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文王的故事和德行
郑鼎文
有一首诗高歌圣人,崇德赏仁,立意深远,回味无穷。它就是《诗经 大雅》中的名篇——《文王》。
这首诗的大意是:
文王高高在天上,辉煌耀眼放光芒。岐周自古虽邦国,天命已换新气象。周朝前途多光明,天王适时洪福降。文王升降是神灵,常伴上帝在身旁。勤勤恳恳周文王,美好德誉传四方。世代赐福继周朝,子子孙孙皆侯王。文王后世有子孙,直系旁系都兴旺。凡是周朝众官员,个个显赫有荣光。世代显赫有荣光,处事谨慎又周详。众多志士是俊杰,有幸此生在周邦。国都代代出贤臣,全是国家好栋梁。人才济济在一堂,文王以此得安康。端庄恭敬周文王,谨慎光明又善良。上天意志多强大,殷商子孙皆归降。殷商子孙实在多,数以亿什难估量。上帝既已降旨意,众皆一起归周邦。众皆一起归周邦,可见天命多无常。殷商子弟也勤勉,浇酒京都助周王。祭行浇酒行礼时,仍然身着殷时装。周王忠臣多又多,祖先恩德不能忘。时时念及你先祖,慎修德行保安康。常言天命不可违,只求今生福禄长。殷商初得民心时,也曾遵从上天意。今日国亡是教训,保持天命不容易。保持天命不寻常,国运勿断你手上。发扬先祖好声誉,借鉴上天灭殷商。上天之意难揣摸,无声无息多渺茫。只有勤勉效文王,万邦对你皆敬仰。
从全诗主旨来看,这首诗是歌颂周文王的,而歌颂周文王,也是《诗经》中整个《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因为文王是周人最崇敬的祖先,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周王朝的缔造者。文王姬昌在位50年,经过持续不懈的奋斗,使地处西北宝鸡地区周原大地、岐山脚下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可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姬昌又联合其他受欺压的诸侯和民族,结成统一战线,成了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统治的政治联盟的领袖。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经完成了对殷王朝的三面包围,做好了灭商的决战准备。他采取英明的政策和高明的策略,以替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政为旗帜,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各民族和各阶层反对欺压要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拥护。他死后仅隔三年,其子武王就继承他的意志,运用他组织起来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讨伐商纣,牧野一战,一举灭商,推翻了腐败的殷商政权,建立了新兴的周王朝。是故,文王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大周王朝的国父。对他的热情歌颂,也就成了好多诗篇的共同主题。
这首诗是《大雅》的首篇。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本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戒,……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
《诗经》中有多篇歌颂文王的诗,而序次则以本篇为首,因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颂扬为“圣人”的周公,诗的内容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故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很明显,贯穿全诗始终的是从殷商继承下来,又经过重大改造的天命论思想。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即“君权神授”,统治者的权力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的旨意实行在人间的统治,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永远不会改变。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统治,也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根据,而吸取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这就是所谓的“以德配天”。所以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本诗的中心思想。
全诗没有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歌颂文王福泽百世,启发对文王恩德的感戴之情,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没有文王创立的王朝,哪里有你们今日和后世的荣显?作者又以殷商的亡国为鉴戒,殷商人口比原来的周国多得多,却因丧失民心而失败,再用殷贵族沦为周朝的服役者这一事实,引起警戒。全诗恳切叮咛,谆谆教导,有劝勉,有鼓励,有启发,有引导,理正情深,春风化雨,表现了老政治家对后生晚辈的苦口婆心。在文王颂歌中,这是思想深刻、艺术也较为成功的一篇。
