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进城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者每亩最少补10万
2010年09月03日04:16华商网-华商报我要评论(27) 字号:T|T
今后,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选择在城镇落户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 赵彬 摄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通过“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方式,推动占全省农村人口四分之一的农民变身为居民。
昨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省地税局、省财政厅等8部门,共同部署这一重大综合性改革。
7月10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启动了我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步伐。该《意见》的原则为:农民可自愿选择是否进城落户;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本人和随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鼓励以在中小城镇落户为主。
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我省农村居民可选择在城镇落户: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要求年限。
5年推动四分之一农民变居民
我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在全省2760万农村人口中,推动600万人进城落户,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农民二代、三代”。
代省长赵正永说,这一举措首先将对促进我省的消费和投资发挥作用。据了解,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万余元,而农民消费支出仅3349元。未来5年增加600万城镇居民,每年至少可增加400多亿元消费,拉动投资1000亿以上。进城农民退出的农村用地,还可通过复垦增加耕地缓解用地矛盾,同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建设性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进城农民可暂时同享城市、农村权益
会议明确了进城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原则,对举家在城镇居住生活,但仍在农村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享受农村优惠政策者,实行城市居住制度。除未分配承包地的子女可享受城市教育、医疗、就业等政策待遇外,其余人员不享受城镇居民政策待遇。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农民,都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使他们在城里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异的社会保障。
为使农民有较好的条件进城安家落户,目前确定的各市宅基地补助标准全部高于现行征地平均补偿水平,西安的甚至是现有标准的6倍。同时对进城农民给予适当“过渡期”,在一定时期内,进城农民可同时享受城市各项待遇及在农村的各项权益,在他们生活保障相对稳定后,再退出农村部分的权益。
“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赵正永说,目前中小城镇是吸纳农民落户的重点,随后将明确接纳农民落户的重点城镇。近一两年,我省将把解决已在城市有一定工作生活基础的农民变为居民作为重点,这部分已脱离农村的农民,是当下最有条件、也最愿意转变为市民身份的人群。
为打消农民“想进城、怕进城”的顾虑,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省政府各部门将在随后制定一系列政策,确保进城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
对于农民担心的进城后工作问题,赵正永表示,600万农民在城市就业完全有保障。除已在城市有工作的人外,2015年我省将至少增加380万到400万个工业及服务岗位。
2010年09月03日04:16华商网-华商报我要评论(27) 字号:T|T
今后,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可选择在城镇落户 本报资料照片 记者 赵彬 摄
“十二五”期间,我省将通过“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方式,推动占全省农村人口四分之一的农民变身为居民。
昨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厅、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教育厅、省地税局、省财政厅等8部门,共同部署这一重大综合性改革。
7月10日,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大力度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意见》,启动了我省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步伐。该《意见》的原则为:农民可自愿选择是否进城落户;选择享受城市政策待遇的实行城市居民制度,本人和随迁人员享受城镇居民待遇;选择享受农村政策待遇实际已居住生活在城镇的农村居民实行城市居住制度;鼓励以在中小城镇落户为主。
凡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我省农村居民可选择在城镇落户:具有连续的工作且已签订了劳动合同或自己在工商、税务部门注册开办各类经济实体;在城镇具有经常居住地;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达到要求年限。
5年推动四分之一农民变居民
我省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在全省2760万农村人口中,推动600万人进城落户,特别是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农民二代、三代”。
代省长赵正永说,这一举措首先将对促进我省的消费和投资发挥作用。据了解,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万余元,而农民消费支出仅3349元。未来5年增加600万城镇居民,每年至少可增加400多亿元消费,拉动投资1000亿以上。进城农民退出的农村用地,还可通过复垦增加耕地缓解用地矛盾,同时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等建设性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进城农民可暂时同享城市、农村权益
会议明确了进城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会保障”的原则,对举家在城镇居住生活,但仍在农村继续保留宅基地、承包地,享受农村优惠政策者,实行城市居住制度。除未分配承包地的子女可享受城市教育、医疗、就业等政策待遇外,其余人员不享受城镇居民政策待遇。对举家迁入城镇并自愿退出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的农民,都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并使他们在城里享受与城市居民无异的社会保障。
为使农民有较好的条件进城安家落户,目前确定的各市宅基地补助标准全部高于现行征地平均补偿水平,西安的甚至是现有标准的6倍。同时对进城农民给予适当“过渡期”,在一定时期内,进城农民可同时享受城市各项待遇及在农村的各项权益,在他们生活保障相对稳定后,再退出农村部分的权益。
“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赵正永说,目前中小城镇是吸纳农民落户的重点,随后将明确接纳农民落户的重点城镇。近一两年,我省将把解决已在城市有一定工作生活基础的农民变为居民作为重点,这部分已脱离农村的农民,是当下最有条件、也最愿意转变为市民身份的人群。
为打消农民“想进城、怕进城”的顾虑,让“农民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省政府各部门将在随后制定一系列政策,确保进城农民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政策。
对于农民担心的进城后工作问题,赵正永表示,600万农民在城市就业完全有保障。除已在城市有工作的人外,2015年我省将至少增加380万到400万个工业及服务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