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美梁山吧 关注:388贴子:4,729
  • 14回复贴,共1

也说宝光禅师邓元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细读水浒传的人都能发现,在水浒传里面,作者对于和尚的描写并不十分好。其中除了鲁智深这个神一般的和尚之外,别的和尚,似乎都不像那么回事儿。
     比如说那个偷腥的和尚裴如海,又哪有点儿出家人的样子?更别说什么生铁佛崔道成之流的了。就包括五台山的和尚和大相国寺的僧众们,都看起来是一群指佛穿衣赖佛吃饭的货色,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慈悲为怀的感觉来。
     至于对鲁智深的描写呢,如果说作者确实偏爱这个莽和尚的话,那么,倒是能感觉得到其实作者不是因为喜欢和尚而喜欢鲁智深了。毕竟这个和尚后来也没当正经和尚,去当了强盗,做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不过水浒传在最后的时候出来了一个也很牛逼的和尚。这个和尚,水平上和鲁智深相差无几,性格上也差不多,对,你们知道我要说谁,是邓元觉。
     邓元觉是个法名,俗家名字我们不知道。歙州人。书上没说这人什么长相,只说这和尚能使一条五十余斤的禅杖,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和尚如果碰上鲁智深,估计会有些意思。
     果不其然,我们看到了。
     杭州城下,鲁智深单挑邓元觉。一战五十余回合,看得旁边的武松都担心鲁智深会有闪失,冲上去要帮忙。邓元觉反应很快,一看对方上来帮手,转身就溜,丝毫不给武松机会。武松穷追不放,到了城门口还顺手干掉了冲过来偷袭的贝应蘷,留下了水浒传里面堪称最精彩的一段打斗。
     仔细看这段描写,会发现这里面其实还真有点儿可看的地方。若不嫌我啰嗦,且看这段:
     且说宋江军马攻打东门,正将朱仝等原拨五千马步军兵,从汤镇路上村中奔到菜市门处,攻取东门。那时东路沿江,都是人家村居道店,赛过城中,茫茫荡荡,田园地段。当时来到城边,把军马排开。鲁智深首先出阵,步行搦战,提着铁禅杖,直来城下大骂:“蛮撮鸟们,出来和你厮杀!”那城上见是个和尚挑战,慌忙报入太子宫中来。当有宝光国师邓元觉,听的是个和尚勒战,便起身奏太子道:“小僧闻梁山泊有这个和尚,名为鲁智深,惯使一条铁禅杖,请殿下去东门城上,看小僧和他步斗几合。”方天定见说大喜,传令旨,遂引八员猛将,同元帅石宝,都来菜市门城上,看国师迎敌。当下方天定和石宝在敌楼上坐定,八员战将簇拥在两边,看宝光国师战时,那宝光和尚怎生结束,但见:
     穿一领烈火猩红直裰,系一条虎打就圆绦,挂一串七宝璎珞数珠,着一双九环鹿皮僧鞋。衬里是香线金兽掩心,双手使铮光浑铁禅杖。
     当时开城门,放吊桥,那宝光国师邓元觉引五百刀手步军,飞奔出来。鲁智深见了道:“原来南军也有这秃厮出来。洒家教那厮吃俺一百禅杖!”也不打话,抡起禅
杖,便奔将来。宝光国师也使禅杖来迎。两个一齐都使禅杖相并。但见:
     鲁智深忿怒,全无清净之心;邓元觉生嗔,岂有慈悲之念?这个何曾尊佛道,只于月黑杀人;那个不会看经文,惟要风高放火。这个向灵山会上,恼如来懒坐莲台;
那个去善法堂前,勒揭谛使回金杵。一个尽世不修梁武忏,一个平生那识祖师禅?
     这鲁智深和宝光国师,斗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方天定在敌楼上看了,与石宝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石宝答道:“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一对敌手。”正说之间,只听得飞马又报道:“北关门下,又有军到城下。”石宝慌忙起
身去了。且说城下宋军中,行者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
便舞起双戒刀,飞出阵来,直取宝光。宝光见他两个并一个,拖了禅杖,望城里便



