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吧 关注:139,831贴子:2,005,943

回复:关于石器时代部分高端科技汇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接下来就到了最爱的春风环节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2楼2024-12-06 19:01
回复
    首先,同样是80年代初这个时期,国际计算机行业出现两个新的变化。一是美国IBM公司于1981年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从此计算机开始进入家庭。第二个变化是微处理器(CPU)的研发成为一个专门的行业。PC机的出现得益于CPU的价格不断下降和速度不断提高。PC机出现后,国外一些从事计算机研制的科研人员逐渐独立出来,专门从事CPU设计。我国及时注意到了第一个发展趋势。1983年2月召开的全国计算机协调工作会议上,把生产IBMPC兼容机定为发展方向,提出“照着IBM的PC做”。所谓“照着IBM的PC做”,并不是现在电脑市场上的攒机,实际上当时没有任何设计图纸可供参考,完全靠自己摸索。但是对第二个变化我国没有注意,虽然此时已经可以仿造出8080、6800等CPU芯片,没能及时将CPU的研究独立出来专门培养,这为日后我国微机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3楼2024-12-06 19:01
    回复
      在对待技术引进和发展高端计算机方面,当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银河I”巨型计算机为例,这项工程耗费1亿元人民币,由于片面追求国际最先进技术,忽视了国内相关部门的协调、促进和合作,硬件大量从国外购买,没有使我国的整体技术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步。此时国内一些具有实力的集成电路科研和生产单位,由于得不到足够的经费进行技术开发和设备改进,生产的计算机硬件没有得到一展身手的机会。这样,国际上早在1978年就已经开始出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而我国却在迈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路途中慢了下来。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4楼2024-12-06 19:01
      回复
        1984年在大量进口汽车、彩电、冰箱生产线的同时,各科研、制造单位和大专院校大量引进半导体器件生产线。从1984年到“七五”末期,先后共引进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由于当时“巴统”的禁运政策,引进设备基本都是国外已淘汰的。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电子计算机和半导体电子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和重视基础研究,转变为单纯的引进,放弃了在通用电路方面的追赶。一味地强调技术引进,促使集成电路企业急功近利,很少有明确的消化吸收方案,最后都亏本了,引进的33条集成电路生产线绝大多数没有发挥作用。[文献:高粱,挺起中国的脊梁]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5楼2024-12-06 19:01
        回复
          同时,对洋技术、洋理论、洋专家的无限美化,使国内出现了一种不良风气,国产技术被贬为垃圾,科研单位和企业生存面临困境。在生存压力和崇洋风气的双重影响下,原有的计算机和微电子科研队伍流失严重,很多科技人员流到国外。[文献:邹世昌。摘自李尚志等,两院院士展望新世纪,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6楼2024-12-06 19:01
          回复
            在这个阶段,虽然我国也仿制或研制出了几种机型,如1984年的2780机,1985年的银河超级小型机,1986年的HN-2730超级小型机,1987年的太极2220等,但由于缺乏微电子工业的支持,加上国家战略决策的失误,与国外产品的差距略有拉大。2780机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VAX-II/78032位小型机落后6年,太极2220比DEC公司的原始机型MicroVAX也落后6年。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计算机的主要硬件完全依靠进口,这个时候单凭自己的技术已经很难生产出一台新式计算机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7楼2024-12-06 19:02
            回复
              由于“拨改贷”,使得当时的集成电路工业遭到致命打击,企业只能忙于解决生存问题,没有精力和经费去消化引进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这也是企业急功近利的根源。当时曾有一些专家警告说:“计算机工业投资不足,资金分散的问题仍然没有很好解决”[文献:丁诗武,中国电子计算机工业,p.VI-87,中国经济年鉴,1987年刊(北京版),经济管理出版社,1987],但始终没有引起重视。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8楼2024-12-06 19:02
              回复
                这一时期,我国的半导体领域从争相引进、无所建树到人财两空,以致到后来谁都说“半导体不是好玩的”,“几十亿扔进去听不到响”,“上头一听半导体就头大”。由于失去了基础,我国此时的计算机工业,只能靠0520等旧机型、千元的中华学习机、长城286等组装PC机维持。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9楼2024-12-06 19:02
