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吧 关注:3,435贴子:17,286
  • 33回复贴,共1

桓帝是不是被低估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甚至彻底平定羌乱
《后汉书·西羌传》:“桓帝建和二年,白马羌寇广汉属国,杀长吏。是时西羌及湟中胡复畔为寇,益州刺史率板楯蛮讨破之,斩首招降二十万人。永寿元年,校尉张贡卒,以前南阳太守第五访代为校尉,甚有威惠,西垂无事。延熹二年,访卒,以中郎将段颎代为校尉。时烧当八种寇陇右,颎击大破之。四年,零吾复与先零及上郡沉氐﹑牢姐诸种并力寇并﹑凉及三辅。会段颎坐事征,以济南相胡闳代为校尉。闳无威略,羌遂陆梁,覆没营坞,寇患转盛,中郎将皇甫规击破之。五年,沉氐诸种复寇张掖﹑酒泉,皇甫规招之,皆降。事已具规传。鸟吾种复寇汉阳,陇西﹑金城诸郡兵共击破之,各还降附。至冬,滇那等五六千人复攻武威﹑张掖﹑酒泉,烧民庐舍。六年,陇西太守孙羌击破之,斩首溺死三千余人。胡闳疾,复以段颎为校尉。永康元年,东羌岸尾等胁同种连寇三辅,中郎将张奂追破斩之,事已具奂传。当煎羌寇武威,破羌将军段颎复破灭之,余悉降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29 23:50回复
    刘志统治期间,鲜卑族在檀石槐的领导下逐渐强盛,尽据匈奴故地,常常侵犯汉朝边境。
    延熹元年,鲜卑侵犯北方边境。冬,刘志派遣匈奴中郎将张奂率领南匈奴单于出塞讨击鲜卑,斩首二百级。
    《后汉书 卷九十 乌桓鲜卑列传第八十》:桓帝时,鲜卑檀石槐者……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兵马甚盛,东西部大人皆归焉。因南抄缘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尽据匈奴故地,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网罗山川水泽盐池。永寿二年秋,檀石槐遂将三四千骑寇云中。延熹元年,鲜卑寇北边。冬,使匈奴中郎将张奂率南单于出塞击之,斩首二百级。二年,复入雁门,杀数百人,大抄掠而去。六年夏,千余骑寇辽东属国。九年夏,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于是复遣张奂击之,鲜卑乃出塞去。朝廷积患之,而不能制,遂遣使持印绶封檀石槐为王,欲与和亲。檀石槐不肯受,而寇抄滋甚。乃自分其地为三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接夫余、濊貊二十余邑为东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为中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乌孙二十余邑为西部,各置大人主领之,皆属檀石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29 23:51
    回复
      关于羌乱,夸桓帝的
      《后汉书·西羌传》论安帝时汉军不能取胜的原因时说:“和熹以女君亲政,威不外接。朝议惮兵力之损,情存苟安。”此后“段颎受事,专掌军任,资山西之猛性,练戎俗之态情,穷武思尽飙锐以事之。被羽前登,身当百死之阵;蒙没冰雪,经履千折之道,始殄西种,卒定东寇”,直至桓灵之际,段颎方将羌乱最终平定。段颎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是源于桓帝的信任。桓帝曾主动问“术略”于段颎,“帝许之,悉听如所上”[插图]。桓帝虽称无德,对于外患,却能精心选拔将领,在位期间,使得西北羌乱基本平定,而又有效抵御了鲜卑的侵略。桓帝堪称光武帝之后,在军事上最有作为的东汉皇帝。而从抵御外侮层面言之,西汉最有成就者为汉武帝,东汉唯有桓帝。因此,马融献《上林颂》也是极有针对性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01 01:19
      收起回复
        汉桓帝、灵帝时期:
        【段颎破鲜卑,将其全歼】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刑竟,征拜议郎
