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吧 关注:6,181贴子:89,559
  • 35回复贴,共1
各位大佬有于谦考试时写的文章
和于璚英的生卒年吗?
诶话说“璚”怎么读,这字纯纯通假字啊……


IP属地:广东1楼2024-12-04 13:26回复
    永乐十九年二月会试和三月殿试,只有考试题,没有答案。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四 ○永乐十九年二月己亥(初六),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奏请考试官。上命左春坊大学士杨士奇,翰林院侍读周述考试,赐宴于礼部。
    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五 ○永乐十九年三月癸酉(十 一),礼部会试天下举人,得陈中等二百人,赐考官宴于本部。
    ○永乐十九年三月丁丑(十五),上御奉天殿,试礼部选中举人陈中等。及前科未廷试举人尹安,凡二百一人。
    《殿试考题》
    制策曰:帝王之治天下,必有要道。粤自尧舜,至于文武。圣圣相传,曰执中,曰建中,曰建极。千万世帝王,莫不守此,以为天下治。
    朕自莅祚以来,夙夜祗承,亦唯取法于唐虞三代。然而治效未臻,其极者何欤?意所谓中极之外,抑别有其说欤?且古今论治之盛者,于舜则曰无为,于武王则曰垂拱。
    稽之于书,舜命九官,十二牧,敬天勤民,制礼作乐,敷教明刑,皆有事焉。安在其无为?
    武王大告,武成之后,列爵分土,简贤任能,修五教,举三事,立信义,行官赏,亦有为矣。安在其垂拱?
    朕今欲无为,垂拱而治,舍舜武将何所取法欤?诸生讲习先圣之道,所以考之于古,而宜之于今者,必有其说。
    朕诚以为,非尧舜无以为道,非文武无以为法,非无为垂拱不足以为治,然所以求尽其道,求底其法,求臻其治者,亦尚有可得而言欤?
    其备陈之,无泛无略,朕将亲览焉。


    IP属地:天津2楼2024-12-04 17:57
    收起回复
      这道考题要求考生探讨帝王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以及如何结合古代圣王的治国之道来实现有效的治理。考题中提到了尧舜的“无为”和武王的“垂拱”,并质疑这些治国理念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表现,要求考生结合古代与现代,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道考题体现了永乐皇帝对于治国之道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考生学识和治国理念的考察。


      IP属地:天津3楼2024-12-04 17:58
      回复
        “璚”字的读音,这个字读作“qióng”,拼音为“qióng”,属于第三声。


        IP属地:天津4楼2024-12-04 17:59
        收起回复
          宣德四年己酉(公元1429年)
          于谦三十二岁。
          受命查缉长芦一带巡役船,有来带私盐者,以法治之,河道为之整市。
          生女,名璚英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2-04 19:30
          收起回复
            但是“璚”不是有两个读音吗?
            1.古同“玦”,古代环形有缺口的佩玉。2.形状像璚的日晕。
            1.古同“琼”,赤色的玉,泛指美玉。
            我习惯读“玦”……


            IP属地:广东7楼2024-12-05 17:25
            收起回复
              还有,我之前看一篇论文,说某本清朝的古籍里面收录了贤人的考试文章(策论)(包括文天祥、于谦),但是我忘了叫什么名字……(周末找找)
              而且https://tieba.baidu.com/p/8878890114?pid=149693163004&cid=#149693163004这里写了:
              于谦处在八股文的初创期,加之考公范文的推崇,使于谦在八股文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根据对八股文体例发展的研究,在洪武朝“八股格式尚未形成,之后体制向八股过渡,永乐间于谦文已有八股格式出现。”
              他的作品应该是流传下来了,不然现在的人怎么会有研究然后推测当时的八股文发展呢?
              另外,我在一两篇论文里面看过于谦是会试第一,但是杭州于谦故居还是于谦祠又说他是乡试第一……这两个不能同时存在吧?否则于谦真的差点连中三元了……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2703335147182779这里写道:
              1421年,于谦殿试三甲第92名,乃是倒数第四名,其原因就是“策语伤时”,也就是谈论了时政且有违既定政策。
              (小声BB:又抽象又好笑……还是太刚直了对吗)


