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好,成名早,能文能武”,看到这几个词,很少有人能第一时间联想到杜甫,因为他贫病不忘忧国的爱国诗人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其实,真实的杜甫形象远比人们印象中更复杂、更精彩。
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韩成武的《由诗而圣:杜甫的一生》《遥远的知音:杜甫诗歌选注》,带大家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更好地读懂那些熟悉的诗歌。
杜甫有过“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在后世的评价里,李杜是并驾齐驱、难以逾越的两座诗歌高峰。奇怪的是,李白明明比杜甫更年长,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李白从未老去,而杜甫好像从未年轻过。韩成武教授认为,这种印象是对杜甫生平缺乏全面认识造成的。在《由诗而圣:杜甫的一生》中,韩成武以杜诗和史书为材料依据,记录杜甫一生的行止踪迹。韩成武说,杜甫一生以35岁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35岁以前,杜甫过着颇为快意的读书与漫游生活。他出生在河南巩义,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跟很多世家子弟一样,杜甫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6岁见过公孙大娘舞剑,7岁写诗吟咏凤凰,十四五岁就在诗坛崭露头角,当时的郑州刺史崔尚、豫州刺史魏启心,曾褒奖杜甫的文才似汉朝的班固和扬雄。杜甫晚年有首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里的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崔九是唐玄宗的宠臣崔涤。很多唐朝诗人孜孜以求的,杜甫在少年时就已经轻易得到了。
唐朝诗人喜欢游历天下,尤其是盛唐时期。杜甫生逢开元盛世,有富足的家庭做后盾,他也给自己安排了长达十年的漫游之旅。他漫游在吴越、齐赵、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一路领略山川之美,观察民俗之盛,一路与李白、高适、李邕等名人结识,走马骑射,呼鹰逐兽,十分潇洒。“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杜甫早年的诗有傲视一切的雄心,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可惜的是,杜甫快意生活的前半生没有留下更多记录。韩成武说:“统观1400多首杜诗,主要是记录后半生行迹和情感。前半生所写的快意生活,(大多)被他删掉了。他在给玄宗《进雕赋表》中说‘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可以印证这个判断。”
近日,河北教育出版社推出河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韩成武的《由诗而圣:杜甫的一生》《遥远的知音:杜甫诗歌选注》,带大家更全面地认识这位伟大的诗人,更好地读懂那些熟悉的诗歌。
杜甫有过“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
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在后世的评价里,李杜是并驾齐驱、难以逾越的两座诗歌高峰。奇怪的是,李白明明比杜甫更年长,但给人的印象却是:李白从未老去,而杜甫好像从未年轻过。韩成武教授认为,这种印象是对杜甫生平缺乏全面认识造成的。在《由诗而圣:杜甫的一生》中,韩成武以杜诗和史书为材料依据,记录杜甫一生的行止踪迹。韩成武说,杜甫一生以35岁为界,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35岁以前,杜甫过着颇为快意的读书与漫游生活。他出生在河南巩义,杜氏家族世代奉儒守官,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官至膳部员外郎,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跟很多世家子弟一样,杜甫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6岁见过公孙大娘舞剑,7岁写诗吟咏凤凰,十四五岁就在诗坛崭露头角,当时的郑州刺史崔尚、豫州刺史魏启心,曾褒奖杜甫的文才似汉朝的班固和扬雄。杜甫晚年有首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这里的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崔九是唐玄宗的宠臣崔涤。很多唐朝诗人孜孜以求的,杜甫在少年时就已经轻易得到了。
唐朝诗人喜欢游历天下,尤其是盛唐时期。杜甫生逢开元盛世,有富足的家庭做后盾,他也给自己安排了长达十年的漫游之旅。他漫游在吴越、齐赵、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一路领略山川之美,观察民俗之盛,一路与李白、高适、李邕等名人结识,走马骑射,呼鹰逐兽,十分潇洒。“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些杜甫早年的诗有傲视一切的雄心,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可惜的是,杜甫快意生活的前半生没有留下更多记录。韩成武说:“统观1400多首杜诗,主要是记录后半生行迹和情感。前半生所写的快意生活,(大多)被他删掉了。他在给玄宗《进雕赋表》中说‘臣幸赖先臣绪业,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可以印证这个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