        【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期间,多次击败鲜卑,鲜卑大惧】: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156年)七月,檀石槐寇云中。以故乌桓校尉李膺为度辽将军。膺到边,羌、胡皆望风畏服,先所掠男女,悉诣塞下送还之。
        (157年)尚后为辽东太守,数月,鲜卑率兵攻尚,与战,破之,【戎狄惮畏】。年五十,延熹九年,卒于官。
        (158年)延熹元年,鲜卑寇边,奂率南单于击之,斩首数百级。
        (159年)鲜卑寇辽东,度辽将军李膺击破之。
        同年,李膺征回,种暠接任度辽将军,恩威并施,威震北方,此后鲜卑暂停入寇,即便种暠后內调回朝也没入寇。
        【桓帝擢暠为度辽将军。暠到营所,先宣恩信,诱降诸胡,其有不服,然后加讨。羌虏先时有生见获质于郡县者,悉遣还之。诚心怀抚,信赏分明,由是羌胡、龟兹、莎车、乌孙等皆来顺服。乃去烽燧,除候望,边方晏然无警。入为大司农。】
        【陈龟担任度辽将军期间,鲜卑不敢近塞】:帝觉悟,乃更选幽、并刺史,自营郡太守都尉以下,多所革易,下诏“为陈将军除并、凉一年租赋,以赐吏民”。龟既到职,州郡重足震栗,【鲜卑不敢近塞】,省息经用,岁以亿计。
        九年(166年)夏,遂分骑数万人入缘边九郡,并杀掠吏人。于是复遣张奂击之,鲜卑乃出塞去。
        九年(166年)春,征拜大司农。鲜卑闻奂去,其夏,遂招结南匈奴、乌桓数道入塞,或五六千骑,或三四千骑,寇掠缘边九郡,杀略百姓。秋,鲜卑复率八九千骑入塞,诱引东羌与共盟诅。于是上郡沈氐、安定先零诸种共寇武威、张掖,缘边大被其毒。朝廷以为忧,复拜奂为护匈奴中郎将,以九卿秩督幽、并、凉三州及度辽、乌桓二营,兼察刺史、二千石能否,赏赐甚厚。匈奴、乌桓闻奂至,因相率还降,凡二十万口。奂但诛其首恶,余皆慰纳之。唯鲜卑出塞去。
        【汉桓帝晚年桥玄担任度辽将军期间,多次将鲜卑,高句丽击败】: 桓帝末,鲜卑、南匈奴及高句骊嗣子伯固并畔,为寇抄,四府举玄为度辽将军,假黄钺。玄至镇,休兵养士,然后督诸将守讨击胡虏及伯固等,皆破散退走。在职三年,边境安静。
        熹平三年(174年)冬,鲜卑入北地,太守夏育率休著屠各追击破之。迁育为护乌桓校尉。
        熹平六年(177年),辽西郡太守甘陵国人赵苞到任之后,派人到故乡迎接母亲和妻子,将到辽西郡城时,路上经过柳城,正遇着鲜卑一万余人侵入边塞劫掠,赵苞的母亲和妻子全被劫持作为人质,用车载着她们来攻打辽西郡城。赵苞率领步骑兵二万人布阵迎战,鲜卑在阵前推出赵苞的母亲给赵苞看,赵苞悲痛号哭,对母亲说:“当儿子的罪恶实在不可名状,本来打算用微薄的俸禄早晚在您左右供养,想不到反而为您招来大祸。过去我是您的儿子,现在我是朝廷的大臣,大义不能顾及私恩,自毁忠节,只有拚死一战,否则没有别的办法来弥补我的罪恶。”母亲远望着嘱咐他说:“我儿,各人生死有命,怎能为了顾及我而亏损忠义?你应该尽力去做。”于是赵苞立即下令出击,鲜卑军队全被摧毁攻破,可是他的母亲和妻子也被鲜卑杀害。赵苞上奏朝廷,请求护送母亲、妻子的棺柩回故乡安葬。灵帝派遣使节前往吊丧和慰问,封赵苞为侯。赵苞将母亲、妻子安葬已毕,对他家乡的人们说:“食朝廷的俸禄而逃避灾难,不是忠臣;杀了母亲而保全忠义,不是孝子。如此,我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便吐血而死。
        【赵苞字威豪,甘陵东武城人。从兄忠,为中常侍,苞深耻其门族有宦官名埶,不与忠交通。
        初仕州郡,举孝廉,再迁广陵令。视事三年,政教清明,郡表其状,迁辽西太守。抗厉威严,名振边俗。以到官明年,遣使迎母及妻子,垂当到郡,道经柳城,柳城,县,属辽西郡,故城在今营州南。值鲜卑万余人入塞寇钞,苞母及妻子遂为所劫质,载以击郡。苞率步骑二万,与贼对阵。贼出母以示苞,苞悲号谓母曰:“为子无状,欲以微禄奉养朝夕,不图为母作祸。昔为母子,今为王臣,义不得顾私恩,毁忠节,唯当万死,无以塞罪。”母遥谓曰:“威豪,人各有命,何得相顾,以亏忠义。昔王陵母对汉使伏剑,以固其志,尔其勉之。”苞即时进战,贼悉摧破,其母妻皆为所害。苞殡敛母毕,自上归葬。灵帝遣策吊慰,封鄃侯。苞葬讫,谓乡人曰:“食禄而避难,非忠也;杀母以全义,非孝也。如是,有何面目立于天下!”遂呕血而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01 01:21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01 01:22
