没有标准、没有知名度,就是在一张白纸上画画。”面对无品种、无标准、无知名度的困境,他迎难而上。
没有品种就搜集品种。在品种选育方面,李守科倾注了大量心血。早在成立公司之前,他就以个人力量搜集文冠果种质资源,多次前往全国各处的文冠果种植基地进行调研,收集了全国文冠果种质资源410余份。这期间,他和种子经销商“周旋”过,也被许多人嘲笑过“读书人什么也不懂”……目前,李守科所建立的安丘文冠果种质资源基因库有670余份,是当前全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全的文冠果种质资源基因库。李守科获得评价,“突破了制约文冠果育种有效资源匮乏瓶颈,核心种质的筛选及高世代育种群体的构建,为我国文冠果高效育种奠定了基础,并成功选育出多个国家新品种和省级良种。”
没有标准就起草标准。李守科带领团队深入调研,广泛搜集资料,最终成功参与了《〈文冠果油〉团体标准》等3项标准的起草工作。
没有知名度就打开知名度。李守科积极搜集资料,主编出版了《中国文冠果古树》、《文冠果栽培与利用》等专业书籍。这些书的出版,让更多人了解了文冠果的历史和文化。
绿色梦想,永不止步
目前,山东沃奇农业自有的2000余亩文冠果基地属于全国高产文冠果示范基地,通过国家审批新品种5个,省级良种2个,新选育文冠果茶用途、观赏用途等品种20余个,年产文冠果优质苗木400万株,建设文冠果茶加工生产线1条,自主研发文冠果高效破壳设备1套,注册了“徍好”“文冠世家”“追花子”等商标,带动周围120户村民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别人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我们是坚持才看到了希望!”李守科如是说道。
随着文冠果产业的不断发展,李守科的目光也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他深知,文冠果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特别是在防风治沙方面,文冠果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李守科带领团队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推广种植文冠果。这些地区风沙大、干旱缺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然而,文冠果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在这些地区生根发芽,为防风治沙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李守科的绿色梦想并未止步于此。他计划将文冠果的种植推广到中亚地区,让这种神奇的树种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他相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文冠果一定能够成为连接东西方的绿色使者,为人类的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荣誉加身,不忘初心
“当前,如李守科一样的安丘的‘新农人’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方面走在前面,并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积极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在当地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安丘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辛学平告诉山东商报·速豹新闻记者。在文冠果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李守科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心血。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守科先后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评选为“扎根基层工作、献身林草事业”林草学科优秀毕业生、“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山东青年创新榜样”“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在李守科的心中,文冠果树不仅仅是一种树种,更是一种信仰和追求。他常说:“一棵树、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这句话不仅是他对文冠果产业的深情告白,更是他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深刻诠释。
“未来,我将继续带领沃奇农业公司团队,在文冠果产业的发展道路上砥砺前行。”他告诉记者,在国家和社会的关心支持下,在广大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文冠果产业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载自山东商报·速豹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