应该说,周公借歌颂文王、并以殷为鉴对成王的劝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王也是虚心纳谏的楷模。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便是最好的证明。
郑鼎文
有一首诗高歌圣人,崇德赏仁,立意深远,回味无穷。它就是《诗经 大雅》中的名篇——《文王》。
这首诗的大意是:
文王高高在天上,辉煌耀眼放光芒。岐周自古虽邦国,天命已换新气象。周朝前途多光明,天王适时洪福降。文王升降是神灵,常伴上帝在身旁。勤勤恳恳周文王,美好德誉传四方。世代赐福继周朝,子子孙孙皆侯王。文王后世有子孙,直系旁系都兴旺。凡是周朝众官员,个个显赫有荣光。世代显赫有荣光,处事谨慎又周详。众多志士是俊杰,有幸此生在周邦。国都代代出贤臣,全是国家好栋梁。人才济济在一堂,文王以此得安康。端庄恭敬周文王,谨慎光明又善良。上天意志多强大,殷商子孙皆归降。殷商子孙实在多,数以亿什难估量。上帝既已降旨意,众皆一起归周邦。众皆一起归周邦,可见天命多无常。殷商子弟也勤勉,浇酒京都助周王。祭行浇酒行礼时,仍然身着殷时装。周王忠臣多又多,祖先恩德不能忘。时时念及你先祖,慎修德行保安康。常言天命不可违,只求今生福禄长。殷商初得民心时,也曾遵从上天意。今日国亡是教训,保持天命不容易。保持天命不寻常,国运勿断你手上。发扬先祖好声誉,借鉴上天灭殷商。上天之意难揣摸,无声无息多渺茫。只有勤勉效文王,万邦对你皆敬仰。
从全诗主旨来看,这首诗是歌颂周文王的,而歌颂周文王,也是《诗经》中整个《雅》、《颂》的基本主题之一。因为文王是周人最崇敬的祖先,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周王朝的缔造者。文王姬昌在位50年,经过持续不懈的奋斗,使地处西北宝鸡地区周原大地、岐山脚下的一个农业小国,逐渐发展为可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姬昌又联合其他受欺压的诸侯和民族,结成统一战线,成了反抗殷商王朝暴虐统治的政治联盟的领袖。他组织的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在他生前已经完成了对殷王朝的三面包围,做好了灭商的决战准备。他采取英明的政策和高明的策略,以替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政为旗帜,适应了当时各诸侯各民族和各阶层反对欺压要求解放的时代潮流,因而得到了广泛的拥护。他死后仅隔三年,其子武王就继承他的意志,运用他组织起来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讨伐商纣,牧野一战,一举灭商,推翻了腐败的殷商政权,建立了新兴的周王朝。是故,文王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大周王朝的国父。对他的热情歌颂,也就成了好多诗篇的共同主题。
这首诗是《大雅》的首篇。朱熹《诗集传》据《吕氏春秋·古乐》篇为本诗解题曰:“周人追述文王之德,明国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余培林《诗经正诂》说:“观诗中文字,恳切叮咛,谆谆告戒,……故其说是也。至此诗之旨,四字可以尽之,曰:‘敬天法祖。’”
《诗经》中有多篇歌颂文王的诗,而序次则以本篇为首,因为它的作者是西周王朝的政治代表人物、被颂扬为“圣人”的周公,诗的内容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故对西周统治阶级具有现实的和长远的重要政治意义。很明显,贯穿全诗始终的是从殷商继承下来,又经过重大改造的天命论思想。天命论本来是殷商奴隶主的政治哲学,即“君权神授”,统治者的权力是天帝赐予的,奉行天的旨意实行在人间的统治,统治者所做的一切都是天意,天意永远不会改变。周王朝推翻殷商的统治,也借用天命,作为自己建立统治的理论根据,而吸取殷商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天命无常”、“唯德是从”,上天只选择有德的人来统治天下,统治者失德,便会被革去天命,而另以有德者来代替,文王就是以德而代殷兴周的,这就是所谓的“以德配天”。所以文王的子孙要以殷为鉴,敬畏上帝,效法文王的德行,才能永保天命。这是本诗的中心思想。
全诗没有空发议论,而是通过对文王功业和德行的歌颂,以事实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歌颂文王福泽百世,启发对文王恩德的感戴之情,弦外之音就是:如果没有文王创立的王朝,哪里有你们今日和后世的荣显?作者又以殷商的亡国为鉴戒,殷商人口比原来的周国多得多,却因丧失民心而失败,再用殷贵族沦为周朝的服役者这一事实,引起警戒。全诗恳切叮咛,谆谆教导,有劝勉,有鼓励,有启发,有引导,理正情深,春风化雨,表现了老政治家对后生晚辈的苦口婆心。在文王颂歌中,这是思想深刻、艺术也较为成功的一篇。
应该说,周公借歌颂文王、并以殷为鉴对成王的劝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成王也是虚心纳谏的楷模。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便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