          回复
            👉第三次羌人起义爆发。
            🌑《后汉书·桓帝纪》载:
            “烧当等八种羌叛,寇陇右。”
            延熹3年,“闰月,烧何羌叛,寇张掖。”
            延熹4年,“零吾羌与先零诸种并叛,寇三辅。”“先零沈氐羌与诸种羌寇并凉二州,十一月,中郎将皇甫规击破之。”
            延熹5年,“三月,沈氐羌寇张掖、酒泉。”
            “鸟吾羌寇汉阳、陇西、金城,诸郡兵讨破之。”
            “滇那羌寇武威、张掖、酒泉。”
            延熹九年,“秋七月,沈氐羌寇武威、张掖。”永康元年,“西羌悉平。”但东羌仍然反抗。
            👉东汉政府乂花费很大精力,才于灵帝建宁二年把这次羌人起义镇压下去。
            👉在羌人起义的同时,各地的起义和斗争不断。
            🌑《后汉书·桓帝纪》载
            延熹2年(159年):“二月,鲜卑寇雁门。”
            “蜀郡夷寇蚕陵,杀县令。”
            “六月,鲜卑寇辽东。”
            延熹3年:“长沙蛮寇郡界。”
            “九月,太山、琅邪贼劳丙等复叛,寇掠百姓。”
            “太山贼叔孙无忌攻杀都尉侯章。十二月,遣中郎将宗资讨破之。”
            “武陵蛮寇江陵,车骑将军冯绲讨,皆散降。”
            延熹4年:“犍为属国夷寇抄百姓,益州刺史山昱击破之。”
            延熹5年:“夏四月,长沙贼起,寇桂阳、苍梧。”“长沙、零陵贼起,攻桂阳、苍梧、南海、交趾,遣御史中丞盛修督州郡讨之,不克。”
            “艾县贼焚烧长沙郡县,寇益阳,杀令。又零陵蛮亦叛,寇长沙。”
            “冬十月,武陵蛮叛,寇江陵,南郡太守李肃坐奔北充市。”
            延熹6年:“五月,鲜卑寇辽东属国。”
            “桂阳盗贼李研等寇郡界。”
            “武陵蛮复叛,太守陈奉与战,大破降之。”
            “南海贼寇郡界。”
            延熹7年:“荆州刺史度尚击零陵、桂阳盗贼及蛮夷,大破平之。”
            延熹8年:“桂阳胡兰、朱盖等复反,攻没郡县,转寇零陵,零陵太守陈球拒之。”
            延熹9年:“六月,南匈奴及乌桓、鲜卑寇缘边九郡。”永康元年:“庐江贼起,寇郡界。”
            👉桓帝后期羌人起义和各地的斗争对人口的影响,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财政的困难则显而易见。
            🌑《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4年:
            “减公卿以下奉,贷王侯半租。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人大钱各有差。”
            延熹5年:“八月庚子,诏减虎贲、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本,勿与冬衣;其公卿以下给冬衣之半。”
            冬十月,为了镇压武陵蛮,“假公卿以下奉。又换王侯租以助军粮。”
            延熹9年,桓帝下诏曰:“比岁不登,民多饥穷,又有水早疾疫之困。”
            🌑《后汉书·冯绲传》载桓帝延熹年间财政的窘迫情况:“时天下饥馑,帑藏虚尽,每出征伐,常减公卿奉禄,假王侯租赋。”
            🌑《后汉书·陈蕃传》载延熹六年,陈幕上疏曰:“况当今之世,有三空之厄战!旧野空,朝廷空,仓库空,是为三空。加兵戎未辑,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口之时也。”
            🌑《后汉书·窦武传》亦载延熹年间:“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
