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14贴子:613,496

回复:淮阳演义(2.1)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尚书·多方》诰词的主要意图,在于训诫各地诸侯一定要认清形势:现在已经是姬周王室当政了,这样的政治格局已经不可逆转,因此,不要再怀念殷商时期的故主,应当积极主动地向周王室靠拢。诰词还特别强调:如果还有叛乱的,一定给予重罚;如果全心全意归顺周王室,跟着周王室走,则会给予政治上的奖赏。


IP属地:河南91楼2025-01-13 12:18
回复
    周公的“用人之道”侧重于考察备选者的德性。这种“唯德是举”的“用人原则”,在周公时代尚可奉为政治铁律,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难以为继了。众多诸侯国君的用人原则已经从“唯德是举”变成了“唯能是举”、“唯术是举”:谁有能力、谁有办法帮助君主实现富国强兵,谁就可能被君主聘任为高级官员。


    IP属地:河南92楼2025-01-13 12:41
    回复
      《尚书·周官》开篇就交待了缘由:周成王安抚天下万邦,巡视各路诸侯,征讨那些不来朝拜的诸侯,安顿四方百姓;诸侯们无论远近,无不前来归顺。于是,周成王回到京城,向他的官员们发表了一篇讲话。


      IP属地:河南93楼2025-01-13 12:44
      回复
        按照周成王的叙述,周王朝的中央机构主要由“三公”、“三孤”、“六卿”组成。其中,“三公”是辅佐天子的重臣,分别是太师、太傅、太保。周成王说,这三个职位不一定要配齐,有合适的人选就任命,没有合适的人选就暂时空缺。按照周成王的设想,还政成王之后的周公,也许就是“三公”的理想人选。


        IP属地:河南94楼2025-01-13 12:47
        回复
          “三孤”分别是少师、少傅、少保。按照周成王的训示,“三孤”是“三公”的助手,他们协助“三公”,共同辅佐天子治理天下。在六卿中,首先是冢宰,他统帅百官,相当于后来的丞相或宰相。第二是司徒,主管教化。第三是宗伯,主管祭祀和典礼。第四是司马,主管军事或军政。第五是司寇,主管司法狱讼。第六是司空,主管土地、田产、民生、工商之类。


          IP属地:河南95楼2025-01-13 12:49
          回复
            周成王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每隔六年,各地诸侯到中央政府来朝拜一次。再隔六年,天子亲自到各地巡视一次,在巡视的过程中,天子对各地诸侯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予以奖惩或升降。


            IP属地:河南96楼2025-01-13 13:15
            回复
              周天子与“三公”、“三孤”组成最高决策机构。以冢宰为首的六卿作为执行机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天子定期对地方诸侯进行考察,通过这种制度化的交往方式,可以把各方诸侯整合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共同体。


              IP属地:河南97楼2025-01-13 13:17
              回复
                周成王对所有的政府官员提出了要求,主要包括:第一,公正。周成王说,只有公正行事,民众才会信任我们、归顺我们,我们才能赢得民心与民众。第二,依法。周成王要求政府官员努力学习那些沿袭已久的治国方法,要根据通行的法则来讨论政事、作出决定。成王认为,只有依法办事,才不会出现重大的错误。第三,勤俭。周成王认为,勤政可以光大我们的事业,节俭亦是从政的美德,等等。


                IP属地:河南98楼2025-01-13 13:18
                回复
                  “君陈”是周公的小儿子,伯禽的弟弟。周公在世之日,东部的殷商遗民一直都由周公主管。周公去世之后,成王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君陈,以便子承父业。《尚书·君陈》,就是成王对君陈的训示。


                  IP属地:河南99楼2025-01-13 13:21
                  回复
                    周成王先提出了一个总的原则:“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至治之世的馨香,天上的神明都可以感知;黍稷之类的食品也有香气,但它在明德的馨香面前,就称不上香气了。
                    成王把这个理论的发明权归属于周公,并要求君陈一定要认真遵循。接下来,成王阐述了自己关于君民关系的理论:“尔惟风,下民惟草。”成王的意思是:君主是风,民众是草,草随风动,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


                    IP属地:河南100楼2025-01-13 13: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