                回复
                  没有一点进步吗?那也不是。1993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曙光一号诞生;1995年曙光1000诞生,它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产品的技术相近,标志着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然而,由于国内微电子业近十年的技术停滞,这些高性能计算机没有实现完全国产化,技术上仍然受制于人。例如,曙光一号采用美国Motorola公司1989年底推出的M88100商业微处理器,操作系统移植了美国IBM公司的AT&TUNIX。后来的国产计算机,也都没有“中国芯”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0楼2024-12-06 19:02
                  回复
                    1990年大幅降低了关税、取消了计算机产品进出口批文、开放国内微机市场。顷刻间,国外的286、386电脑如潮水般涌入,国内公司溃不成军;1991年由英特尔和AMD掀起的“黑色降价风暴”,更是让计算机产业雪上加霜。由于绝大多数整机企业积压了高价买进的芯片,从而背上巨额亏损的包袱。1992年国家实施控购,进一步使中国PC整机制造业进入发展的低潮[文献:肖平,二十年回顾:中国计算机产业写就宏图大业,《国际电子商情》网站]。此后,国内的计算机企业只能从事低附加值的微机组装。相比之下,同样是面对外国计算机企业的竞争,由于日本非常注意对本国企业的保护,规定进入日本市场的微机必须支持日语环境,从而使美国微机难以进入日本市场。在微电子集成电路方面,国内企业继80年代中后期陆续亏损后,90年代纷纷倒闭,国内集成电路工业逐步变为三资企业为主的局面。据专家估计,到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微电子科技水平与国外的差距至少是10年[文献:胡启衡,两岸三地信息产业发展研讨会纪要(半导体篇),产业论坛,1998年第16期]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24-12-06 19:03
                    回复
                      美日芯片对垒的十年,美日政府各自建立其高昂的关税壁垒,从而为本国企业在巩固自己国内市场份额的道路上,不断注射强心针。马宾指出:【日本政府对本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支持是全面的。日本政府为促进电子产业发展,除了像其他国家一样采取一些一般性措施,如限制进口、关税壁垒、鼓励技术引进、限制外资渗入等以外,还专门制定了种种法律、制度和计划。其中主要有1957年的“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1971年的“特定电子工业和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和1978年的“特定机械信息产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在三项法律中,集成电路都被提到了突出的地位,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市场环境、本国生产技术条件和企业竞争能力,对集成电路产业提出了明确的阶段发展性能要求和市场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政策、财经手段、政府指导和组织措施予以促进。到了70年代末日本在集成电路领域赶上了美国。】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24-12-06 19:03
                      回复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全国集成电路行业固定资产总投入仅15亿元人民币,折合美元仅3亿美元。据报道,现国外建一条有一定规模的存储器生产线投资就要2亿美元。”(见马宾,《电子信息产业的作用与发展》69页,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3楼2024-12-06 19:03
                        回复
                          六五~七五(1980~1990),半导体设备专项攻关171项,实际到位的经费不足6000万,10年,6000万,呵呵呵。其中,用于集成电路的微电子专用设备研发经费不足500万,只占5%。【500万,大概是25辆桑塔纳的钱】。七五期间(1986-1990),步进式光刻机的攻关资金,总额100+万,中科院光电所,上海光学机械厂,电子部45所3家分摊,其中电子部45所只获得了22万研发经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24-12-06 19:04
                          回复
                            日本、韩国的芯片产业都是通过保护国内市场才发展起来的,而80年代的中国却反其道而行之。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5楼2024-12-06 19:04
                            回复
                              国产光刻机研发的脚步也大大减缓。到1990年3月,中科院光电所研制的I0E1010G直接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样机通过评议,工作分辨率1.25微米,主要技术指标为美国GCA8000型的水平,仅相当于国外80年代中期水平。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4-12-06 19: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