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在(也可看成以对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的现代阐释)
实在,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意识到的实在。我们每时每刻都意识到有物在而不是虚无一物是我们对待万物、认识万物的基础。它是一个绝对简单、确定、直接的事实,也许,它还是唯一简单、确定、直接的事实。
然而,虽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实在就是他们每天一睁开眼睛就繁忙于其中的林林总总的事物,可是实际上实在和事物却根本不可能是一回事。
实在,顾名思义,就是不依赖其他实在而在的实在,它是自靠、自足、自主的,因为,如果它是依赖其他实在而在的,那么,它就不是实在的了,就与实在之为实在矛盾了。再说了,如果实在依赖其他实在而在,那其他实在就会依赖其他的其他实在而在,这就会导致无穷递推,导致逻辑怪圈。
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有实在而不是一无所有”的问题会被我们认为是无意义的问题的原因。因为,实在就是自己的因和果,它不再在逻辑上被“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所触及,就是说,“为什么有物在而不是虚无一物”的问题,不可能在一般的逻辑范围内提出和解答。
这也就是有神论受到的无神论最主要的攻击之一。人们问:为什么有世界在?有神论回答说:上帝创造。然而,上帝又为谁创造呢?既然“为什么有世界在”是个问题,那“为什么有上帝在”就不是个问题呢?所以,实在不需要上帝创造,毫无疑问也不为上帝创造,它是绝对自己通过自己、自己依赖自己而在的。
然而,如果说实在就是自靠、自足、自主的实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万事万物却没有一个,也不可能有一个是自靠、自足、自主的。也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不依赖他物而在的事物,事物就是依赖和被依赖的事物,就是处于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事物的关系网络中的事物。
总之,任何事物的实在性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似是而非的、既是又不是的。而相对的实在、似是而非的实在,既是又不是的实在,都不可能是实在,与实在之为实在矛盾。
对很多人来说,实在就是受条件限制的实在,因为无条件的实在只可能是虚无。然而,如果实在受条件限制,那么,其条件则一定受条件的条件限制,不然,它不成其为条件,这又导致无穷递推。
如果我们否认实在的条件会再受条件的条件的限制,那实在的条件就成了无条件的条件,实在本身不是别的,就是无条件的条件。无条件的条件仍然只可能是自靠、自足、自主的。
总之,事物不是实在,实在不是事物。
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的总和,是万事万物总和的那个绝对整体。然而,这同样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可以谈论这么一个“总和”和“绝对整体”,这个“总和”、这个“绝对整体”只可能是绝对不同的,绝对不同于任何具体的事物以及所有事物累加。绝对不同就是绝对不同,以致我们甚至没办法不称之为“无”。
有更多的人相信,事物的实在性都是可疑的,但有一种东西——物质,它的实在性则是绝对的。物质永恒,不生不灭,所有事物都是它短暂的存在形式。然而,且不说物质的绝对性必须依赖时空的绝对性,而时空的绝对性已被古典哲学所证伪(康德),又被现代物理学所否定(相对论、量子力学),只说,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抽象的物质存在,只有具体的事物存在,即便是在一般人眼中的物质就是它们的原子、电子、质子也不可能是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而只是具体的事物。而只要是具体的事物,其实在性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物质”只可能是一个抽象的观念,比事物更缺少实在性。
实在,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意识到的实在。我们每时每刻都意识到有物在而不是虚无一物是我们对待万物、认识万物的基础。它是一个绝对简单、确定、直接的事实,也许,它还是唯一简单、确定、直接的事实。
然而,虽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实在就是他们每天一睁开眼睛就繁忙于其中的林林总总的事物,可是实际上实在和事物却根本不可能是一回事。
实在,顾名思义,就是不依赖其他实在而在的实在,它是自靠、自足、自主的,因为,如果它是依赖其他实在而在的,那么,它就不是实在的了,就与实在之为实在矛盾了。再说了,如果实在依赖其他实在而在,那其他实在就会依赖其他的其他实在而在,这就会导致无穷递推,导致逻辑怪圈。
实际上,这就是为什么“为什么有实在而不是一无所有”的问题会被我们认为是无意义的问题的原因。因为,实在就是自己的因和果,它不再在逻辑上被“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所触及,就是说,“为什么有物在而不是虚无一物”的问题,不可能在一般的逻辑范围内提出和解答。
这也就是有神论受到的无神论最主要的攻击之一。人们问:为什么有世界在?有神论回答说:上帝创造。然而,上帝又为谁创造呢?既然“为什么有世界在”是个问题,那“为什么有上帝在”就不是个问题呢?所以,实在不需要上帝创造,毫无疑问也不为上帝创造,它是绝对自己通过自己、自己依赖自己而在的。
然而,如果说实在就是自靠、自足、自主的实在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万事万物却没有一个,也不可能有一个是自靠、自足、自主的。也上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不依赖他物而在的事物,事物就是依赖和被依赖的事物,就是处于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事物的关系网络中的事物。
总之,任何事物的实在性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似是而非的、既是又不是的。而相对的实在、似是而非的实在,既是又不是的实在,都不可能是实在,与实在之为实在矛盾。
对很多人来说,实在就是受条件限制的实在,因为无条件的实在只可能是虚无。然而,如果实在受条件限制,那么,其条件则一定受条件的条件限制,不然,它不成其为条件,这又导致无穷递推。
如果我们否认实在的条件会再受条件的条件的限制,那实在的条件就成了无条件的条件,实在本身不是别的,就是无条件的条件。无条件的条件仍然只可能是自靠、自足、自主的。
总之,事物不是实在,实在不是事物。
对很多人来说,实在是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的总和,是万事万物总和的那个绝对整体。然而,这同样是不可能的。因为,如果可以谈论这么一个“总和”和“绝对整体”,这个“总和”、这个“绝对整体”只可能是绝对不同的,绝对不同于任何具体的事物以及所有事物累加。绝对不同就是绝对不同,以致我们甚至没办法不称之为“无”。
有更多的人相信,事物的实在性都是可疑的,但有一种东西——物质,它的实在性则是绝对的。物质永恒,不生不灭,所有事物都是它短暂的存在形式。然而,且不说物质的绝对性必须依赖时空的绝对性,而时空的绝对性已被古典哲学所证伪(康德),又被现代物理学所否定(相对论、量子力学),只说,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抽象的物质存在,只有具体的事物存在,即便是在一般人眼中的物质就是它们的原子、电子、质子也不可能是严格意义上的物质而只是具体的事物。而只要是具体的事物,其实在性就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所以,“物质”只可能是一个抽象的观念,比事物更缺少实在性。