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吧 关注:139,965贴子:2,012,072

回复:关于石器时代部分高端科技汇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1976年,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生产的DJS—131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参加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展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1楼2024-12-07 13:33
回复
    上海在参加北京联合设计的同时,于1973年6月又组织了以上海无线电十三厂为主,有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吴泾化工厂、新安电工厂、上海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浙江大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中兴无线电厂等11家单位参加的DJS—131小型多功能电子计算机联合设计。该机于1975年研制成功,并通过由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工交组(后为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和第三办公室(后为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持的设计定型鉴定,由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生产。DJS—131小型计算机字长16位、内存4~32K字(可扩至64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除电传机、光电机、穿孔机外,还可配磁盘机、磁带机、磁鼓、宽行打印机、记录仪、绘图仪、光笔显示等外围设备,最多可配62个外围设备。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2楼2024-12-07 13:33
    回复
      DJS—131小型计算机先后参加比利时布鲁塞尔、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和在美国旧金山、纽约、芝加哥举办的长达半年之久的中国工业展览会展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3楼2024-12-07 13:34
      回复
        4、1975年上海开始研制微型计算机。1980年底,上海长江电子计算机厂和上海工业大学合作,采用上海无线电十四厂四片微处理器芯片,研制成功上海地区第一台DJS—051型国产微型电子计算机。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4楼2024-12-07 13:34
        回复
          5、905甲型电子计算机于1969年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国防科学委员会、国防工业办公室下达给上海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和有关单位联合设计。该机是当时国内速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系统,用集成电路20万块、精测磁芯3000万颗,整机由26个机柜组成,外围设备多达37台,每秒运算速度为500万次。该系统采用了许多新技术、新构思,其中包括两度半三线方式的宽温磁芯存储器、自行设计出一位出错校正和两位错检测校验部件、虚拟存储技术、双处理机结构、流水线和先行控制技术,以及多道运算、双机作业调度、虚拟存储操作系统、脱机输入、输出等。905型甲机于1979年2月研制成功,并通过国家级鉴定很快就投入使用,整机以每秒600万次的运算速度超过了原设计指标。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5楼2024-12-07 13:34
          回复
            6、1972年,上海出现了台式电子计算器生产热潮,其代表产品是上海无线电十三厂研制的TQ—12型台式计算器,该机1973年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后经不断改进、完善、提高,先后研制出了包括原型—A、B、C、D、E、F、G和H型等8种型号。运算范围从简易四则运算到函数功能。除个别机种外,均采用国产原材料和元器件。到1981年共生产24000多台,是国内生产最早、数量最大的台式计算器,广泛应用于财政、银行、工厂、商店以及一般工程设计和科研部门。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6楼2024-12-07 13:35
            回复
              最初研制的TQ—12A型计算器,采用了D型触发器,分立元件和TTL集成电路,后改为127块PMOS电路。发展到TQ—12G型时,则采用18片中规模集成电路,并率先设计成积木式部件,每一部件既自成一体,又可互相装拆,使生产、培训、维修变为简单,有利于规模生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7楼2024-12-07 13:35
              回复
                TQ—12G型台式计算器字长12位,具有四则运算、常数幂、乘方、存入、输出等功能,是相当成功的一种机型,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广阔市场,并且具备了大批量生产能力。该机当时在国内影响较大,曾出现供不应求现象。在1977年全国台式计算器评比中,TQ—12C型台式计算器名列前茅。1978年,在全国台式计算器联合设计会议上被第四机械工业部作为向全国推荐的产品。同年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并在圭亚那国际博览会展出。安徽、山东、辽宁等省有关单位和上海的上海电讯器材厂、新安电工厂等单位先后接产或仿制。TQ—12型台式计算器对国内计算器的生产和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8楼2024-12-07 13:35
                回复
                  7、1974年,708研究所设立围裙气动力试验室,开展有关囊指围裙气动力和气垫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以提高围裙的流体动力性能。同时,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发展兼具正倒车性能的简易导管螺旋桨系列和简易导管可控螺矩螺旋桨系列,适用于渔船、拖船和螺旋桨直径受限制的江船。此外,还研究发展了高效率、减小船体振动的串列螺旋浆系列和渔船专用螺旋桨系列等,都达到了不低于国外发展的螺旋桨系列水平。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9楼2024-12-07 13:35
                  回复
                    1970年该院设计了4500立方吹泥船,该船采用6千伏高压电为能源,将挖泥船挖出的泥土经高压泵稀释,由泥泵排至陆上的排泥系统,串联输送至15公里外的长江口围塘造田。该船采用高压岸电上船和调速式液力偶合器等新技术,在国内还是第一次,达到了国际同类型船的水平。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0楼2024-12-07 13:35
                    回复
                      1974年,该院设计了一艘专供疏浚、维护沿海港口航道用的15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该船为双桨、双舵、自航、双边耙的耙吸挖泥船,泥舱舱容为1500立方米,泥门启闭和吸排泥系统均由驾驶室集中控制,驾驶室内还设有深度指示仪,装载吃水指示仪等,另外还有船首侧向推进装置。该船在修改设计后又在系统中增加了气胎离合器、高弹性联轴节,其挖泥的生产量可超过引进的荷兰同类型挖泥船。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1楼2024-12-07 13:36
                      回复
                        8、1976年已能自行设计、建造30万吨/年合成氨的大型生产装置,其中反应器等关键装置都达到70年代的国际水平。1975年6月上海压缩机厂试制成功年产30万吨合成氨GLY2000—150/25高压离心式压缩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于1979年投产使用。(注意这个不是四三方案的装置换皮!四三方案最早的建成是77年,买来的都还没落地呢!)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2楼2024-12-07 13:36
                        回复
                          9、1975年9月,上海锅炉厂为上海石化总厂焊制两只2000立方米大型球罐,标志着中国大容量高压容器焊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3楼2024-12-07 13:36
                          回复
                            10、1973年,上海第二机床厂制成的CK6150型数控车床和H2—034型斜床身数控车床,采用国际先进的功率步进电机、液压转位刀架、液压动力卡盘和主轴无级变速。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4楼2024-12-07 13:37
                            回复
                              在此之前1972年,调整了部分设计,采用放电绕线和双选调节绕线,试制成功JZS2系列换向器变速电动机,调速范围仍以1:3为基础,增加了1:6和2Ns:0的产品,达到日本70年代初的水平。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5楼2024-12-07 1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