              IP属地:广东8楼2024-12-05 17:31
              收起回复
                《论西湖小说“于祠祈梦”现象的民族文化渊源与交融》:
                于谦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及第,其八股文成就颇高,在八股文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俞长城是清代非常著名的八股文选家,他在《一百二十名家制义》中将于谦的八股文冠于明文之首,《于廷益稿》卷首题识云:“至其文,英风劲节,跃露楮间,杀机已见,亦不必怨群小也。 夫文山有忠肃之志而功不克成,忠肃有文山之功而志不见谅,皆千古遗恨;然而,立德立言,允文允武,旷世合辙,余故以文山殿宋,以忠肃冠明,比而录之,谅九原亦为称快尔。”俞长城将文天祥视为宋文的终结,将于谦奉为明代八股文的开创者,认为于谦“时文独成家”,“以忠肃冠明”。清代著名文学家王步青也赞扬于谦的八股文体大思精,光焰万丈,以此制义开宗,不在班马欧韩之下,即他们都认为于谦的八股文在八股文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于谦的八股文成就高超,入选明清时期多种八股文选本,是考生模仿的圭臬。他们希望这位爱国英雄也能在八股文写作上给予神助。因此,“于祠祈梦”应运而生,逐渐兴起。
                不知道有没有大佬能找到这本古籍?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24-12-06 20:27
                收起回复
                  关于“璚”字的解释如下:
                  1. **基本字义**:
                  - **璚**(qióng):古同“琼”,赤色的玉,泛指美玉。
                  - **璚**(jué):1. 古同“玦”,古代环形有缺口的佩玉。2. 形状像璚的日晕。
                  2. **《说文解字》原文**:
                  - “璚,琼或从矞。”,意味着“璚”字在古代文献中有时也写作“琼”,并且可能与“矞”字有关。
                  3. **字形与笔画**:
                  - 璚字的统一码是U+749A,笔顺为1121545232534251,总笔画为16画。
                  4. **其他解释**:
                  - 在《广韵》、《正韵》中,“璚”字的发音为“渠營切”,与“琼”字同音。
                  - “璚”字在《说文解字》中也被解释为赤玉。
                  这些信息综合了“璚”字的字义、发音、字形和《说文解字》中的原文解释。
                  综上,qióng


                  IP属地:天津10楼2024-12-06 20:27
                  收起回复
                    俞长城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古文家、制义名家和制义理论批评家。他编撰的《可仪堂一百二十名家制义》收录了宋至明清时期一百二十位名家的制义作品,对制义史及制义理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作品不仅是制义作品的集合,也体现了俞长城对制义理论的理解和批评。他重视制义的明道作用,认为制义是义理与文章、逻辑与历史并重的文体,并倡导以古文为时文的八股文体制。俞长城对制义风格形成及变化与作者人品、学识、经历的紧密联系给予了重视,并基本认同清初统治者提倡的“清真雅正”风格,但对具有雄厚风格和风骨的制义作品也大加称赞。《可仪堂一百二十名家制义》的版本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可仪堂刻本,共48册。这部作品在中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有藏。


                    IP属地:天津11楼2024-12-06 20:39
                    回复
                      《可仪堂一百二十名家制义》的书目如下:
                      1. 书经白文六卷
                      2. 王半山稿一卷 宋王安石撰
                      3. 苏颍滨稿一卷 宋苏辙撰
                      4. 杨诚斋稿一卷 宋杨万里撰
                      5. 陆象山稿一卷 宋陆九渊撰
                      6. 陈君举稿一卷 宋陈傅良撰
                      7. 汪六安稿一卷 宋汪立信撰
                      8. 文文山稿一卷 宋文天祥撰
                      9. 于廷益稿一卷 明于谦撰
                      10. 薛敬轩稿一卷 明薛瑄撰
                      11. 商素庵稿一卷 明商輅撰
                      12. 陈白沙稿一卷 明陈献章撰
                      13. 岳蒙泉稿一卷 明岳正撰
                      14. 王宗贯稿一卷 明王恕撰
                      15. 丘仲深稿一卷 明丘濬撰
                      16. 李西崖稿一卷 明李东阳撰
                      17. 罗一峰稿一卷 明罗伦撰
                      18. 林亨大稿一卷 明林瀚撰
                      19. 吴匏庵稿一卷 明吴宽撰
                      20. 王守溪稿一卷 明王鏊撰
                      21. 谢木斋稿一卷 明谢迁撰
                      22. 钱鹤滩稿一卷 明钱福撰
                      23. 顾东江稿一卷 明顾清撰
                      24. 李空同稿一卷 明李梦阳撰
                      以上书目信息来源于搜索结果中的古籍书目列表。


                      IP属地:天津12楼2024-12-06 20:53
                      收起回复
                        永乐十九年(1421年)的会元是陈中。


                        IP属地:天津13楼2024-12-12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