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病,是“多次的病出现”吗?
有网友问: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圣人不病,以其病病。这段话,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尤其是病病,到底是病还是不病?对此提问,又有网友把球踢给了我:@方圆天成,是你展示“天下第一正解”的时候了!
其实,这是道德经第71章或帛甲五千言第38章的内容: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以亓病病也,是以不病。
内容简单易解:
能认识自己无知肤浅,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否则,就是生病(品质有缺陷)了。
因此,圣人之所以不病(完美无缺),是因为他总是病病(纠正缺陷错误)!因此才能不病(保持品质完美高尚)。
是否很简单?和现代白话文差不多一样了吧?大多数人的问题,就是自以为是想当然,想太多了,反而画蛇添足,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乐极生悲,陷入误解陷阱之内了。就象此网友所说得那样:“我觉得,这段话的关键,在于以其病病。病病,就是多次的病出现”。
如其所言,病病,确是这段话中的关键词,但却不是他主观想当然所理解的“多次的病出现”。因此,有人也提出:“你要说清楚:【病病】哪个病是纠正的意思,哪个病是错误的意思?”
实际上,这里的“病病”,前病是动词,乃诊治纠正之意;后病则是名词,即缺陷病灶的代名词!按说,中学生的语文水平都应能看懂吧?毕竟已给出白话文解释了。
因此,此章的论题论点,作者就是要告诉读者:人贵有自知之明,必须要知道是人就都会有缺陷,都会犯错误。但只要能够及时改正纠错,那就是一个高尚完美的人格,就是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