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方言(以县城昭阳镇为代表)属于北方方言区江淮次方言。
兴化建县于南北朝时期,长期隶属于扬州,短期隶属泰州(海陵)。
方言上,现与泰州的关系亲密于扬州。
古代汉语本有四声八调:平、上、去、入,各分阴阳。
北方大方言区,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汉语变异,声调简化,现在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
普通话仅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兴化话保留了完整的入声(阴入、阳
入都有)。但是上声现在不分阴阳。因此,兴化话有7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阴去、
阳去、阴入、阳入。但是调值上与普通话有差异,并且存在系统的调值“位移”现象。
例:
a阴平:丫头
阳平:牙齿
上声:耳头
阴去:二心
阳去:垭肥
阴入:轧住人(死盯住),不读ga。相类的有“峡”读ha!
阳入:鸭子
与北方方言比较,兴化话将前鼻音(in\en\)与后鼻音(ing\eng)合并了,将l与n合
并了,将r改为l(n)或零声母。例如,饶,读为lao,润,读为yun。与同是江淮次方言
的南京话比较,兴化话的an 、ang分得很清楚。不至于将“光芒”与“关门”混淆。
老兴化话(如今80岁以上的人所说的方言)有明显的吴方言特征。例如,光滑的“滑”,
读为wua;“黄豆”读为wangdou;“下雨”说成“落雨”(落,读为la阴入)。
因为兴化在南北交界的地理位置上,北方方言,特别是官话(标准语)的影响是显而
易见的。“文白异读”现象比较普遍。一个字,常常有口语(白话)与书面语(文言)
两个读音系统。
例如:“写字”。普通话读 xie-zi ,而兴化话白话读xia-ci ,文言读 xi-ci 。
兴化话中有些特殊的动词,例如:敲打,叫 ka(阴入)。
由此而引申出一个歇后语:ka-ka——不响(想),意思是”不可能,别想了。
依靠,叫 kai(阳去)。引申为“拖拉”,叫 kai-死。
另外,有一些词语其实是古语的延续,因为标准语变了,反而显得生僻,成了方言
的特色。这也多见于其它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