            👉财政的困难、经济的残破,导致百姓饥饿死亡,或起为盗贼。
            🌑《后汉书·桓帝纪》载延熹9年:“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遣三府掾赈稟之。”
            🌑《后汉书·刘瑜传》载延熹8年,刘瑜上书言事:“州郡官府,各自考事,奸情赇赂,皆为吏饵。民愁郁结,起入贼党,官辄兴兵,诛讨其罪。贫困之民,或有卖其首级以要酬赏,父兄相代残身,妻孥相视分裂。”
            👉官吏的残暴、白姓的极端贫困,导致小民“或有卖其首级以要酬赏”,是何等的悲惨!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当不会有什么发展,可能已经处于停滞和减少的时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2-01 01:27
            回复
              桓帝时期人口不断的增长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01 01:31
              回复
                桓帝从即位到永寿二年,共11年的时间。其间,尽管灾害频仍,而且永兴2年出现了泰山、琅邪公孙举的起义,但基本是局部动乱,不象羌人大起义那样影响全国。因此,桓帝前期全国的形势大体上是安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续汉书·郡国志一》刘昭注引《帝王世记》载:“至于孝桓,颇增於前。”永寿三年,人口增长到5648万,这是东汉时期见于史书的最高户口记录,也是历米被公认的东汉王朝极盛时期的户口数字。
                👉👉👉人口在桓帝前期继续增长,并达到鼎盛,还是有若干史料可资证明的。
                《后汉书·应奉传》载,应奉为汝南南顿人,“为郡决曹史,行部四十二县,录囚徒数百千人。”按:汝南郡,《续汉书·郡国志二》载永和五年只有37县。桓帝时增至42县,增长幅度为13.5%。
                又《华阳国志·巴志》载永兴二年(154年),巴郡太守但望上疏曰:“谨按《巴郡图经》境界,南北四千,东西五千,周万余里。属县十四,盐、铁五官各有丞、史。户四十六万四千七百八十,口百八十七万五千五百三十五。”
                按:巴郡,《续汉书·郡国志五》载永和五年,“户二十一万六百九十一,口百八万六千四十九。”十四年间,户数增加了50%,口数增加了73%,可谓增长迅速。
                以上两条史料说明,桓帝前期东汉的户口,确实比《续汉书·郡国志》所载永和五年的户口有所增加。桓帝永寿三年,全国户口达到5648万,也是可信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01 01:31
                回复
                  🧐前期人口增长问题
                  桓帝即位时,第二次羌人大起义已经被平息,社会相对安定。但这时梁冀专政,政治更加腐朽,而且自然灾害也很严重。
                  《后汉书·桓帝纪》载建和元年(147年):
                  “二月,荆扬二州人多饿死,遣四府掾分行赈给。"“夏四月庚寅,京师地震。”
                  “九月丁卯,京师地震。”建和3年(149年)十一月甲中,诏曰:“朕摄政失中,灾青连仍,三光不明,阴阳错序。监寐寤叹,疢如疾首。今京师厮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
                  元嘉元年(151年)春正月:“京师疾疫,使光禄大夫降医药案行。”“二月,九江、庐江大疫。”“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元年(153年):“秋七月,郡国二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饥穷,流冗道路,至有数十万户,冀州尤甚。诏在所赈给乏绝,安慰居业。”
                  永兴2年(154年),“癸卯,京师地震。”六月,诏司隶校尉、部刺史曰:“蝗灾为害,水变仍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其令所伤郡国种芜菁以助人食。”
