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水浒传的人都能发现,在水浒传里面,作者对于和尚的描写并不十分好。其中除了鲁智深这个神一般的和尚之外,别的和尚,似乎都不像那么回事儿。
比如说那个偷腥的和尚裴如海,又哪有点儿出家人的样子?更别说什么生铁佛崔道成之流的了。就包括五台山的和尚和大相国寺的僧众们,都看起来是一群指佛穿衣赖佛吃饭的货色,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慈悲为怀的感觉来。
至于对鲁智深的描写呢,如果说作者确实偏爱这个莽和尚的话,那么,倒是能感觉得到其实作者不是因为喜欢和尚而喜欢鲁智深了。毕竟这个和尚后来也没当正经和尚,去当了强盗,做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不过水浒传在最后的时候出来了一个也很牛逼的和尚。这个和尚,水平上和鲁智深相差无几,性格上也差不多,对,你们知道我要说谁,是邓元觉。
邓元觉是个法名,俗家名字我们不知道。歙州人。书上没说这人什么长相,只说这和尚能使一条五十余斤的禅杖,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和尚如果碰上鲁智深,估计会有些意思。
果不其然,我们看到了。
杭州城下,鲁智深单挑邓元觉。一战五十余回合,看得旁边的武松都担心鲁智深会有闪失,冲上去要帮忙。邓元觉反应很快,一看对方上来帮手,转身就溜,丝毫不给武松机会。武松穷追不放,到了城门口还顺手干掉了冲过来偷袭的贝应蘷,留下了水浒传里面堪称最精彩的一段打斗。
仔细看这段描写,会发现这里面其实还真有点儿可看的地方。若不嫌我啰嗦,且看这段:
且说宋江军马攻打东门,正将朱仝等原拨五千马步军兵,从汤镇路上村中奔到菜市门处,攻取东门。那时东路沿江,都是人家村居道店,赛过城中,茫茫荡荡,田园地段。当时来到城边,把军马排开。鲁智深首先出阵,步行搦战,提着铁禅杖,直来城下大骂:“蛮撮鸟们,出来和你厮杀!”那城上见是个和尚挑战,慌忙报入太子宫中来。当有宝光国师邓元觉,听的是个和尚勒战,便起身奏太子道:“小僧闻梁山泊有这个和尚,名为鲁智深,惯使一条铁禅杖,请殿下去东门城上,看小僧和他步斗几合。”方天定见说大喜,传令旨,遂引八员猛将,同元帅石宝,都来菜市门城上,看国师迎敌。当下方天定和石宝在敌楼上坐定,八员战将簇拥在两边,看宝光国师战时,那宝光和尚怎生结束,但见:
穿一领烈火猩红直裰,系一条虎打就圆绦,挂一串七宝璎珞数珠,着一双九环鹿皮僧鞋。衬里是香线金兽掩心,双手使铮光浑铁禅杖。
当时开城门,放吊桥,那宝光国师邓元觉引五百刀手步军,飞奔出来。鲁智深见了道:“原来南军也有这秃厮出来。洒家教那厮吃俺一百禅杖!”也不打话,抡起禅
杖,便奔将来。宝光国师也使禅杖来迎。两个一齐都使禅杖相并。但见:
鲁智深忿怒,全无清净之心;邓元觉生嗔,岂有慈悲之念?这个何曾尊佛道,只于月黑杀人;那个不会看经文,惟要风高放火。这个向灵山会上,恼如来懒坐莲台;
那个去善法堂前,勒揭谛使回金杵。一个尽世不修梁武忏,一个平生那识祖师禅?