1楼2010-11-07 17:00回复
    走。”
         话说这看人先要看相貌外观衣着,各位看到这段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感觉吗?我的感觉就是这邓元觉穿得很华丽啊。当然衣着服饰不能说明什么,或者邓元觉的地位决定了他应该穿得好看一点。不过相对于鲁智深给我们的印象,似乎这邓元觉看起来并不可爱。
         鲁智深依然很搞笑,连自言自语都是——“原来南军也有这秃厮出来。洒家教那厮吃俺一百禅杖!”看起来鲁智深还是没把自己当个和尚看,要不也不能连自己都骂了。其实这就是鲁智深,一个头脑简单到可能把自己身份都忘了的粗人。只不过,这智慧有的时候就是粗线条的。谁又见过用丝线去栓大船呢?
          也曾听过这样的说法,说邓元觉一角实际上是为了给鲁智深增设的一个角度而作。换句话说,邓元觉可能就是一个反面的鲁智深。鲁智深淡泊名利,随遇而安;邓元觉就正好反过来,不但要当好一个和尚,还要当好一个国师。鲁智深朝廷赏他的僧衣也不怎么穿,邓元觉就要打扮的光鲜耀眼。但是在真正的实质上,两个人还是有差距。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实质呢?是兵器。确切的说,是兵器重量上的差距。
         虽说我这种说法很是牵强,不过我在看邓元觉出场的时候总是觉得作者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个人。就好像我们在很多文学作品里面也能看到这样的设定——当一个作者很喜欢的人物出现了一个对手的时候,那么这个对手多少要在某些地方上比作者喜欢的这个人要差上那么一点儿。邓元觉出场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水浒传的结尾部分了,已经没有什么大的段落够作者给他展开来描写性格什么的,所以只好在一些外表上面做点文章。穿衣戴帽没什么可说的,只能说这邓元觉是个很注重外表修饰的和尚,但是打仗靠的是兵器,五十余斤和那六十二斤相比,还是差了点儿分量的。两个和尚虽然如此相似,邓元觉却还是要差那么一点儿的。
         再看下去的话,就能感觉出来这邓元觉有些做作了。和鲁智深一战之后,邓元觉有过几段对话,看说话的语气,这人虽然是个粗人,但是颇懂礼仪。就不像鲁智深那种“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的酒肉沙门姿态。这里面的感觉有时候不好说,只能说,当一个随心所欲,性情顽劣的和尚却非要坐在佛教协会会长的位置上的时候,那种感觉,不地道。
         之后的邓元觉在没有跟鲁智深交过手。反倒是在乌龙岭上和秦明有一战,不过因为宋江之前用了计策,邓元觉挂在了花荣的神箭之下。对于这种写作上的安排,我总觉得有些什么想说却又说不好。我们当然希望鲁智深和邓元觉再战一场,毕竟两个棋逢对手的感觉才让我们觉得舒服。但是话又说回来,真的要让邓元觉这个鲁智深的影子死在鲁智深的手里面,是不是有点儿不舒服呢?就好像西游记里面,当身为灵明石猴的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了六耳猕猴,佛祖长叹一声——“至此世间绝此物矣!”
         是的,我们或者在潜意识层面都很希望有一个棋逢对手的对手出现吧?哪怕他真的挺可恨。
         其是邓元觉在性格上也是挺可爱的一个人。宋江军围困乌龙岭,用的围魏救赵之计,目的就是要让方腊军出一员大将。我个人感觉邓元觉不是那么蠢看不出来怎么回事儿的一个人,尤其这石宝那么精明的一个人还在一边苦劝,只能说这是一种义气的表现了。要说这个场景也不是在水浒传里面没出现过,三山聚义之后鲁智深武松去少华山找史进,鲁智深就是这样的表现,武松也是一样苦劝不住。所以说,如果邓元觉能和鲁智深认识,搞不好,可能还真是会惺惺相惜。不过,能不能成为朋友可说不好。因为有时候能否成为朋友,性格相投还真不是完全占主要的因素。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征方腊一段里面真的有些暗藏玄机。方腊手下的能征惯战之人都和梁山好汉如此之像,梁山有神箭花荣,方腊就有个庞万春;梁山有个鲁智深,方腊就有个邓元觉。更不要说像石宝以及其他将领了。说到底,我这也就是一种猜测,或者作者真的觉得梁山好汉这108个魔君不应该死在别人手里?所以才要弄出来一堆他们的影子送他们上路呢?
         一家之言,不妨听之好了。
    


    2楼2010-11-07 17:0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先顶再看,恐龙老哥进入高产期了?


      3楼2010-11-07 17:18
      回复
        邓国师给人的感觉就是另外一个鲁智深,和真假美猴王一样。鲁不贪图富贵,也不贪图所谓功名,只想萧洒的活着;邓就是被俗化的鲁智深,穿华衣、带高帽


        4楼2010-11-07 17:59
        回复
          作为和梁山敌对的将领,邓元觉虽然排名在石宝之上,可他对梁山军的威胁远比不上石宝。不论是守土还是杀将,石宝的作用比他大得多,我感觉作者把他弄出来就是为衬托鲁智深


          5楼2010-11-07 18:16
          回复
            一来衬托鲁智深的武艺,二来衬托鲁的德行。战斗快要结束了,人们似乎快要忘记了鲁的存在,以鲁的身份是不可能象李逵那样对着小兵猛砍。于是作者设计了一个邓元觉


            6楼2010-11-07 18:22
            回复
              在书中,鲁智深和邓元觉的打斗就象是鲁智深的单场个人演出。身份是要互相印证的,花荣的反版庞万春受到的待遇就小很多了,连官职都小很多


              7楼2010-11-07 18:27
              回复
                邓元觉就是明教的法王之一,兵器比鲁智深轻了12斤。不如鲁智深厉害


                8楼2010-11-07 19:2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方腊的左右丞相、四大元帅将军应该就是明教的左右光明使、四大法王。邓元觉身为四大法王之首自然非同小可


                  9楼2010-11-07 20:58
                  回复
                    只是邓元觉再利害也强不过鲁智深。每次看鲁智深说别的和尚是秃厮、秃驴都感觉好笑,好像他不秃似的


                    10楼2010-11-07 21:03
                    回复
                      特来顶贴,我觉得邓元觉和鲁智深,基本上是不分高下的


                      11楼2010-11-14 02:36
                      回复
                        也曾听过这样的说法,说邓元觉一角实际上是为了给鲁智深增设的一个角度而作。换句话说,邓元觉可能就是一个反面的鲁智深。鲁智深淡泊名利,随遇而安;邓元觉就正好反过来,不但要当好一个和尚,还要当好一个国师。
                        一直有这个感觉,就是描述不出来。。


                        12楼2010-11-14 02:40
                        回复
                          顶一个


                          IP属地:江苏13楼2011-02-08 12:10
                          回复
                            回复10楼:对,特可爱


                            14楼2011-02-15 06:02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方腊手下的邓和尚和南离元帅石宝,虽说笔墨不多,但表现却非常靓丽啊!放到梁山集团里也是天罡数里的,偶以为比那田虎手下的乔道清孙安等英雄多了。
                              


                              16楼2011-12-16 2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