                  永寿元年(155年),“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勅州郡赈给贫弱。”永寿二年(156年),“十二月,京师地震。”永寿三年(157年),“京师蝗。秋七月,河东地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2-01 01:31
                  回复
                    击破扶余
                    永康元年(167年),扶余国国王夫台率领2万余人侵犯东汉玄菟郡,玄菟太守公孙域将其击破,斩首千余级。
                    《后汉书·东夷列传》:“桓帝延熹四年,遣使朝贺贡献。永康元年,王夫台将二万余人寇玄菟,玄菟太守公孙域击破之,斩首千余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02 00:17
                    回复
                      平息南蛮
                      刘志统治期间,武陵蛮、长沙蛮、零陵蛮、板楯蛮屡屡反叛,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同时刘志派车骑将军冯绲讨伐,以恩威并施的手段平息了武陵蛮之乱,又委任度尚为荆州刺史,平息了长沙蛮和零陵蛮。巴郡太守赵温则以恩信降伏板楯蛮。41
                      永寿二年(156年),蜀郡的少数民族叛乱,杀略吏民。
                      延熹二年(159年),蜀郡三襄夷侵犯蚕陵,杀害官吏。
                      延熹四年(161年),犍为属国夷侵犯犍为郡边界。益州刺史山昱将其击破,斩首1400级,平息叛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02 00:18
                      回复
                        《后汉书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桓帝元嘉元年秋,武陵蛮詹山等四千余人反叛,拘执县令,屯结深山。至永兴元年,太守应奉以恩信招诱,皆悉降散。永寿三年十一月,长沙蛮反叛,屯益阳。至延熹三年秋,遂抄掠郡界,众至万余人,杀伤长吏。又零陵蛮入长沙。冬,武陵蛮六千余人寇江陵,荆州刺史刘度、谒者马睦、南郡太守李肃皆奔走。肃主簿胡爽扣马首谏曰:“蛮夷见郡无儆备,故敢乘闲而进。明府为国大臣,连城千里,举旄鸣鼓,应声十万,柰何委符守之重,而为逋逃之人乎!”肃拔刃向爽曰:“掾促去!太守今急,何暇此计。”爽抱马固谏,肃遂杀爽而走。帝闻之,征肃弃市,度、睦减死一等,复爽门闾,拜家一人为郎。于是以右校令度尚为荆州刺史,讨长沙贼,平之。又遣车骑将军冯绲讨武陵蛮,并皆降散。军还,贼复寇桂阳,太守廖析奔走,武陵蛮亦更攻其郡,太守陈奉率吏人击破之,斩首三千余级,降者二千余人。……桓帝之世,板楯数反,太守蜀郡赵温以恩信降服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2-02 00:18
                        回复
                          《后汉书 卷八十六 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六》:桓帝永寿二年,蜀郡夷叛,杀略吏民。延熹二年,蜀郡三襄夷寇蚕陵,杀长吏。四年,犍为属国夷寇郡界,益州刺史山昱击破之,斩首千四百级,余皆解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4-12-02 00:18
                          回复
                            类似唐武宗,可能稍有不及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4-12-17 22: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