这鲁智深和宝光国师,斗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方天定在敌楼上看了,与石宝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石宝答道:“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一对敌手。”正说之间,只听得飞马又报道:“北关门下,又有军到城下。”石宝慌忙起
身去了。且说城下宋军中,行者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
便舞起双戒刀,飞出阵来,直取宝光。宝光见他两个并一个,拖了禅杖,望城里便
比如说那个偷腥的和尚裴如海,又哪有点儿出家人的样子?更别说什么生铁佛崔道成之流的了。就包括五台山的和尚和大相国寺的僧众们,都看起来是一群指佛穿衣赖佛吃饭的货色,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慈悲为怀的感觉来。
至于对鲁智深的描写呢,如果说作者确实偏爱这个莽和尚的话,那么,倒是能感觉得到其实作者不是因为喜欢和尚而喜欢鲁智深了。毕竟这个和尚后来也没当正经和尚,去当了强盗,做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呢。
不过水浒传在最后的时候出来了一个也很牛逼的和尚。这个和尚,水平上和鲁智深相差无几,性格上也差不多,对,你们知道我要说谁,是邓元觉。
邓元觉是个法名,俗家名字我们不知道。歙州人。书上没说这人什么长相,只说这和尚能使一条五十余斤的禅杖,所以给人的感觉是这和尚如果碰上鲁智深,估计会有些意思。
果不其然,我们看到了。
杭州城下,鲁智深单挑邓元觉。一战五十余回合,看得旁边的武松都担心鲁智深会有闪失,冲上去要帮忙。邓元觉反应很快,一看对方上来帮手,转身就溜,丝毫不给武松机会。武松穷追不放,到了城门口还顺手干掉了冲过来偷袭的贝应蘷,留下了水浒传里面堪称最精彩的一段打斗。
仔细看这段描写,会发现这里面其实还真有点儿可看的地方。若不嫌我啰嗦,且看这段:
且说宋江军马攻打东门,正将朱仝等原拨五千马步军兵,从汤镇路上村中奔到菜市门处,攻取东门。那时东路沿江,都是人家村居道店,赛过城中,茫茫荡荡,田园地段。当时来到城边,把军马排开。鲁智深首先出阵,步行搦战,提着铁禅杖,直来城下大骂:“蛮撮鸟们,出来和你厮杀!”那城上见是个和尚挑战,慌忙报入太子宫中来。当有宝光国师邓元觉,听的是个和尚勒战,便起身奏太子道:“小僧闻梁山泊有这个和尚,名为鲁智深,惯使一条铁禅杖,请殿下去东门城上,看小僧和他步斗几合。”方天定见说大喜,传令旨,遂引八员猛将,同元帅石宝,都来菜市门城上,看国师迎敌。当下方天定和石宝在敌楼上坐定,八员战将簇拥在两边,看宝光国师战时,那宝光和尚怎生结束,但见:
穿一领烈火猩红直裰,系一条虎打就圆绦,挂一串七宝璎珞数珠,着一双九环鹿皮僧鞋。衬里是香线金兽掩心,双手使铮光浑铁禅杖。
当时开城门,放吊桥,那宝光国师邓元觉引五百刀手步军,飞奔出来。鲁智深见了道:“原来南军也有这秃厮出来。洒家教那厮吃俺一百禅杖!”也不打话,抡起禅
杖,便奔将来。宝光国师也使禅杖来迎。两个一齐都使禅杖相并。但见:
鲁智深忿怒,全无清净之心;邓元觉生嗔,岂有慈悲之念?这个何曾尊佛道,只于月黑杀人;那个不会看经文,惟要风高放火。这个向灵山会上,恼如来懒坐莲台;
那个去善法堂前,勒揭谛使回金杵。一个尽世不修梁武忏,一个平生那识祖师禅?
这鲁智深和宝光国师,斗过五十余合,不分胜败。方天定在敌楼上看了,与石宝道:“只说梁山泊有个花和尚鲁智深,不想原来如此了得,名不虚传!斗了这许多时,不曾折半点儿便宜与宝光和尚。”石宝答道:“小将也看得呆了,不曾见这一对敌手。”正说之间,只听得飞马又报道:“北关门下,又有军到城下。”石宝慌忙起
身去了。且说城下宋军中,行者武松见鲁智深战宝光不下,恐有疏失,心中焦躁,
便舞起双戒刀,飞出阵来,直取宝光。宝光见他两个并一个,拖了禅杖,望城里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